楼主:
nknuukyo (我无所能因敌成体)
2021-11-17 15:34:02本文旨在回应近日征选之相关疑问,
回应如有不尽清楚之处,望各位海涵:
一、干部的组规制定权
这项措施的目的并非无限制放大批踢踢干部已经兼具司法与立法的权力,
而是在【多元板面性质】与【多元小组性质】下,
所有举措要用统一的标准,
反而是制造容易钻漏洞的不公平,
所以人事任命碰上争议的情况,
必须同时权衡【程序公正性】与【组务管理顺畅性】。
这也是规定会演变为该小组板主或是经历合适者取得优先顺位的原因。
以一个负责的管理者来说,
有些可得而知的状态要尽量先考虑进去。
例如A一次报名很多职务,但大家对他的行事风格或管理并不熟悉,
过去没有特别的发文纪录显示他对这些项目有特别高的热情,
这时管理者会比较容易从防弊的角度出发,要调整出比较不易出问题的方案。
这个角度听起来很政治或是标准不一致,
但不考量这些状况,我想并不是非常公平。
理由是....
二、小组的板众是最该考量的主体,板主有板众的代表权
从这些年来aboutnew的连署规定改变,我们可以发现大家开始担心:
【投票者不是这些板众或小组读者,好像哪里怪怪的?】
以本次投票来说,一般情形在d顺位以前的候选人,若是单一候选人,
应具备该小组板主的经验或是小组管理的经验,
我个人的群组务心证会是很容易通过审核。
但后续两个顺位,即现任与前任的其他小组板主,虽然符合候选人资格,
却需要考虑后续可能出现的管理问题。
【你可以想像一下A担任公司的股长,别公司的股长B跑来本公司变课长来管A,
这时候A就会更在意B适不适任,这不是候选人的适任性的问题,
而是人性上不太能信服非同脉络的同阶层作为管理职,
所以这类安排时事先的沟通很重要】
因此,在征选与候选期间,
我们事先已跟小组内的板主不厌其烦地进行沟通还有各种可能性的讨论,
最后决定以他们有代表权的形式做投票,
如果未能过选,则将板面并入其他小组。
毕竟,如果这个小组的组务会让板主觉得不想配合,
似乎也没有继续维持这个少量受众小组之意义。
(这些部分有板主方的书面回应作为心证的支持)
就个人而言,我跟QK兄不熟,也不想只从文章判断个性,
但所有的处置仍然是以相关板面板众的利益为出发点,
所以最后决定以板内投票的方式实施,
一来避免aboutnew复杂的【审板友】流程,
且能找到的受众有限,合宜的通过标准很难订定;
二来板主是未来组务要合作的对象,候选人能事先取得他们信任是好事。
就本次的征选文来说,
【预计选出 1~2 名,若超过 2 人报名,将由艺术研究院小组现任板主投票表决。】
并未记载不足2名报名时,不得使现任板主投票表决。
如果觉得这中间征选流程的制定过程有逾越群组长权力规范所载的情事,
也尊重当事人从正规管道申诉或是请求进一步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