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keku (é›²ç ´æœˆä¾†èŠ±å¼„å½±)
2014-12-18 00:51:28先暂时跳脱原民身份 不要导入任何情绪
我们不妨先用汉族历史的角度来看待"汉名"这件事
自古以来任何非汉外族取汉名 原因不外乎是:
1.让汉人容易了解
2.方便交往汉人社会
3.融入学习汉文化
4.积极汉化
这四点依序为深入汉文化的程度 全部都做到的民族最后大都完全汉化 以华夏中国自居
我们当然不需做到第四点
不过!!!!
前面两点的原因 应当是有益无害 不该也不会影响族群认同
从古代的昭武九姓到现在旅居台湾的老外
从匈奴王刘渊、安禄山、郎世宁到现代的谷月涵、薄瑞光、陆克文 都是一样情况
中国史书上只有不会说汉语的外邦人 才会有一长串的音译名字
一个汉名纯粹就是在汉语为官语的社会中 有一个在汉人社会的标志
是否影响自己族名与族内的身份识别 存乎一心 跟汉名完全无关
利玛窦写给罗马教皇的署名当然还是"Matteo Ricc" 不会叫"利玛窦"
汉人不会因为"汤若望"这名字太古典 就不尊重他背后代表的先进欧洲文化
我们虽然没有原生的文字 但现在有了拼音字符 一样每人都能有一个道地的族名
既然 1.官方语言是汉语 2.我们除了族语也学汉语长大 3.汉语也是和他族共同语言
那么 户口登记中式汉名当做身份标记 给汉人称呼 在该语境下的处理并无不妥
例如"张惠妹" 一个道地的汉名对汉人来说
可以很轻易地知道什么场合适合称呼她“张女士”、“惠妹”或“阿妹”
到她家作客也轻易知道如何用汉语尊称其双亲长辈 动机就是这么单纯
完全无损她对自身文化认同 不碍世人尊敬她骄傲的血统 族内交流依然称呼她"Amit"
就像很多人会取个道地的英文名字一样 多元文化的世界 人们身份识别自然很多
但不会因此就是弱化原生文化的表现 应该用更开阔的心态才是
我认为开文的大大点出一个很重要的一点 即 纯汉字姓名没有"回不回复"的命题
除非汉文化或汉字是我们南岛语族发明的
我们应当恢复的是延绵传承的族语名字以及民族认同 以及在汉语之外的母语根植
这些东西都在族语的语境足以表达 完全不需要在"汉人识别的汉字姓名"作文章
所以 户口名簿上的汉名要依照汉人姓氏习俗还是族名音译 完全是个人的选择
跟有没有民族自信、外人是否尊重、族语是否承袭 一点关系都没有
并非有个汉名就是臣服大中国主义 这反而会让我们的文化永远陷入更狭隘的世界
作者:
awww (awww)
2013-01-16 01:40:00奇文...@@
作者: Natasha09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2013-01-16 15:09:00
推!这样格局才大
作者: blackmanMJ (黑鬼原住民) 2013-02-01 20:27:00
中肯..对于某些表示恢复传统名字才是爱原住民的人只会觉得只是在操作意识形态的文字游戏
作者:
mynthu (KKK)
2013-04-08 08:16:00为什么原民就非深入汉文化不可?而不是汉人去改原住民名字?
汉人算哪根葱,为什么要让汉人理解而让传统姓名崩坏?
那为什么不从原民历史的角度来看汉化的威胁呢?在台湾这块土地上 原住民是主、不是客
作者:
fonelle (枫红不必问阴晴)
2013-04-13 04:02:00推中肯,提到改名想到阿(女乌)给二儿子登记姓名的过程
作者:
tonyscat (Wall玛律呀)
2014-12-18 03:43:00蛮中肯的
作者: ivy122213 (宵夜在哪里) 2014-12-18 11:42:00
推 认同
作者: SaLiDan (尹岚) 2014-12-19 23:43:00
中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