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手机排版请见谅
中午吃饭时在想这个问题
很多人在问表推表时,会订价格来当基础
我认为这是最实际的,
因为大家都会希望能够在预算内买到最好的
不过有时候有些价格带能够一秒想出好表
有时却根本想不到(或是太多选择需要细分)
((我认为若表能以等级区分,
以这级的价格买到下个级别(无论品质还是品牌)
都算是很划算的选择。
不过分级这种事情既主观又难有依据,
因此这也只是个我找表的方向而已))
我自己的心得如下:
易买表区间:
1. 1 万以内:
开始接触表的人几乎都会经过的区间,
可能刚从流行表或是根本没戴表转过来
接触到优良的制表品牌,以及品牌的历史
反而是升级最有感觉的价格带。
我常和人闲聊,精工买1万内完全没有对手
SKX, 乌龟等也都是经典耐看的表款
不过现在精工4R破万,6R破3万的策略...|||
可能再过几年变成历史了...
2. 5~8万:
5-8万级别能够买到中上的瑞士表
或是定价超过10万的二手表、优惠表款
可能它不是最经典、辨识度最高的那支
可是会感受品质与细节上会暴增一个级别,
这个级别已经有自制机芯的选择,
也能够感受到高频振、天文台等等好处
这些附加的规格可能买之前没有感受
不过买了之后会觉得,有你真好,回不去了。
难买表区间:
1. 2~4万:
我认为最难买表的一个区间
原因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这个价位区间很多表款都会让人想捏一下
计时表捏一下就能上什么什么
潜水表捏一下就能上什么什么
绅装表捏一下就能上什么什么
至于捏谁的就...不好说
2. 20万以上:
我目前的目标,但越存越迟疑
这个级别开始遇到很多经典款,
但是这些经典款的定价往往低于这个价格许多
例如14060m,可能花20万买定价10万内的表
心理上有些难以克服的地方
(我的目标是36mm探一或是14060m两行字)
但是有趣的是,定价在20万的表款,不保值的也不少
很多定价20万的表,可能入手价格已经在12-15之间
二手价格可能又会再砍一刀。
抢首发开新表的人可能首当其冲,最有感受...
以上都是我自己单纯的看法
我接触表的时间也不够久,
这种议题也是非常主观,顶多饭后想想帮助消化
大家有个话题可以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