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宣] 工程师往返400公里种两甲豆 领悟“顺天”

楼主: lanstancer (映星水镜)   2017-11-28 09:38:26
你相信吗?一位没有农业背景的工程师只因为单纯想种自然农法的黄豆和黑豆,每个礼拜
开了400公里的路程去种了一甲的黄豆和一甲的黑豆(一甲=2934坪=0.97公顷=9700平方公
尺)。这就是“田野勤学”创办人陈光镜的故事。
当初陈光镜和一群朋友因为想在台湾以自然农法种植一定规模的黄豆,不过在寻找耕地的
时候遇到困难,大部分的人都打消念头了,只有他还坚持这个梦想。“我当时认为自然农
法是可行的,那就自己先种给别人看啊!”就是单纯想要证明的念头,开启了陈光镜的种
豆旅程。
而且,除了黄豆以外,他也想挑战种植在台湾少见的自然农法黑豆,所以在嘉义承租了两
甲地,一甲种植黄豆,一甲种植黑豆。
一开始附近的居民觉得陈光镜只是说说而已,因为他当时在桃园担任工程师,对农业又是
一窍不通,也没有耕作的资源,这样的人说要用自然农法种两甲地的作物,简直是天方夜
谭。
然而,他是百分之百认真的。每个礼拜,陈光镜在桃园和嘉义两地往返,亲自下田耕作,
而且真的不用农药和肥料。居民看他除草时不喷洒除草剂,而是徒手一株一株的拔起,很
怀疑他真的会种吗?“少年诶,你是在种豆还种草”有多年务农经验的农民也会这样开玩
笑。不过在陈光镜努力的坚持之下,竟然也种出了一千两百公斤的豆子,而且长的和合理
施肥的豆子一样好,让大家都跌破眼镜。
相信植物的力量因而顺利收成
但想要收成没那么容易。在接近采收的时候遇到了连日大雨,陈光镜担心若无法如期采收
的话,豆子会因感应到周围环境适合繁殖后代,而从豆䇲脱落,落土发芽。因此他赶紧积
极地找寻采收机,不过都没有结果。
就在这时候,一位有经验的农民反问他,如果豆子采下之后要怎么办?他才惊觉他根本没
有放豆子的地方,也没有地方晒豆子,一旦豆子采下后只能让他们发霉。
这位农民接着说了一句让他恍然大悟的话:“我们要‘顺天’,要相信植物自己的力量。
”这时他才体悟到原来这就是自然农法的精神。
当他相信“豆子在豆䇲里最安全”时,他可以放心地等待。很幸运地,采收那天放晴,他
也终于顺利地借到了采收机,靠着大家的帮忙,让陈光镜在第一年种植时就有很好的收获

让更多人了解自然农法
“甚至在我们把豆子载回去处理的时候,还有阿伯问我要不要也来种他们的田!”来帮忙
的农民都对陈光镜不施作农药和肥料,只是透过人工拔草就种出这么好的成果都啧啧称奇

他说农民在使用惯行农法耕作时都有时间到了就该施肥和喷农药的既定观念,“惯行农法
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二三十年了,可是我在短短的那一期就让他们改观,连我都觉得不可
思议!”,因为他真的亲自下田种植,也获得成功的成果,才能达成让大家相信“自然农
法是可行的”的心愿。
处理豆子的程序很复杂,这是他在种植之前没有想到的,而在豆子处理成商品后,如何将
它们卖出去,更是对陈光镜的一大考验。由于有了第一年的信心,陈光镜为了投入更多的
心力在自然农法的作物上,决定把工作辞了,并创办“田野勤学”。
田野勤学品牌的意涵,是指“自然农法的基地是在田野,我们要向大自然勤加学习”。“
事实上不是我们在做什么,而是我们种下去的植物它在土地里面要如何生活”,他说。为
了让消费者认识他们,所以就以“田野勤学”这个名字传达他们的意象和理念。 让更多人了解自然农法
“甚至在我们把豆子载回去处理的时候,还有阿伯问我要不要也来种他们的田!”来帮忙
的农民都对陈光镜不施作农药和肥料,只是透过人工拔草就种出这么好的成果都啧啧称奇

透过“X”让田野勤学走出新的路
如今田野勤学的产品大部分透过他们粉丝专页进行销售,同时也积极地寻找合作的伙伴,
希望能借由合作让田野勤学的能见度扩大。
陈光镜提出了“X”(Cross)的想法,不同于一般的异业合作,X透过联名合作的方式,将
彼此的优势组合,创造出新的产品或价值,也透过互相行销对方让更多人知道彼此,借此
共同创造双赢的局面。
例如田野勤学现在开始和学校合作推动食农教育,陈光镜会亲自到教室里面教学生做豆花
,并教导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也借由这样的机会向学生传达“田野勤学”生产天然食物的
理念,希望透过让他们动手做的经验记住相关的科学知识外,也能够认同并多食用天然食
物。
他平常就不断地思考,他所种的黄豆、黑豆和稻米能有什么不同的变化。例如他想和做米
香的业者合作,也很好奇稻米做成米香的样子;或是想要把黄豆做成冰品;甚至还想跟木
工业者合作。这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反而成为他创造前进的动力,让他乐在其中。对于卖
不出去的黄豆他都能以乐观的心态面对。
“如果这是一份你必须要做的事,那为什么不用快乐的心情去面对?”这是陈光镜的工作
态度,也难怪即使遇到很多他没想过的艰困挑战,他都能找到有创意的方法解决,继续往
实践梦想的路途迈进。
【采访后记】在采访的过程中光镜哥非常热情地跟我分享他的想法,跨领域的背景让他对
田野勤学的发展有非常开放的心胸,也因此让他走出一条新创农业的路,相信他的诚心诚
意加上创意,田野勤学一定能为农业创造更多的可能。
(本文感谢串楼口社长庄丰嘉提供建议)
文章来源:http://translocal.asia/index.php?m=Article&a=show&id=1215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