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网志版: https://sirius99.com/?p=28877
(造访时间:2023年)
从“汉普顿宫”出来,由于这区铁路罢工,得再次承受等接驳车的折磨。保险起见问
了在站里看守的阿婆,她居然指著电子看板说没车回伦敦,建议我坐当地公共汽车去个我没听
过的地方,然后从那搭火车。呃,这太扯了吧,只来时有接驳,回程没有?我在疑惑中走
去公共汽车站,从图板完全看不懂该搭哪一路,在那的路人也一头雾水。
不死心回到火车站,问在附近发呆的人,她说应该是有接驳车吧,她也在等。幸好当
跟着罚站一阵,终于有工作人员和巴士出现。站里阿婆真的该打屁股,都下午了还资讯落
后,差点害我去不知名的城镇迷路。按照来时的路线,我先坐到“Surbiton”再接驳至“
Clapton Junction”搭火车,尽管耗了两小时,能回到伦敦已谢天谢地。
下午的重点是“西敏宫议会”观览,议会给人的印象通常很无趣,但英国的由于跟王
室有渊源,可是有奢华妆点的。能预约的日子挺侷限,得在休会期间,即便七八月他们也
放暑假,由于我在九月来,仍只有星期六可选。早前看过下午茶的加购,不知是否被疫情
影响,订的时候已没此项了,这不免让我有些沮丧,毕竟文章形容得满浪漫,能在岸边敞
廊边吃甜点边赏河景。但今日其实也没那悠哉时间,因为罢工的关系,我怕中途意外,把
预约推迟到四点,幸好还能免费更改。
老天保佑,车途顺利,没用到缓冲时间,于是赴约前便还有些空档,想想就去了“维
多莉亚车站”附近的“西敏主教座堂”,虽然来英国的第二天有去过,当时脚步匆匆,只
看了门面跟堂里,这回总算能绕绕侧背,对其外观结构更有概念。
逛完,进地铁,“西敏宫议会”就在“西敏寺”隔壁,交通相当简便。会在一起有其
历史典故,毕竟它们皆出自“忏悔者爱德华”之手,在中世纪,前者为王室宫廷所在,后
者等同御用教堂,议会只不过是小小的附属。就算随着时年,议会渐趋成熟,仍不算有自
己的空间。上议院待遇较好,先获得了南端的王后厅,下议院则跟游牧民族一样,直到“
爱德华六世”时期,才得以于宫中的“圣史蒂芬礼拜堂”栖身。
十八世纪曾为了将“西敏宫”打造为议会专属,进行大规模改建,哪知一场大火将心
血付之一炬。但这也是种大破大立的契机,能不被过往侷限,重新竞图。尽管那时的主流
是新古典,哥德复兴仍以其跟传统的连结,获得青睐。于是“Charles Barry”胜出了,
花了二十年,赋予“西敏宫”崭新的风貌。
熟门熟路拐至大街这侧,在报到前抬头仰望。其长楼翼展,墙面簇密的纵纹搭衬炬塔
,显著垂直式哥德的特色,而壁柱窗台的前推后让,巧妙抿去重复可能伴生的单调。往边
侧望,北端有“伊莉莎白塔”藉“大笨钟”成为地标,南亦有“维多莉亚塔”相呼应,是
独属王室的出入口,虽无钟面锥顶凝聚辉光,角塔、尖拱窗、雕像群仍将它细致饰缀,彰
显其威仪。
相较之下,矮了一截的中央尖塔就逊色多了,但仍凭一身的雕镂,与前方厅廊形构一
幅繁丽的风景。厅侧有大花窗交织的窗櫺,端口则是给民众进出的“圣史蒂芬门”,双塔
挑升,徽印化形的狮马守望。
可能一般日子才会开吧,身为参访游客的我被导引著,续往旁边的草坪绕。踞伏在这
儿的是“西敏厅”(Westminster Hall),拥有成列扶壁延伸的小塔,方才的大花窗也属
于它。看似朴拙,年岁却令人敬仰,它可是从中世纪存留下来的老爷爷啊,也是少数由大
火抢救下来的建筑。根据布局图,它背后是下议院,与另翼的上议院相对称。仿佛是作为
呼应,在这边草坪屹立的是出身议会,曾推翻王室的“克伦威尔”,邻近后者的旧王家广
场,则以“狮心理查”记印那已消弭的风华。
随着队列过了安检,我踏入“西敏厅”,还未及望看厅里形貌,视线就被门侧的灿亮
马车勾去,金色框架缀边繁复,车门以彩绘衬饰,刹那间我以为加冕马车被搬来这了。查
了资料,才知是下议院议长的“Speaker State Coach”,最初是为“威廉三世”所制,
门板画的主角也是他,在王座接收被端呈上来的“大宪章”跟“权利法案”。它由后来的
“安妮女王”赠予,议长会在加冕典礼搭乘它在“西敏寺”和“西敏宫”来回,年岁比加
冕马车还老。而今天不知是什么的展期末尾,一堆人正围着它打包,我能刚好瞥见,运气
算不错。
盯了一阵,把目光转回正主,这座大厅使用的是“Hammerbeam”工法,不仅不需任何
中柱,也以其跨度、量体有好长一段时间傲视群伦。它建于十一世纪“威廉二世”时期,
目前的样貌是“理查二世”的改造,不少地方能找到他的徽印,即缠着锁链的白鹿。若仔
细观察,那些弧梁在折转处,都雕有天使的俯望。
这里也是议会前身“皇家委员会”(Curia Regis)举行的地方,在最高法院迁至前
几天经过的“皇家司法院”前,它同样担任仲裁的角色。此外,自中世纪,便有在这举办
加冕完餐宴的传统,近代的“乔治四世”是最末场,奢华的他不意外又搞得相当铺张,从
图绘看,座席填得满溢,桌上杯盘撩目,难怪为避免民怨,就成为绝响。
各方向逛晃着,感受历史,编想画面,我登上了尽头高台,这儿当年应是王室审理所
在吧,如今作为背衬的是纪念“伊莉莎白二世”登基五十周年的花窗,缀满形样多变的徽
印。其左右皆有门拱,显著华丽缀边又加衬彩绘的,是方才从外望见的“圣史蒂芬门”,
观览路线指向较朴素那面。
拐入这大门所示的“圣史蒂芬厅”,它原先为给下议院使用的“圣史蒂芬礼拜堂”,
山形天篷下,斑斓尖拱框织连,叙事浮雕搭衬花窗显得瑰丽。可惜一场大火把这些烧没了
,只剩地下层的“Chapel of St Mary Undercroft”还有些旧时雕琢予人怀想。重砌后的
大堂看来有跟过往致敬,放射状肋拱交错著,花窗映入彩光,门顶马赛克也提点着历史,
东端以“圣史蒂芬”作主角,“史蒂芬国王”与“忏悔者爱德华”伴侍,意味这里的初始
,西端则表达“爱德华三世”下令对此堂进行改建。
墙侧显然变化最大,除了有议员、王室的雕像分列,又以英国重要历史事件为题,添
增了八幅壁画。这些画都没有标注,连语音导览也没认真解释,满考验外国游客的通灵能
力。好在现今是网络世代,努力搜了一阵,总算有结果。若从左墙顺时针看,能见九世纪
“阿佛烈大帝”在长船击退维京人的入侵,“狮心理查”昂然登船,准备进行十字军东征
。接续的“无地王约翰”被迫签署“大宪章”雨势滂沱,气氛肃杀,笔触也凌厉,但再过
去便转为祥和,是将圣经翻为英文的“Wycliffe”带领民众研读。
转至右墙,首幅主角是“亨利八世”宠臣“Wolsey”,盖了“汉普敦宫”那位,他趾
高气昂来议会要跟法国打仗的钱,却被“Thomas More”拒绝。隔邻为“伊莉莎白一世”
遣人探索美洲,“Thomas Roe”在印度跟“蒙兀尔王朝”缔结商业合约。最后的收尾在“
安妮女王”,苏格兰议会终于在那时同意与英格兰合并。恼人的是,大厅尾端在整修,导
致有三幅被遮挡,也连带破坏整体风景,偏偏这是最后能拍照的区域啊。
不是很懂这禁令,连我在厅内把镜头瞄向更里一重,都被阻止,是觉得我拿着经过改
装的火箭炮吗?那里无彩绘,应不是防闪光灯,若为了保密也挺无稽,毕竟官网就有“
Virtual tour”给人预习复习,只能归结为想多赚观光钱。
我在嘀咕中步进中央塔下的“八角堂”,它身为整栋建筑的枢纽,不免雕琢得富丽堂
皇。四道拱门与四面花窗相交错,有叠立的雕像成其缀边,门额皆嵌了主保圣人马赛克,
分别为英格兰的圣乔治、苏格兰的圣安德烈、威尔斯的圣大卫和爱尔兰的圣派翠克。而天
篷是其最辉华之处,金漆浮现缠藤花卉,肋线如芒耀展,很勾人仰头怔望。
尽管这里南北分流,各自接往上下议院,拦绳已帮游客做了决定,从上议院看起,先
进入的是“Peers' Corridor”。这段同样在墙上饰以壁画,且相对贴心,有附上主题,
但在不能拍照的景况下,大半也看过忘过,得仰赖“Virtual tour”。
它们讲的是“英国内战”的纷纷扰扰,那时“查理一世”打算拿回君王至高的权力,
一不爽就解散议会。入口的时序较早,能见“查理一世”进议会想逮捕议员却扑了空,他
逼问议长,仅得到“我又瞎又哑,只是议会仆人”的敷衍回答。于是两方闹到最后开启了
内战,一幅“查理一世”在“诺丁汉”领兵高举军旗的图绘,标示了这时间点。各地不免
就此战得激烈,像“温彻斯特侯爵”所在的“Basing House”就被议会军血洗,亦有一队
名为“London Train Bands”的民兵前往解救被王军围困的“Gloucester”。
后四幅在“五月花号”乱入后,讲述王军战败,议会军占领牛津,迫学者听令。“查
理一世”被砍头的那刻被避去了,以雪天中前往“温莎”的葬礼代替。然内战并未终止,
倒王、复辟,信仰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又引发争议,党派互斗下,被诬陷的“Lord
Russell”是其中的牺牲品,只能黯然留下一幕受刑前的与妻诀别。
穿过历史,廊段开展为同名的前厅“Peers' Lobby”,它亦以诸多尖拱框为饰,不同
的是天篷转作斑红图腾板的接拼,与地砖的“都铎玫瑰”相辉映。虽直进便是门框金花勾
边的“上议院议厅”(Lords Chamber),像卖关子似,红龙一拦,要我们先拐向侧边的
“Not Content Lobby”。
它跟另侧的“Content Lobby”成对,说是在表决议题时,用这样移动脚步的方式选
边,挺坚守传统的机制。就不知会不会跟我们一样,放眼望去全是同党的脸孔,已没了个
人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