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网志版: https://sirius99.com/?p=27653
(造访时间:2023年)
看完“圣约翰学院”的我又原路折往南,目标是就在“国王学院”附近的“大圣玛丽
教堂”(Great St Mary's),会这样是因为前者关门时间早,只能认命多花脚力了。
接近傍晚,商街明显游客少很多,也让我有心情瞥望其间建筑,看某些门面的雕镶,
以及在此显得异类的外露木架跟锥塔。跟“牛津”的“圣母玛丽亚大学教堂”类似,“大
圣玛丽教堂”也是公用的,相比那些藏于学院的,外观朴拙许多,仅以挑高方塔形塑气势
,背后殿阁往旁迭降。最具妆点的可能只有大门吧,拱肩能见繁花团绕着盾徽。虽源自十
一世纪,哥德元素却相对淡薄,拱窗不那么锐尖,簷上饰著城垛,应该是“都铎”时期改
筑的成果。
特别来此,为的也是登高视野,毕竟没见过文章推荐别处。而这边没有时段的切分,
缴了钱,工作人员就指著入口邻近的门叫我上去了。低楼层应是敲钟人的操作间,结构皆
被天花板隔掩,只垂了几条像要执行绞刑的绳环,妙的是,其中一条被绑上两张凳椅,不
晓得若手贱卸掉,会发生什么事。再往上的旋梯空间一如其余教堂,相当狭窄,也令我不
禁疑惑,遇到下来的人怎么办呢?难不成塔顶会有工作人员通报跟管制?
在完全没撞见他人的景况下,我登了顶,塔顶一如于街边所见没什么雕琢,且为怕游
客摔落,还加添高高铁丝网,有点煞风景。这方面“牛津”那座就胜出了,即便廊道窄狭
,望起来相当畅快。由给人拍照用的网孔往外窥,先现显的是“国王学院”这一线,原本
它该是近处最亮眼的,身陷整容手术台,便令人望之黯然。得运使想像力,才能勾绘大门
瑰丽的塔冠,看它引领草坪周边的古典楼舍。附属教堂亦为受灾户,所幸杂扰的仅有屋顶
,四角经过雕镂的高塔仍绚丽着,让人串忆于堂内的行逛,编织那细致交嵌的石色树冠。
视线旁挪,在其隔邻的是“评议会大楼”,循古典主义打造的山簷、窗列、科林斯饰
柱,令它在学院群相当跳脱。现在它主要用于毕业典礼,尽管看不见“冈维尔凯斯学院”
与其相通的“荣耀之门”,街角那栋倒是显明,塔顶朝天锐指,阁楼窗框繁复流曲,好奇
心也被勾动着,朝楼后的校舍投跃。
经过一番寻辨,些许草坪现显,依照方位距离,应该就是“三一学院”,稍早被拒于
门外,这会儿总算能见其教堂,看弧窗在列阵后转为钟塔,以齿状雉堞与门塔相呼应。而
在后方制霸天际线的,自然是“圣约翰学院”了,簷塔如枪矛,宛如诸学院中的威武王者
。
相对这一线,背侧的建筑群就逊色多,没有各式争妍的群塔,只是不同时代民宅的随
兴搭筑,底下广场尤甚,被市集五颜六色的摊贩棚架占据着,显得杂乱。可能是因为“剑
桥”相对繁荣吧,太多近代的商家因观光兴起,随意增修。“牛津”就仍保持着古色古香
,放眼望去都是同质调的建物,缀点着雕琢。
在塔顶待过一阵下了楼,这间“大圣玛丽教堂”有点小气,明明没什么了不起的妆点
,却禁止拍照。不过也让我省了些工夫,能找个位置,在休息中随意望看。根据资料,初
版的它可追溯至十一世纪,经过火劫、战乱、岁月风霜,成了目前的模样。相对于多数教
堂将拱顶纳入装饰重点,这边只简朴以木作盖掩,而当这样抬望,才发现它把用心都放在
上段窗廊,不仅花窗用诸圣者彩绘,窗下的拱肩也皆填以纹刻,只是又有多少人会将目光
仰抬呢?
不免也望向讲道坛与唱诗班席,是能见到些蕾丝般缀边,经过这几天那些盛名在外的
教堂洗礼,很轻易就在心里喔一声略过。祭坛花窗方面,可能也是因将高度让予门塔,这
端就没法用大幅面作挥洒,窗櫺切分著,改以故事串联,天使报喜、马槽降生、三贤者来
朝、出逃埃及,圣母的篇章从这些初始娓娓道来,虽略去了后段于耶路萨冷滴落的血泪,
虹彩间仍浮泛著哀伤。
视线稍稍挪移,唱诗班席一侧管风琴高架,说是教区所用。转过头,西端入口之上,
尚有金灿缀边的另一座,由大学提供。抬望比较之际,二楼传来合唱团的头腔共鸣教学,
有小朋友略带稚嫩与瑕疵的发声,以及老师超暴力的高音。听着听着,便想起自己在小学
合唱团的日子,不觉莞尔。
人坐久自然有点懒,但还是得起身,以“剑桥撑篙”作为今日的收尾。本来是要往较
多人提及的南端渡口,想起北边十二世纪留存的“圆教堂”(The Round Church)漏了看
,就只好又往北,一路跟已重复看两次的建筑打招呼。它跟许多现存教堂都不同,一进去
便是个圆形挑高空间,以回廊环绕,主祭坛则再往里,据说是对耶路萨冷“圣墓教堂”的
仿拟。这样的格局满合理,因为那时正逢十字军东征,而此栋是由“圣墓兄弟会”所建,
虽无中央墓室可供凭吊,仍是往来旅客身心休憩之所。
可惜逛了两学院一教堂,到这儿它已经关门了,只能看看外观。资料上记述著,它曾
一度转为哥德风,圆形中殿上是拥有诸多尖拱窗的钟塔,由于结构承重有问题,修修改改
,微妙地又走回了初始的诺曼路线。因此目前的它戴着锥冠,弧拱纹身,环著垂簷,帮我
们留印了那古老年代。
赏望过教堂,记得北端也有渡口,就决定往那寻,免得再跟那些学院打第四次招呼。
这条往河岸的大路被不少餐厅占据,因此游客又多了起来,我一边假装逛街觅食,一边等
人来拉,打算看对眼且价格合理才跟他走。但可能多数游客已散,先拉我的人是有过关,
价格也不算把我当肥羊,偏偏说下批凑船的要七点,呃,那时候搭,我要几点到伦敦啊。
见我面有难色,他只好把我转托给另一家,接手的仲介长得不怎么样又邋遢,却说二
十分钟后就可以,也仅能这样屈就了。后来我才发现他们工作是会轮替的,若正在拉客、
或于渡口收钱,就代表这时段他们不会去撑篙,到底会上谁的船根本不可能知道。所以尽
管在渡口收钱的是于学院河边瞥过的帅气平头小弟,也只能说无缘,乖乖上另个平凡高个
儿的船。
长竿撑蹬,起始处是我行来的河岸步道,新筑的楼群有着不规则前探的窗台,另侧是
“莫德林学院”,“牛津”同名那座昨天去过,但两者似乎没啥关系,而眼前的它垂柳成
荫,将可能的景致遮掩成谜。一路往南驶,就会看到稍早探过的“圣约翰学院”了,藤蔓
墙渐层成焰,“叹息桥”藉拱窗筛落粼粼光影,图书馆引领的棱线依旧吸睛,以炬塔、烟
囱、弧波山墙在天空勾画。
不免想来个合影,坐我背后的是带小孩的家庭与孤身女子,相望的为印度情侣,很直
觉地就把手机朝后者递。都说印度男尊女卑,这对可能在外走跳,洋化许多,接手的竟是
女生,男生好像也不在乎我是不是痴汉搭讪。尽管她满热心,却似乎没取景的慧根,每张
都没我要的背景啊。船一直往前进,也不可能请她重拍。
过了“叹息桥”,现显的是我去“圣约翰学院”新区走过的那座桥,相当低矮。撑篙
的学生故意在经过时用力跺船假装撞到头,还装很痛。印度人因为背对,就被骗了,一直
问他有没有怎样。我本来想拍新区宫城般的塔柱参差、翼展气势,呵呵看完这闹剧便错过
了最佳时机,
端着相机努力歪身补救之际,船续往前飘,来到了“三一学院”,其沿街那面多半被
遮掩,这儿反倒绽露较多,转角烟囱如林错落、山墙弧簷交叠,像聚合了不同年代的建筑
。盯望着,长楼之后又出现了密集群塔,雉堞伴着窗台雕镂,显得华美,依其位置,应是
学院的西门。
西门有步道放射而出,转为同名拱桥又划向对岸的大草坪。在环望中钻过桥拱,下一
区是“三一学堂”(Trinity Hall)的界域。这名字很容易让人混淆,但起初“剑桥”的
学院其实都是以“Hall”或“House”称呼,它的历史也的确早,排在第四,只是当“亨
利八世”又盖了“三一学院”,就令其显得尴尬了。尽管年岁古老,位处河畔的图书馆倒
挺新潮,有角状前探的切转外观,跟不规则散布的窗列。
相较之下,匿于扶疏庭院后的邻居“克莱尔学院”就古典多了,与下午瞥过的门面相
符。其前方的拱桥很自然与其同名,桥栏有浮雕点缀,以石球间隔作饰。由于某球缺了一
角,便惹来诸多轶事流传,像工匠没拿到钱所以故意不作完之类,即便实情可能只是单纯
松脱了不知掉哪去。
既见到此桥,代表“国王学院”即将接近,我立刻挺直身、绷紧神经,捕捉到楼舍的
烟囱林立、棱线起伏,教堂的花窗扬展、塔冠高擎,就改请另一侧的女生帮拍。应该是这
个地标相当显眼,快速一指她就有帮我框进照片里。
在我不断地回望中,舟只探入了河段南端的“皇后学院”(Queens' College),其
名中的“s”颇有玄机,因为意指有两位皇后建立此院。她们分属“亨利六世”和“爱德
华四世”,代表“玫瑰战争”中打对台的两个家族。这间跟“圣约翰学院”类似,两岸都
有校舍,学生们很有趣,以光明与黑暗称呼新旧两区。是可以理解新区肯定便利又舒适,
但对游客而言,旧区才是价值所在。虽在各学院竞相拥抱华炫后,其以砖红打造的主中庭
不算太亮眼,通往河岸的“回廊中庭”却泛著历史况味。从图片看,乌沉墙色、沧桑木纹
在杂错中倒溯时光,经过绿意缀点,有着静谧幽情。
最早我曾有计划拜访,既连“三一学院”都删去了,这座想当然便放水流,于是可见
识的就只剩“数学桥”。传说这桥是牛顿设计的,运用奇妙的方程式算出结构,没用一根
钉。有教授好奇把它分解,结果组不回去。但事实一向煞风景,根据记载,筑桥的另有其
人,牛顿亦早在那之前过世,且二十世纪又重建过,严格来说已非原物。纵使如此,其造
型的确与众不同,为木条的交错搭接,螺栓嘛,倒是处处可见。当从桥下划掠,抬头望看
,不禁想着所谓的不用一根钉,可能烧香问问老祖宗“鲁班”会有答案吧。
小舟过了“数学桥”没多久就抵达了南渡口,然后由那儿返折,慢慢荡回北渡口。虽
然该拍的都拍过,不用保持备战,得以换上悠哉舒懒姿势,不同视角仍有其丽,偶尔还是
忍不住端起相机。
体验完传说中的撑篙,我挑了另条较绕的路,想多逛看市区。途中经过一间“圣三一
教堂”,它离同名学院学堂有点远,应该没关连。从资料看,十二世纪前它还是阳春地以
茅草木材搭筑,经过各代的扩建,才成了目前的模样,堆叠石块为纹,有尖塔带领着诸拱
窗。
循着此路我逛去已关门的“Whittard”茶行,瞄了几眼橱窗,捏熄被窗内秋色包装勾
起的购买欲,然后切至“圣体钟”那补个照片兼研究,毕竟稍早经过时实在太多人。这巷
子有被我标记的冰淇淋店“Jack's Gelato”,本该直赴晚餐的我,想这几天如此操劳,
便折回去犒赏自己。
它有满多混搭口味,也提供类似剉冰的黑醋栗“Granita”,原想点来消暑,店员却
一直劝阻我。是可以理解冰淇淋才是主打,但若“Granita”如此雷,又何必卖呢?最后
是应着店家推荐,点了“蓝莓马斯卡邦蛋糕”跟“百香果罗勒”。尝过后觉得是有对得起
网络评分,若要比较喜爱度的话,会倾向后者,因为前者甜度略高,需要不时两边交错。
吃著冰淇淋往回逛,由于没时间压力,这趟就舍了公共汽车,慢慢走向位在遥远车站旁的
餐厅。途中经过“彭布罗克学院”(Pembroke College)的另一侧,被其石色古典高阁再
转“都铎”砖红房楼的设计吸引,与其相对的尚有不知名教堂的巍峨高塔。不远的“菲茨
威廉博物馆”(The Fitzwilliam Museum)则以希腊神殿般的横展气势取胜,它主打艺术
及考古,有颇对我胃口的展物,大厅也华美,但应该只有时间过剩,或已将学院群逛到无
欲求之人,才会进去看吧。
如此辛勤边拿冰淇淋边转焦段拍照,在望见植物园时折往东,终于我抵达车站前的“
Stem & Glory”,奔波了一天还加码这段,有点后悔为何要这样自虐。推门进去,是略带
工业风的挑高素净空间,幸好客人不多,不用再寻他处,可以坐下歇歇双腿。会挑上这间
,除了因为地点好,是素食,其缤纷摆盘的菜色也都满特别。当中某些会仿拟肉食,像是
用花椰菜作的假炸鸡,而我选的是伪装干贝的杏鲍菇,佐以煎过的网纹挺能以假乱真。其
配菜尚有洋蓟心、花菜泥与胭脂树红酱,沾了送入口,是种不在经验里的好味道。
后上的是评论里超多人点的泡菜煎饼,搭配特制淋酱相当挑逗味蕾。缺点就是吃久了
辣度跟咸度会有负担,本想舔光的最后只能把煎饼拼完。一面吃著,一面也不禁看看别桌
、翻翻菜单,红绿交叠搭配陌生字词的串接,想像无限。若有能狂吃又不会饱不会肥的体
质就好了,可以把有兴趣的都点一轮。
但人生就是这样吧,总是得抉择,一如“剑桥”的诸学院,纵使每间都有其风姿,叠
缀了历史的立面诱人入内探访。终究只能挑出有缘者,将其余遗给怅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