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基隆 仁爱区 许梓桑古厝

楼主: JimXpp (JimXpp)   2023-03-06 02:25:36
地址:基隆市仁爱区爱四路2巷15号
交通:台铁“基隆站”徒步20分 (基隆庙口附近)
图文好读版: https://jimxpplife.com/archives/3829
基隆庙口一带各式店家林立,人群的喧闹与车辆的嘈杂声早已是这一带的日常情境。
但在庙口不远处的小山坡上,“许梓桑古厝”遗址却是一处静谧的喘息空间,与外头的纷纷扰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闹中取静”用来形容这样的景象再适合不过。
虽说通往“许梓桑古厝”的入口不只一处,但或许是考量地理位置,多数人建议从“张仙烩饭”旁的小巷进入较为方便。
入口处有明确的招牌指示,顺着标示的方向走即可。
顺着向上的阶梯缓缓前行,在入口的不远处可看见几座防空洞,防空洞外墙的磁砖画描绘著过去的“基隆八景”。为基隆艺术家“王杰”指导“基隆青年阵线”社团与在地居民所绘制,相当具有特色。
路途中会经过一座土地公庙“福安宫”,庙宇前方的小广场能够稍作休息。
福安宫的后方不远处有段石造阶梯与工具间,阶梯上方即为“许梓桑古厝”的所在地。
由于许久没有维护,如今工具间内堆满了垃圾,相当煞风景。
建物外围的平台可以瞭望不远处的皇冠商业大楼。据说在日治时期,这里的地势高度能够俯瞰整个基隆市区与基隆港,时至今日,只剩下杂乱交错的民房景象,过去的美景已不复存在。
虽然无缘享受过去的美好景色,但站在市区的高处远离尘嚣,也能够享有片刻的宁静,稍微纾解都市中的烦闷压力。
“许梓桑古厝”原名“庆余堂”,建立于1931年 (昭和六年),为日治时期的基隆闻人“许梓桑”故居。
“许梓桑”早年居住在基隆市区,由于其居住地被日本政府划定为筑港地的范围,因此搬离原址,多年后将住家迁至此地。
二次大战期间,许梓桑家族为躲避美军空袭,搬离此居,许梓桑则于战后不久去世。
随后子孙们也逐渐的撤离,直至2003年,此处才被基隆市政府登录为基隆市历史建筑。
可惜由于此地产权极为复杂,公家部门也尚未与屋主们达成协议,因此造就了此地杂草丛生的景象。
2014年,由在地年轻人组织发起了周边区域的清洁活动,并在此举办了多场社区与文化活动,将“许梓桑古厝”推广出去,让这里成功的引起了观光客与政府的注意,多了一丝生机。
虽然目前古厝的环境有居民会热心地帮忙清洁整理,因此没有过多的垃圾。但从市政府附上的介绍牌磨损状态来看,似乎官方没有派人帮忙维护,显现了政府对文化资产维护的不用心。
建筑物共有两层楼,以日式洋楼的形式所建,外墙建材采用日治时期的顶级台湾炼瓦 (TR砖),相当有质感。
二楼的格局为闽南式的三合院,并融入了西洋的巴洛克风格。
据说原建筑壁堵上装饰著许多烧制的花鸟彩色磁砖,且屋簷有牛眼窗通气孔。可惜因年久失修,如今已风化侵蚀,仅余下布满植物,盘根交错的墙面。
中式的竹节门窗上刻有枝叶的浮雕,精巧细致,别具巧思的设计令人印象深刻。
需注意的是,由于建物许久未维护,地板已有破损,过去室内的阶梯早已不现踪迹,因此有从二楼跌落至一楼的危险性,参观时需注意自身安全。
参观结束后,我往另一端的阶梯下行,从“远东泡泡冰”旁的出入口回到了街上,结束了这次的探访。
“许梓桑古厝”虽然在近期尚无法经过完善的规划与修缮,但其具有特色的建筑风格与历史渊源,也让人见证了过去年代的基隆回忆。
期待未来有一天,许家子孙们能够把产权问题解决,让这块富含文化价值的古蹟建筑修缮完毕,继续发光发热。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