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花莲 花莲铁道文化园区 二馆

楼主: JimXpp (JimXpp)   2022-09-06 22:40:42
地址:花莲县花莲市福建街460号
电话:(03)833-2265
营业时间:8:30 ~ 12:00|13:00 ~ 17:00(周一公休)
图文好读版: https://jimxpplife.com/archives/3520
位于花莲市的“花莲铁道文化园区”是不少人推荐的亲子同游好去处。园区内的蒸汽火车头与保存完整的古老建物深富特色。不仅适合拍照留念,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在旅游旺季来临时,往往吸引了不少游客到此参观。
“花莲铁道文化园区”缘起于1908年的日治时期,当年日本为开拓花东线铁路,故在此地设置了总指挥处,涵盖了出张所、工务段、警务段、电务段等组织,负责掌管台湾东部铁公路工程,统筹铺路、造桥、挖隧道、管线配置等相关工程进度。
1988年花莲站迁站,此处也就此裁撤,走进历史。直至2002年在花莲县文化局、铁路局、文史工作者与社区里民的推动下,陆续将过去的建物设施列入花莲县的历史文化资产,编列经费予以修复,“花莲铁道文化园区”也应运而生。
“花莲铁道文化园区”分为一馆与二馆,两馆仅隔一条街道。
中山路上的一馆以旧花莲港出张所为中心,采四合院之格局。对面福建路的二馆则为东线铁道遗址,设有工务段、警务段、打铁工坊、拘留所、附属工厂等古旧建物,主要负责花东铁道的保养维护及治安单位。
“花莲铁道文化园区”也是目前仅存的窄轨铁道遗址,早期花东线铁路的轨距为762mm,有别于西部的1067mm,因此,当时西部干线列车无法开进花东段,直至1982年花东线铁路拓宽完成,才解决此问题。
此处每周六会举办市集活动,吸引不少人潮,热闹非凡。此次来到这里为平日时段,虽然无法体验市集的乐趣,却也多了一分悠闲。
园区内的木头座椅上刻有代表花莲的原住民图腾,虽然外型别出心裁,但与“花莲铁道文化园区”的主题似乎没有太大干系,个人认为还有改善空间。
入口处一旁的工务段办公室建造于民国35年,主要负责铁道的保养与维护相关工程。
园区内的建物皆采用木造建筑,房屋结构大多以卡榫接合,古色古香。
工务段的前方,种植著一颗大榕树,从树况看来似乎已有了一段历史。榕树一旁有设置防空洞,是当年为让铁道员工躲避空袭所设,至今仍保持良好,树前的低洼处原是一个大水池,但或许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目前已将水抽干,或许等到疫情趋缓,会再次回到原先的样貌。
户外的圆形广场做为表演或市集活动的场地相当合适,广场的外围设有座椅,让游客们得以在此伫足一段时间。
广场的另一边,则是过去办公厅舍的聚集处,打铁工坊、警务段、附属工厂、拘留所皆在此处。
打铁工坊建造于民国12年,是工务段的附属设施,内部设有打铁炉、水箱等设备,主要负责铁道相关之轨道接片、房舍铁件之锻造。
从外部的玻璃窗看进去,可见到文创商品的柜位。在市集开张时,此处也是供商家营业租用的地点之一。
警务段房舍建于民国43年,在台湾光复初期,社会动荡不安,屡发生无票乘车、乘车纠纷与铁道用地摆摊并搭筑房屋等情形。因此,行政公署于民国35年(1946年)成立铁路警察署,以负责维持乘车秩序。
一旁的拘留所为警务段的附属设施,为当时刑事案件拘留人犯用,此处的刑事案件多半为偷窃、制造车祸与交通违规者。
建于民国30年的附属工厂原是铁路工人休息、放置器具的处所。而后用途变更,转为专门放置器具的场所。
一旁的火车展示区,是“花莲铁道文化园区”的最大亮点。
园区内的蒸汽机车头型号为LDT103,由日本东急公司制造,D代表有4个主动轮,T是附挂煤水车的代号,100型为机车型号,当年同批机车生产四辆,编号为101至104。
LDT103为早期东线铁路的主力机种,是行驶于轻便轨道上最大的蒸汽机车头,至1969年停用为止,共行驶了137万多公里。
1982年6月,台铁将之赠与花莲县政府,其余三辆由东急公司购回。
为了让更多人见证蒸汽机车对花莲开发的意义和贡献,花莲县文化局与台湾铁路管理局签订代为养护契约,2014年11月将LDT103与其余四辆窄轨货车车厢自台铁花莲机厂托运至此展示。
上图中右方为LDT103后方附挂的煤水车厢,做为供应机车头之动力来源之用。
虽然此次造访“花莲铁道文化园区”二馆时没有举办任何的市集活动,各房舍室内也无开放,但得以从现场外观欣赏这承载花莲发展历史的厂区收获也是不少。
若来到花莲市区,不论是亲子活动或是知性旅游,“花莲铁道文化园区”相信会是个不错的免费观光景点。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