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以色列约旦游记【三二】马代巴

楼主: polesirius (ff)   2022-05-17 12:35:10
~※ 马代巴 ※~
图文网志版: https://blog.xuite.net/sirius99/blog/590370416
(这是个被耽搁很久才终于完成的游记)
从“佩特拉”景区回来瘫倒于床,天明后遇到了团里的大嗓门女生,她劈头便问我们
昨晚有去看表演吗?听到答案后一脸不可置信:“很强耶,我们傍晚回来都快死了,根本
懒得再出去。”
“是喔。”这结果好像也蛮合理,毕竟她上山时已被小驴折磨得整路尖叫,生命值应
该差不多归零了吧。“那票呢?”我随口问道。
“在售票口卖给路人了啊,怎么可能浪费。”她相当得意。听她比手画脚说完,似乎
有好几个人都放弃了,统计之后,只有我们跟另对夫妇最刻苦耐劳。好在当时有选择骑驴
去“修道院”,省了些脚力,不然可能我也要成为举旗放弃的一员吧。
离开旅馆,外头由东袭入“蛇道”,划穿“佩特拉”的这条干谷,据说是由“摩西之
泉”肇始,而信徒们也真找到一个点,坚贞信仰,让每个来此的观光客都顺道过去见识。
它的地点相当便捷,就在大马路边,有着难以归类的外观,因为不属新约故事,合理没有
教堂罩覆,跟看过的犹太人建筑也没相似处,廊柱布局不甚传统,成列拱窗上是三个不同
大小的蛋形拱顶,总觉得是近代混融了多种概念后的个性作品。
走了进去,里头比外观还要素净,像是赞助经费在屋子砌完便已用尽,应该多放个捐
献箱,再添张说明板把来由写得绘声绘影。在故事里,摩西带着跟随他的百姓出埃及、过
红海,往北寻找应许之地,怎料走了四十年沿途却尽是荒茫,很令人丧志。幸好在多数群
众已口渴不支时,摩西得了神谕以杖击石,奇蹟使其生流,才让旅程得以继续。很显然,
情节所述的就是厅角那块粗糙大石了,仔细一看,中间还真有裂缝,只是类似的裂岩“佩
特拉”到处都是,最初是哪一位,又是用何样的证据说服他人呢?无从知晓的我,仅能跟
著大伙走近一旁特意砌出的方池,碰碰或许真有神奇力量的泉水,以很观光客的姿势拍照
留念。
看过传说中的涌泉,今早的行程就是拉车了,得一路朝北到接近死海北端的“马代巴
”(Madaba),这城市被地震毁灭又几经政权交换,原本陷入了沉寂,但当十九世纪陆续
掘出早年的教堂马赛克,便因着观光快速发展,目前已是约旦人口第五多的大城。撑过长
长车途,脚触及了地面,就仿佛欲彰显其形象,停车场外墙就是一幅大型马赛克,以童趣
的图样,标示约旦的各个知名景点。从右侧起始,能见船舶停靠在“红海”口的“阿卡巴
”,接续是骆驼商队行往“佩特拉”的“修道院”,中段由于不在行程内而显得陌生,另
端几个名号倒很熟悉,有我目前所在的“马代巴”,下午会去的“尼波山”,然后是首都
“安曼”与古城“杰拉什”。
随着领队在街头行走,路上经过的某栋石砌建筑被后方清真寺衬得惹眼,引我端起了
相机,事后才知,它是这儿的考古博物馆“Madaba Archaeological Park”啊。虽称博物
馆,其实是个仍在持续开挖的遗迹,原本被私人建筑掩盖,经过政府长年的收购,才终于
买下整个街区,得以在统整后对外展示。据说最精华的是中处那栋,它罩覆了八世纪的“
圣母教堂”,殿心有着环圈相接的几何图腾,撩目中透显巧思。门廊也令学者讶异,因为
在下方又找到更早期的大宅“希波吕托斯厅”(Hippolytus Hall )。
其名来由自作品主题,也就是希腊时期流行的一出戏,描述“希波吕托斯”崇拜猎神
拒绝爱情,恼怒的爱神“阿芙萝黛蒂”为了报复,便使其后母爱上他,引发后续的悲剧。
图框因着剧情隔分上下,上为天界,有因箭矢对“希波吕托斯”无效而恐慌的小小邱比特
,也有为此嗔怒施罚的爱神。下方则是人世,为后母在侍女簇拥下羞涩送出情书,却被狠
心拒绝的场景。尽管主角那块不幸被毁,各个生动人物,及周边将城市、四季人像化的图
纹,都挺具价值。此外,馆内也收藏了“马代巴”邻近区域开挖出的精华残片,可惜通通
与旅游团无缘。
舍去了博物馆,行程锁定的是此城最具名气的“圣乔治教堂”,隐于庭院的它外表也
不甚张扬,砌石的堆叠是其衣袍纹路,简约的圆窗拱门,浅微的十字架浮刻,醒目的就只
有中央钟塔了,几许串钟高挂,正等待着击响时刻。走了进去,厅里的装饰显示它属于东
正教,但或许年岁尚轻,还未被妆点得满室华灿,刷白空间里仅有支柱被挂绘上诸多圣者
,再来就是复杂雕镂的金质悬灯,以将绽的炫丽瓣蕾将访者引向厅末的圣像屏。
圣像屏依著传统,右为耶稣,左为圣母,更侧处对应着教堂名号,描绘了“圣乔治”
持枪跃马,斩杀恶龙。尽管屏顶没有惑人目光的卷绕堆叠,就是一整列微缩的耶稣生平彩
画,似也没多少人在乎,毕竟大伙走到此都是低下头,望着那被框围起来的地面马赛克。
经学者考据,这整片拼砖属于六世纪的拜占庭教堂,在当年极受瞩目,然地震不仅重创了
“马代巴”,也倾覆了教堂,曾让无数信徒讶叹的作品就这么被砂石覆掩,长逾千年。
这个作品并未以人像动植物为题,也无复杂图腾拼组,它是幅地图,囊括了“黎巴嫩
”至“尼罗河三角洲”的区块,从地中海深入荒原。由于方向转了九十度,因此约旦河与
死海是横向划穿。后者有醒目船只载着盐堆,本来两旁该是船夫,可惜被杂砖改得模糊,
估计是反偶像的穆斯林手笔,约旦河则画得趣致,在害怕咸死而逆向逃离的鱼群中,有一
只反骨投向死海怀抱。
但最值得注意的当然是中心的“耶路萨冷”,它以椭圆形环墙勾围,相当显眼,可以
看到由“大马士革门”起始的南北柱廊大道。“圣墓教堂”在心处偏下,有用亮色标志的
山簷和金顶。右端为“锡安山”,“圣母安息教堂”的前身“圣锡安教堂”仍存在着,规
模可与“圣墓教堂”分庭抗礼。右上的那栋比较难猜,因为名曰“New Church of the
Theotokos”的它仅繁盛于拜占庭时代,在波斯人入侵时便被捣毁了,建材也被后世挪去
它用,未曾再砌。至于概念里该占大片区域的“圣殿山”,很意外地在图示里缺席,也不
知是真荒凉到无人闻问,还是被基督徒因着旧怨刻意忽略。
地图密密麻麻标注了很多,红色字样代表各支族区域,其余多半是城名,早年学者对
圣经提到的地点都只能揣测,直到此块地图的现世,才总算有了依归,然对这方面认知粗
浅的我,就算找到对照,也不知其代表的意义。几个旅途有去过的较有共鸣,像左侧以椰
枣树陪衬的“耶律哥”、右方拥有耶稣诞生地的“伯利恒”,其余的都变成是在赏玩,毕
竟小屋很可爱,被狮子追逐的羚羊也挺逗趣,
原始的地图其实相当大,由在侧廊找到的残片,估计横幅超过十五公尺,使用了两百
万余色块,可惜左半部大多回归尘沙,据说“马代巴”本也有着醒目模样,与“耶路萨冷
”同一轴线,偏偏死海之上的都没留存。右方的好一点,在侧廊遗下一区“西奈山”的岩
脉,以及些许“尼罗河三角洲”。本以为河道围绕的会是当时埃及最知名的“亚历山卓”
,结果居然是“Pelusium”,虽资料上也将其称为大城,却完全没听过。
看完地图往周边逛去,墙上的挂画主题琳瑯满目,从天使报喜、马槽诞子、至耶稣的
各样神蹟,也有些陌生主角,需要对圣经认真研读,才能辨析其间故事。大幅的作品皆以
马赛克制作,彰显了此城此堂特色,轮廓构图洋溢着古意,但感觉应是致敬之作。其中一
张被特别多观光客围观,它初看就是幅圣母抱子图,若非领队招著介绍,我可能会在走望
中略过。不过当仔细端详,便会发现角落多了第三只手,蓝灰色泽,相当诡异。据传,手
是在某个大雨的夜晚,教堂被雷击后多出来的,很像种床边故事。比较让我疑惑的是,事
后去网络搜寻,见到的竟是另一幅,且细节相对繁复,难道是原作发生了更奥秘之事已被
封印?
解决了上午重点,接续自然是填饱肚子,餐厅似是由老房改建,墙壁为古朴砌石,顶
部是玻璃窗镶嵌的金属屋顶,虽然挺混搭,引入的天光却让厅阁显得朝气。餐点滋味则已
不可考,毕竟在两张交代照片后的,都是我于纪念品店的书本翻拍。书里将许多约旦遗迹
以想像复原于透明片,当叠合在所附的实景,便让人对当年荣光更有感觉。昨天去过的“
佩特拉”自然是其中重点,剧场、列柱大道、凯旋门、神殿一一从残石中化生,原来当初
是这样瑰丽壮伟吗,我不禁赞叹。
为了延续“马赛克之城”的盛名,当局很用心在此种手艺的传承,有专门的学校教授
修复技巧,也提供相关的工作机会。领队后续带往的工房更招揽了许多残疾人士,他们于
一般工作场合或许处于劣势,在这儿反倒能静静发挥所长。像进门望见的少年尽管下身不
便,却很自得其乐,或以钳子将色石灵活剪切,或依著草稿细心拼贴,看到我们,俊秀的
脸庞便绽出腼腆笑容。
而当见识过他们的工作历程,不免便进入是否该洒钱购买的环节。这儿的商品分两类
,一种是花瓶,以表面的细密拼贴展现拜占庭时代的图腾,另种是壁挂,从写实人物到抽
象风景都有。由于家里杂物过多,尽管有些看来特别,也不适合当伴手礼携回,然抱着纯
欣赏的心理逛著看着,却不禁在一幅作品前定下脚步,因为那是“佩特拉”啊。
它以亮白条柱形构出“宝藏库”,前景还有贝督因人骑骆驼荡晃而过,突显沙城风情
。但最引我盯望的是背景,不知是人工烧制还是特意寻来,有的石片杂着斑彩,有的携带
流纹,拼贴一起,便凝缩了昨日所见的荒岭幻岩,很勾人怀想。怎料,当开口一问,价钱
却相当惊人,果然艺术还是有其价码的,越是挑动心房,越不可能轻易收藏。也罢,就让
它继续展示于此,留予更多人欣赏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