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使报喜大教堂 ※~
图文网志版: https://blog.xuite.net/sirius99/blog/590330673
(这是个被耽搁很久才终于完成的游记)
“阿克”的重点虽是半埋于城里的十字军堡垒,其实还有满多地方可以逛绕,光套票
所包含的,就有另三个点。“Okashi Museum”是以色列画家“Avshalom Okashi”的工作
室,致力于艺术传承的他在此留下许多偏现代抽象的画作。“Treasures in the Walls
Museum”设于北城墙的防守空间,收藏了旧时人民的工作器具与生活用品。“Templars
Tunnel”则杂了探秘的乐趣,为了让刚入港的朝圣平民避开风险,直接入堡,以西南角为
根据地的“圣殿骑士团”建了这条密道,若非近代清淤时无意发现,或许也将与堡垒一同
消失于历史。
有些人会特别空下一整天,在看完景点后随兴于古城小巷穿绕,在港口怔望已半陷于
海浪的残断城墙,然我们是来去匆匆的旅游团,约莫两小时的短暂拜访,又得驱车往东,
目标是耶稣的故乡“拿萨勒”(Nazareth)。
“拿萨勒”在希伯来文中有着枝苗之义,某种层面应和将有人于此传承“大卫王”血
脉的预言,也的确,根据圣经,天使加百列就是在这儿告知少女玛丽亚,她将怀有上帝的
子嗣。当时玛丽亚已与约瑟订婚,差点就要被认为不洁而被退,幸好天使接续有跟约瑟解
释清楚,不然未婚又莫名怀孕的玛丽亚将面对的命运就更坎坷了。但事情并未就此顺遂,
由于罗马下令要户口普查,大腹便便的玛丽亚只好又跟着丈夫南下到约瑟的故乡“伯利恒
”,然后在遍寻不著旅馆空房的景况下,被迫于马槽产下耶稣。
耶稣的诞生让“伯利恒”的天空多了一颗耀眼星子,引著东方三贤者长途跋涉,他们
先拜访了“希律王”,也让得知预言的“希律王”戒心大起,要他们探得耶稣住处后尽快
回报,好让他也去祝贺。所幸三贤者没把这话放心里,在将黄金、乳香、没药献给耶稣后
便辞别,玛丽亚一家也在天使的警告下连夜离城,辗转逃至埃及,避开“希律王”后来杀
婴的恶令,直到“希律王”死后,才带着耶稣回到“拿萨勒”。
尽管经过势力移转,“拿萨勒”现在是以色列阿拉伯人最多的城市,由于圣经的这段
记述,城市里充满许多教堂,不同教派也有自己的解读,像希腊东正教就认定玛丽亚是在
汲水时遇见天使,不但有个街边水井被因此标注且几经翻新,相邻的泉眼也被砌上属于东
正教的圣母领报教堂(The Greek Orthodox Church of the Annunciation),信众若往
祭坛下走,可以掬一抔泉水,怀想并祈祷。
不过观光客的焦点多半放在属于天主教的“天使报喜大教堂”(Basilica of the
Annunciation),当我们下了车从街巷拐进,尽管正午太阳炙灼,依旧人潮如织。这座重
建的教堂年岁相当轻,约莫五十,风格也因而与近代流派靠拢,它采用了锥顶,却不似正
统哥德式的尖耸,山形立面微微抱展出抛弧,缀边、花窗则收简,仅有几道示意般的沟隙
。墙体不见总是雕琢细腻的塑像,取而代之的是线条刚硬的浮刻,顶部由翅翼与披巾能辨
出分别为天使与玛丽亚,下方人物虽以文字标注,表明为福音书的作者马太、马可、路加
与约翰,身前又分别添加了人、狮、牛、鹰,考验观者对圣经的参悟。
走进门廊,中门铜雕叙述了耶稣生平,马槽出生、避躲埃及、家庭成长、约旦河受洗
、传教、被钉十字架,简约朴拙的线条贴合外壁的风格。而这种不带花巧的设计往堂里接
续延伸,木色与石质相间的梁柱将空间粗豪切划,屏弃了弧线与花藤饰刻,只让这些交错
线条汇聚为星芒,投光在殿心下挖的祭坛。
祭坛的面向与大殿中轴垂直,将视线带往侧处被宝盖虚覆的倾颓墙构,那儿正是耶稣
一家生活过的小屋,外头几根残断的立柱,应是对早年教堂刻意的保留。据说“君士坦丁
大帝”因为信仰基督教,请托母亲“海伦娜”寻找耶稣曾经的步迹,“海伦娜”走访后,
在耶稣出生与去世之地都砌了教堂,也因着圣母领报,于“拿萨勒”立了一座。不过当后
来阿拉伯横扫此境,教堂自然被摧毁了,十字军时期有重建打算,却始终未能完工,特意
打造雕琢的立柱群还未安上,就被“萨拉丁”占领,尽管他容许方济会修士继续打理,“
马穆鲁克”的铁骑仍旧无情踏过,将教堂再次回归尘沙。在那之后的时日,虽曾有建筑尝
试砌起护守,都未臻理想,最终成为眼前的残迹。
看过别人的文章,屋前应该是可以下去近看的,但不知何故,此时似乎没开放,大家
都远望着,无人逾越。至于大殿的末端其实也有祭坛,上方灿亮十字架悬垂,浮刻着耶稣
的展臂身姿,感觉上却有点偏向形式上的摆设,毕竟小屋盛名如此,多数仪式应还是聚焦
在它那吧。就连领队也没打算把队伍领往殿末,“待会儿有活动,我们先去看别的。”她
一个转向回到大门,带我们由镶著彩色花窗的螺旋阶梯上行。
二楼的空间比方才更加高阔,无数长椅横列,看来一般的弥撒活动都在这儿,这样的
架高设计挺新奇,穿过同样粗犷的柱廊,殿心朝下打通,可以望见小屋,往上则是挑升的
教堂锥顶,散射的百合瓣纹将天光接迎进来,让略显昏暗的大殿透了些耀朗。再往前,自
然是这层的主祭坛了,它没有雕琢精奇的立板或坛座,替上的,是号称最大幅的教堂马赛
克,耶稣和手持天国之钥的圣彼得相偕临空,背后有圣母护守,周遭曲折的山海交界则群
聚无数信徒、先知与教宗,他们双手合十,齐同仰望着圣光。
左右两侧的副祭坛也设了拼绘,人物线条刻意简洁,感觉是描述著什么故事,一时间
却没跟常见的圣经段落找到连结,妙的是左幅的边角居然以中文刻上圣母玛丽亚,似乎是
来自中国的作品。转过身,一般与主祭坛相对的多为瑰丽的主花窗,这座由于凝缩为几条
沟缝,就只能见到些许流动彩纹,搭配旁边同样主题与我隔阂的拼绘,因此瞄了几眼,拍
了几张照,便把重点转移至侧墙,因为这儿有教堂的另个亮点,也就是世界各国奉纳的圣
母像。
由于地域、由于风土人情,这些作品风格迥异,有的规规矩矩以圣母怀抱圣子,有的
抽象到难以解构辨析,必须加点想像才能勾出人形轮廓。媒材也加入了各自创意,像美国
的就使用了回收金属,极度皱乱的衣袍、纠结的表情,与传统安详素洁的形象差异极大。
自然也混融了来源地的民俗,有的周身红黑刺绘仿佛来自哪个部落,旁边果真标注了喀麦
隆,有的淡眉细目、缀金和服披挂,一看就是日本出品,连耶稣都像个日式娃娃。台湾的
据说也没缺席,我仔细留意著,最后在展柜里找到了雕像,彷若妈祖一样,圣母子皆是珠
冠彩袍,云纹雕凿细腻,耶稣身上还特意刻了“救世主”三字,很令人莞尔。
带着乐趣逛绕后从侧门出来,近处是盖成亭阁的洗礼池,延伸的腹地按照地图,还有
修道院和献给圣约瑟的教堂。尽管对现代教堂没那么喜爱,不可讳言眼前的收敛线条也有
其门道,简单交划叠层,依旧随着视角展现了不同美感。抬望中,我发现往下的阶梯旁别
有洞天,几尊残柱与雕像、穴口半露的石窟,研究猜测了一会儿,应该是跟玛丽亚小屋那
儿相连的遗迹,估计已挖掘出不少古老文物,还特别附设了一间小博物馆保护起来。
往外走,庭院一角放了圣母塑像,古典婉约的造型置于抽象散射的背墙前,显著反差
中的合融。而与其相望的长墙聚集了不少观光客,因为廊下也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圣母拼绘
。希腊、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似乎因着地缘关系,仍持着拜占庭风格的传统扁平构图,义
大利自然也在概念内,不过越往西便越放飞,西班牙有的勾著童趣轮廓,有的披挂厚重华
丽皇袍,当跨过海,来到中美洲,就蓬卷了黑发,换上婚纱般的衣裙。
这种地域化的改变很有趣,埃及的圣母站在清真寺顶,埃塞俄比亚的肤色墨深,到了亚
洲,就跟我在二楼见过的一样,已与当地人神无差,像韩国的就绑着脑后发髻,身穿高腰
裙,泰国的露肩赤足,金冠辉亮,中国的几乎就是观音了,在云朵上巾带翩然,仙气散扬
。除此之外,看巴西、奥地利将其转为彩色花窗及琉璃,欣赏印尼在传统服装上添缀的蝶
花漫舞,心灵也有所获取。
原本领队是想把等待小屋开放的时间,用逛看画作来消磨,怎料我还未研究完,她便
叫了集合,大概是觉得对某些人而言,这也是种空转,干脆先把大队拉去吃饭,反正已过
了正午。餐厅在邻近巷子的楼房,内装为仿古的拱廊,菜色虽是以马铃薯、大块牛肉相佐
的意大利面,半个人还留在教堂的我其实没什么心思去品尝,胡乱塞著咬完后,就等待领
队一声令下,循原路再出发。
回到教堂一楼,小屋前的空间已坐了一圈团体,在讲台说话的不像神职人员且是位女
士,到底是哪种来路,能尊贵得包下场地,让旁人痴痴等候呢?胡乱猜了一阵,可能管理
员也觉得周遭的瞪视与怨气有凝成风暴的趋势,尽管那组团体还在讲古,仍旧把通往屋前
的走道开放了。于是我们跟上排队人龙,自觉性地保持安静,然后在几分钟的等待后,终
于走近屋前。
无从知晓这石穴有多少是原本耶稣一家的住处,外头摆列的几根残柱感觉应源自教堂
的某一代,而穴内粗糙的石面,既混了簇新工整的补强,就很难确定是否被顺带更改了结
构。根据资料,窟中素白的坛案是上代教堂的遗物,右侧立柱的历史则最古,可追溯至拜
占庭时代,而后方那道石阶为对外通道,中途会经过曾为厨房的小窟。旅伴的心脏比较大
颗,有办法好整以暇往屋里拍著照,怕阻塞队伍又亵渎的我,几秒致意,就赶紧让开了,
只在出口回头端望。
由考古上的推测,这儿当年只是个山野小村镇,又经过千年的细心传承,寻址的误差
不会太大,因此不论圣经上的记述是真实或经过包装,我都站在与其极为相近的地方,或
耶稣童稚时期触摸过的石头,或圣母徬徨过的山野,当这么想着,天顶投射的光芒,似乎
便有着雪白翅展,在飞降后,开启了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