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北印度游记【二五】斋沙米尔耆那庙

楼主: polesirius (ff)   2021-08-06 11:24:56
~※ 斋沙米尔耆那庙 ※~
图文网志版: https://blog.xuite.net/sirius99/blog/589935694
早上从沙漠营地回到了“斋沙米尔”,胖司机建议我在古城内最好找个导游,不然很
容易迷路,虽然觉得他应该是想赚点小钱,但考量这边的巷弄的确挺复杂,google地图也
不见得准,就依他了,免得浪费时间在瞎绕跟问人。
不过找了导游后,我的印度卢比就不够了,由于五百面额的都被大家视若瘟疫,之前
勉强找开的一百两百也没剩多少,只好听从他们,再去银行换。本以为会像前两次一样,
如贵宾般在当地人艳羡的目光下长驱直入,迅速解决,今天却莫名卡著,似乎是钞票尚未
送来,电脑又当机,而且前面还有好几个外国人也在排。
看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担忧的我问导游这样行程来得及吗?尽管他一脸轻松说一定
够,当柜台好不容易开始作业,前面的人被打了退票,那被稍稍安抚的心情便再次坠跌。
一了解,原来真如我在墙上看到的告示,政策又改了,外国人只能凭护照限额兑换一次,
代表我这半小时根本白排了,天啊~~我用怨怼的眼神看向导游,他脸皮倒厚,仅笑笑跟
我说“没关系,先去走行程”。哼,他当然没关系,换不到钱、时间浪费掉的又不是他。
无奈坐上导游的机车,骑到了古城城门口,外墙后的腹地已成了停车场,内墙则层层
叠叠,携著无数圆柱状的防御塔。在丘上高高屹立的自然是王宫,壁面望窗细致雕琢,以
立著旗帜的屋顶露台,占了视野最辽阔之所在。印度有一项世界文化遗产是“拉贾斯坦邦
的山地要塞”,包纳了六座“拉杰普特人”(Rajput)位于山岭的军事城垒,除了先前去
过的“琥珀堡”,这儿也是其中之一。
我从坡道缓缓往上走,先遇见的是“太阳门”(Suraj Pol),门额日芒绽射,小人
偶戍卫,上方勾著欢迎之意的曲弧“Toran”饰带,望来华美。再往里,防止敌人疾进的
坡道来回盘折,形如甬道的“风之门”(Hawa Pol)从宫楼底贯穿,这让王宫更像是倨傲
的皇者,以居高睨眼之姿,看我们蝼蚁般于脚下行过。
门的另侧是个热闹的小广场,由大君居殿、后宫与一座耆那教寺庙包绕,不过由于古
城西南的耆那教庙区只有早上开放,导游不让我多看,直接引着我循巷道往前走。之前造
访的几座古城,不是被政府收去管理,就是部份被大君后代改建为旅馆,“斋沙米尔”则
不同,除了王宫,都还是由老百姓传接过往历史,继续原本的日常生活。所以除了商店与
摊贩,行走间,不时能与从家门出来的当地人对上眼,会看到有钱人家仿著皇家装饰,将
门面雕得似模似样,也能在楼墙望见象神彩绘,昭告著曾在邻近举行的婚礼喜事。
跟随导游走着走着,原本只以几个塔尖勾著视线的寺庙群终于现了身,一如曾在“千
柱之庙”望见的风格,支著旗帜的塔群于长墙并立,衬托著背后的高擎主塔,不过这仅是
七座当中的一个,其余的还得再往内探。而尽管这座“Chandraprabhu Temple”的门廊看
似简朴,当脱了鞋,朝里走进,便能理解为何是“斋沙米尔”的必访之地了。排列成环的
立柱支起挑高大厅,每根皆覆著细腻雕凿,以簇密的人物起始,往上渐转为花藤,柱头、
梁架、二楼护栏,图腾不断变幻著,令人目不暇给。让它更显华丽的是柱间的蛇弧带饰,
仿佛延续著在“太阳门”的接迎,这儿也敞开怀抱,等候有缘人来此净涤心灵。
邀我一同坐下的导游说起了耆那教的由来与教义,尽管我已知晓这个宗教反暴力也反
贪妄,且有二十四位被称作“蒂尔丹嘉拉”(Tirthankara)的祖师,经他讲解,才知祭
坛上的人形其实不太算主体,且通常不具特征,要看坐台的符号,才能分辨敬的是谁,并
了解与其相关的阐述意念。像这间敬的是第八代的祖师“Chandraprabhu”,代表符号是
新月,当往圣堂门内望进,可以看到一弯新月标在盘坐的白石塑像下,而坛座人兽雕琢交
错,勾勒著信徒们的敬意。
大致介绍过后,导游起身招着我绕圣堂走,相较于立柱,这儿的大幅壁面更适合工匠
挥洒,近乎真人大小的神祇显现各种扭摆身姿,也有着更多细节。据导游的说法,这些雕
像都身兼生活教材,他还特别在其中一尊停了下来,指著那硕大的男性性征说刚好能给未
婚女子作先期认识。只是这种尺寸....到底是会先吓坏了人?还是给人不切实际的幻想?
绕过后,导游放我自己逛看,前几日走过的寺庙里,二楼以上都彷若禁地,这儿倒很
大方,在显眼处砌了台阶让人自由登爬。尽管上去后没多少地方可逛,能以俯瞰角度望着
大厅仍是种新奇体验,且只有在这样的距离下,才能明了厅顶藻井的细节有多惊人,镂空
的叠瓣、肋板上成对人物的姿态变换,究竟要花多少光阴才能完成这样的作品呢?
下楼往北走到隔壁的“Rishabhanatha Temple”,一如其名地,里头供奉著耆那教的
初代祖,也就是“千柱之庙”敬的那位“Adinath”。这间一进门有个透天小中庭,侧廊
的雕像尽管没有符号表明身份,坛座却华丽异常,不仅背衬著金红纹绣的挂帘,还以满满
图腾的敞亭罩覆,在阳光的照耀下无比辉烁。可惜导游没有跟来,不然一定向他问个清楚

往前走进大厅,环圈的柱列依旧刻满人像,不过少了曲弧状的“Toran”蛇带就比前
一间逊色些。倒是圣堂内多了红绿蓝的底色缀彩,突显了其间人物的灵动身姿。而塑像既
为初代祖,在其脚下仔细辨认,果然有只具体而微的小牛举蹄奔驰,令我不禁莞尔。
往后走,跟前头的敞庭一样,圣堂与环廊之间也是露天的,只是不知为何要多添一层
网架,让人在抬头寻找塔尖时,视野颇受干扰。但就算没有网架,侷限的空间及过烈的日
光还是令这样的追寻颇具难度,于是索性专注在壁面人像和墙柱间的切凿线条,猜度偶尔
伸探出来的长鼻巨嘴鱼兽,会不会也是“Makara”守护兽的一种变体。
除了建筑的纹刻,廊侧也摆放许多石板作品,有的是叠层成峰的塔林,每座小塔都奉
著尊者,有的如在“千柱之庙”所见,以须弥山为中心,寺阁四方遍延。快速扫过之后,
我便走出厅门,寻找第三座,也是这儿历史最悠久的“Parshwanath Temple”。
它的位置在前两栋的斜后,会先看到一间门廊雕柱繁丽,上方网窗各样图腾变幻,但
必须不为其所惑,从隔壁平实无华的小门钻进,才是正路。而一进去便会如我一般,被接
迎的“Torana”柱门震慑,支柱上致密的纹路全是姿态各异的小人像,外添的部件也别具
巧思,舞跃般的人形相互一立一托便成了撑架,双层交叠著将视线引至顶梁。既为“
Torana”,自然也有波曲状的“Toran”饰带,与之连接的门楣也相符地华丽,弧状龛室
内,似乎正是这里敬的第二十三代祖师“Parshwanath”,有蛇形的顶盖。这种柱门有点
类似牌坊或鸟居,通常会与寺庙拉开一定距离,但由于身处房楼簇密的城区,后方紧接的
就是大殿门廊,因此从前庭望看,门廊的那些纹刻及饰带,便成了柱门雕琢的一部分,宛
如层层叠缩的图腾。
踏阶而入,大厅的形构和第一间颇为类似,也是蛇带环柱接连的风华。虽少了双层挑
高,藻井却添上瑰丽饰彩,肋板的人物有了肤色,墨发与华装,其余红底的团花也用金色
勾边,让我不禁想着假使时光倒返,这些我走过的庙宇,是否都会以各样幻彩缤纷著。在
揣想中往圣堂内看去,“Parshwanath”的塑像白皙,坛座也绚丽,只惜祭司在邻近忙着
,我无法靠前看清有没有代表他的蛇形符号,不过好像是种常规了,由于相关的传说,“
Parshwanath”的头顶华盖都仿著多头蛇,很容易辨认。
或许因为在这儿砌建的年代最早,它的占地也最大,当往后方环廊走,不费功夫便能
将圣堂塔尖纳入视野,看它在门梁的叠架与伴塔的簇拥下,成峦指天。壁面的装饰自然也
精细了一阶,双层砌立的龛室中是更多的人像扭摆,之外的空间里,则有深浅雕纹流转,
若非时间有限,很想在这儿多绕几圈。
走着看着,站在北侧门的祭司与我对了眼,他笑了笑比着手势邀我进去,好奇走入,
又是一间长厅,照地理位置应该是七座庙宇中的“Shitalnath Temple”。入门的位置邻
近圣堂,一转身便可以看到第十代祖师“Shitalnath”的塑像,祭司继续对我比著拍照手
势,由于前几天的经验,很怕快门按完便是竹杠连敲,但他的笑容让我决定再赌一次人性
,幸好事实证明,修道人还是比较良善啊。然祖师的塑像其实有点令我疑惑,资料上说他
的符号是象征吉祥的符文,塑像脚下却是只动物,我也辨不太出由八种珍贵金属组成是何
义,毕竟整身都金灿灿的,莫非指的是五官及身上的镶饰?
跟祭司点头表达感谢之后,我往厅前走,由于占地狭小,也没作多少刻凿,除了我都
没人愿意晃进,可能祭司就是觉得孤单冷清,才努力从心底燃起热情吧。不过当拐出外门
,门廊的雕琢却让我意外,藻井团瓣圈环,壁柱间图腾接连,跟厅里两个世界,就仿佛是
把信徒的奉纳全用于此,最后只能以纯朴的内殿象征人的本心。
出来的地方与“Parshwanath Temple”的前庭相通,不远处便是那华丽的接迎柱门,
按照地图,还有三座在它的南侧,见门廊旁另有个朝上的阶梯,就试着往那爬去。果然,
上去之后别有洞天,是间位处二楼的祭殿,看来都城果真寸土寸金,连寺庙都得向天空叠
加发展了。这间“Shantinath Temple”也是走多彩路线,即使没有很华炫的雕柱与藻井
,条纹间都以黄蓝绿间隔漆著,只可惜很多地方都斑剥褪色了,但这样也好,持守着岁月
的洗练,看来更有味道。
“Shantinath”是第十六代的祖师,隔着圣堂的门栅,依稀能见他的塑像灿亮,而于
两旁壁面延伸的,除了那种小小座像叠层如山的作品,也有满多其他耆那教祖师或坐或立
,有的还骑在大象上,不过看了一圈,最会辨认的,仍只有多头蛇顶盖的“Parshwanath
”。
往后逛,这儿同样有环廊可以绕圣堂一圈,端赏它的壁面雕凿,相较祖师们的正襟危
坐,印度神祇便活泼许多,某些类瑜伽的姿势都在挑战身骨扭折的极限。我顺着壁面的人
像雕凿往低处望,感觉这儿跟“Kunthunatha Temple”的圣堂是相连一起,便找著楼梯朝
下走。
或许是因“Kunthunatha Temple”太过昏暗的缘故,我拍的照片不多,现在回翻,只
见这位第十七代祖师塑像小小的,在圣堂里跟旁侧几尊并列一起,也不太懂是否象征著分
身。倒是大厅的雕琢比楼上繁复许多,除了框边的团花,列柱间还有很吸睛的曲蛇饰带,
在幽微光线的晕染下,颇具悠远古寺的氛围。
绕着圣堂环廊,看了一阵壁面的生动人物雕刻,我算了算应该还有一座待访。由门口
往外望,感觉身处的应就是“Parshwanath Temple”外头,有着华丽门廊、多变网窗的那
间。是可以直接从这儿出去找,但由于导游没给我票,有点担心出去就进不来,便还是爬
上楼梯,从二楼回去。沿路望出的景致颇不错,可以近距观察“Parshwanath Temple”柱
门顶部的雕凿,也能看到“Chandraprabhu Temple”的塔群堆叠。
最后一座的“Sambhavnath Temple”其实与“Parshwanath Temple”相邻,从后者的
南侧门转出就可以看到。殿前右方有道楼梯通往地下层,外观不甚起眼,却是很珍贵的图
书室“Gyan Bhandar”,里头收藏着旧时书籍、图绘与文物,甚至还有古远至十一世纪,
书写在棕榈叶的耆那教典籍手稿。这些早该随时光破败的物事应是得利于这儿的干燥环境
,有幸完整保留下来,但也不知当时的我怎么了,或许是地下室门关着,或许是正门门廊
太过引人,根据相片的纪录,我就是拍著正门的雕琢,直接走进大厅了。
尽管大厅的空间不阔,像是“Parshwanath Temple”的副殿,藻井的纹刻并未马虎,
它浓缩了前面几间的精华,心瓣叠层,肋板人物摆扭,我看着看着不禁想着,当时工匠究
竟是如何化生出这么多姿势呢?莫非一面凿雕一面也在手脚比划揣摩?在编想中继续往前
,奉于圣堂的“Sambhavnath”是第三代祖师,由于邻近的祭司缺乏热情,仅冷冷望着我
,害我不太敢近拍,也罢,反正同样是尊小人偶簇拥的白石雕像。妙的是大厅侧墙有个极
其类似的放大版,不但坛座雕缀雷同,衬上柱间的蛇弧带饰又更加华美,这样的设计难道
不怕喧宾夺主?总不可能是为了观光客的贴心设计吧。
北侧的“Shitalnath Temple”经费仅止于门廊,这儿的好些,还有多点资源雕琢大
厅,但当绕到环廊就能发现它的相似命运。其圣堂外壁朴实得令我意外,就是几许横直线
条的切划,没有图腾更没有人像,有些部份还像缺乏养护般显得斑驳。于是我不禁思索,
究竟当初创教为何会想跨越亿万年的时间刻度,构思出二十四代的祖师呢?又是怎样去分
划各自代表的思想,赋予事蹟传说?屏除初代那种自带传奇色彩的,感觉信徒还是对年代
较近、较为人性的祖师有着亲近感,中段那些则似乎因着虚无缥缈,而显得冷门。
然宗教的事情玄幻,禅理深艰,或许只有当再多读点相关典籍,才能参透一二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