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北印度游记【一】古德卜高塔建筑群

楼主: polesirius (ff)   2021-07-05 10:43:35
图文网志版: https://blog.xuite.net/sirius99/blog/589870995
(这是个被耽搁很久才终于完成的游记)
或许是口耳相传的误导,或是缺点总容易在人的眼中放大。印度给我的印象一向不太
好,杂乱、肮脏、性别歧视、贫富悬殊,甚至在自然风景、人文遗产上,也只在我脑中勾
勒了“泰姬玛哈陵”的形貌,我还曾打趣说:“把我空降去那,逛完马上吊走,其他地方
都免去。”谁知当慢慢接触到一些书籍、一些网络游记,才发现印度其实有好多迷人的地
方。不知不觉,去印度旅游的排序提前了,很认真做起了景点的路线串连,尽管根本不知
何时才有办法成行。
一般旅游团大多只去“德里”、“阿格拉”、“斋浦尔”,长时间的会往东看“卡鸠
拉荷”的性庙,再去恒河边的“瓦拉那西”体验风俗。至于更东部以“鹿野苑”为起始的
佛陀之旅,成团机率便很低微了。然文章一篇篇读著,最后反倒是西北边的“拉贾斯坦”
吸引住我,精雕的城堡与庙宇在蓝、白、黄的三色城市有着各自风貌。问题是,似乎没看
到把“金三角”与“拉贾斯坦”接在一起的旅游团。
网络找了很久,两家打着可量身订作的旅行社给了我一丝希望,不过在接洽上却很不
顺,或许是单人没赚头吧,一家较有规模的说会评估就石沉大海,好不容易回了信又很简
略草率,感觉就是不想接。半死心下,只好去问另一个印度旅行社在台湾的代理,这间就
热心许多,密切的信件往返中,行程细节慢慢有了共识。
可能人就是贪心的吧,当差不多搞定时,我的目光又开始往外飘,想着“孟买”也有
世界遗产,想着那区域还有“阿姜塔”与“艾罗拉”的古老石窟,这些都是一般旅游团很
少触及的地方。谁知跟业务问了,便被叽哩呱啦劝退,说我旅费已经很高了,说国内班机
已经订不到票。也好,第一次以这种模式自助旅行,还是别把野心养太大,何况还有家人
要说服呢。
~※ 古德卜高塔建筑群 ※~
过了家里那关,数着日子,在飞机上仍旧觉得不太实际,也有点忐忑,毕竟是印度旅
行社的代理,如果搞半天只是精心演出的诈骗,被丢包在德里机场就惨了。
所谓心想事成,依照约定,接我的司机应该在出口举牌,谁知在出口等著等著,怎样
都没见到我名字,害我心里越来越紧张。该不会是在机场门外吧?我瞄到更外头也有一列
人在举。试探性走了出去,一个个辨认,还是没有来接我的。气馁中想再走回大厅,居然
被警卫拦住了,意思就像是这里只出不进。
天啊,不能回去,那如果司机真的在大厅某处,我们不就天涯各一方,永远遇不著?
呆愣加慌乱地在外头站了好一阵,决定打给当地旅行社,虽然不知这时候还有没有人值班
,又该如何解释我是谁,遇到什么状况。
然事情很神奇,当电话噜噜噜后接通,我报上我英文名字,对方竟知道我是谁,还说
他迟到了,马上会过来,叫我放心。咦?难道这是一人公司,老板还要负责接机?算了,
这种小事也懒得深究了,不是诈骗一场,没有被扔在机场哭泣过夜,已经要谢天谢地。在
他的帮忙下,换了些许印度零钞,坐着汽车进了饭店,倒在舒服棉被上,我几乎要落泪了

第二天一早,车子如约在饭店外等我,不过司机又换了人,是个五官还算不错的小伙
子,只是可能吃太好,肚子已经挂了两个游泳圈。这人挺热情,总爱叫我“My friend”
,不时说著“You happy, I happy”。就像他本来把我在德里的景点排成了诡异顺序,被
我主导回来后尽管面有难色,还是又笑嘻嘻说:“OK~ you happy, I happy”
第一个先去的是“古德卜高塔建筑群”(Qutb Minar),毕竟顺路,开门时间也最早
,当我下了车,走入大门,里头只有游人三两,极度寂静。步道旁有个被岁月脏污的小清
真寺,古古旧旧,好奇比对着地图,没找到什么额外标示,但这样的疑惑也很快被我抛掉
了,因为往前多走几步,园区里最重要的“古德卜高塔”就在不远处傲立著,等我进前瞻
仰。
快步走了过去,原本便已高伟的姿态慢慢清晰了身上的纹刻,这个十二世纪的建物不
但挺过数百年的灾厄,还保持着当年的雕工精微。在那个时期,来自阿富汗的“古尔王朝
”击败以“卡鸠拉荷”为城都的“昌德拉王朝”,建立“德里苏丹国”,出身奴隶的“古
德卜”起始了所谓的“奴隶王朝”,也砌起这座纪念塔。
根据资料,“古德卜”只建了最底那一层,是后代陆续增叠,才有如今七十公尺的身
貌。它的底层塔壁很特别,像是由一根根圆柱方柱交替拼组,再缠上环状饰带,饰带上并
非随意勾卷的花纹,而是伊斯兰教中常见的书法艺术。更精致的是层与层之间的望台,弧
瓣一样缀著塔的腰身,每一片又细细串叠不同图腾,凹曲著,幻变着,让我盯瞧许久,仍
无法移目。
或许是因着华美又昂扬指天,所以招天嫉,完工百年后,塔便迎来了雷击,导致顶部
严重受损,现在望见那两层石色浅白的,就是重修之物。然灾劫无止尽,到了近代,一次
严重的地震又令它必须重新修葺,工程师“Robert Smith”可能想着这里是印度,融合当
地元素是必要的,便为它添上很印度风的凉亭塔冠。据说这在当时引来轩然大波,毕竟“
古德卜塔”是伊斯兰文明的建物,如此的添加已非装饰而是喧宾夺主,这座塔冠就很悲情
地被请了下来,不仅被取了个讥嘲的名字“Smith's Folly”,还得孤零零在园区角落仰
望它原本的宝座。
而当我视线一路往上,望着塔壁从一弧一弧圆柱变成锯齿柱,正想看清塔冠是何模样
时,邻近的警卫老伯叫了我。我以为是不小心做了什么违规事,却见他笑了笑,说可以帮
我拍照。他身穿制服,不太像坏心份子,谁知当他蹲矮身帮我拍了整座塔,竟端着相机招
我往别地方走,说知道更好拍的地方。
这样的举止让我顿时警觉,不会吧,警卫也会这样搞喔?可是相机在他手上,他又一
脸慈善,我只能姑且相信他是好意。他也的确没唬我,一路找了几个不错角度,还用不太
方便的膝盖辛苦爬高爬低。不过最后我还是没猜错,他手指搓动着,向我暗示可否给些小
费。其实他年纪这么大,又很用心,给一些是可以,问题是旅程才开始,我身上全大钞,
根本没零钱给他啊,总不能硬装豪奢。于是只能跟他解释著,笑笑飘远,虽然我觉得他根
本不相信。
既然被带到了西南角,就顺便在附近转转,这边有个“阿拉乌丁陵墓”(Tomb of
Alauddin Khalji),主人同样是“德里苏丹国”的王,他在这区盖了座学院,妙的是,自
己最后也葬在学院南方,不知是怎样的习俗道理。好奇绕了进去,只看到了残颓的墙石,
或许原本也曾有着雕饰吧。
再往东走,方才警卫带我从一栋建筑物穿了过去,现在认真读了标牌,才知这座“阿
莱达瓦萨门”(Alai Darwaza)也为“阿拉乌丁”时代的建物,他当初为了扩大邻近“奎瓦
吐勒清真寺”(Quwwatul Mosque)的规模,加添了回廊,并于东南西北都砌起华装大门,
可惜现在只剩眼前的南门了。红白两色的石板交错拼组,每块都充斥着繁密图腾与书法艺
术,窗拱的缀边及饰柱的节理都值得细细端详。门内空间同样没马虎,虽不似外头带着色
彩纹路,仍可见花蕾遍布,偶尔幻变为游鱼,有时交会成星芒。
和这座门相邻的还有栋小屋,一样覆著圆顶,风格却稍异。这间是圣者“伊玛拉明”
(Imam Zamin)的墓室,年代属于较晚的“蒙兀尔帝国”。圣者以当时风格砌起自己的墓室
,四方空间转为八角,撑起了拱顶,墙板则镂空成网窗。走了进去,阳光自窗孔筛落,将
星状孔纹映于墓室,静谧中有着瑰丽。
尽管古蹟群以“古德卜高塔”领首,占地最大的其实是“奎瓦吐勒清真寺”,同样由
“古德卜”砌建,几区在路边瞥见的残柱应皆为它的外环廊。外环廊之内还有护城河一般
的壕沟,得踩着现代架起的栈道走进寺内。说是清真寺,标志性的圆顶早已丧佚,连寺墙
都只剩倾颓的残段,然由这些残段便能遥想它的当年风华。大门是最值得驻足之处,数十
尺高的连拱,有些拱顶薄细地像下一秒就会坍落,门墙上则为密密刻凿的纹绘,不断变化
的图腾花串,当中夹着应是经文的缠绕线条,虽无法读懂其中字义,线条间仍有其流动力
量,引我视线来回巡游。
就算如此,诸多观光客互相招揽合照的并非这些门墙,而是中庭间的一根突兀铁柱。
在我概念里,清真寺似乎没有这样的布置,况且又无纹绘,吸引大家目光很是怪奇。原来
它早在西元四世纪,清真寺都尚未出现的“笈多王朝”,就已经被铸造出来了,当初是为
了奉祀“毗湿奴”,柱顶还栖立著毗湿奴座骑金翅鸟“加鲁达”,只是经过了岁月,经过
战利品一样被搬来夺去,目前就仅是根平实的铁柱了。然这样的平实也同时彰显它优秀的
抗蚀力,在那么古早的纪元就有此技术,很令人意外啊。
不过既无纹绘,望过几眼后,注意力很轻易就被周边厅廊勾去了。据说这地方原有许
多印度教寺庙,摧毁改建时,精美的刻柱就被顺手拿来利用了。因此虽是清真寺,在里头
行走,却有着身处印度庙宇的错觉。柱子像由不同雕纹的乐高积木随意堆叠,花瓶模样的
、彷似垂穗的、或长或短,叠合后便成了风景,偶尔抬起头,还能望见环圈开展的团花天
穹,行走间满是趣味。
逛过一遭后我往西走,接上了方才看过的“阿拉乌丁陵墓”,隔邻是栋高高围起的空
间,门框雕刻也为一路所见的类似风格,秉持着走过必不放过的心态穿了进去,原来里头
也是座陵墓。雪白的衣冠冢放在正中,主人是“伊尔图特密许”(Iltutmish),“古德
卜”的女婿,也是奴隶王朝的第三任王。由于年代久远,原本的穹顶早坍落,不过壁面上
的纹饰还算完整保留,细细密密地撩乱了眼,于是视线扫过一圈后便停在其中的白色龛室
。不太明了它的用途,或许跟清真寺都有间面对麦加的龛室一样,花瓣般的切缘,让人不
禁盯视许久,想像它指往的穆斯林圣地。
转了出来继续朝北,大片空地间醒目立著一座庞大土丘,土丘呈柱状,带有一道道竖
状沟槽,似是人工之物,表面又仅为斑驳粗胚,颇让人望之疑惑。不过答案揭盅后其实也
很简单,它本来应是一座塔,只是未完成。前面提过的“阿拉乌丁”扩建清真寺后,炫耀
雄心更加膨胀,起了意想建比“古德卜高塔”还要壮伟两倍的塔,不过人的生命有限,国
家财力也有限,在他去世后,一切便停摆了,这座“阿莱塔”(Alai Minar)就这么以尴
尬的样貌流传于世。
我踱著缓慢步伐绕过一圈,然后走近端望,当由庞大的塔基往上揣想勾勒,似乎也能
感觉到它本该有的慑人气势,但我好像也看见了传说中的“巴别塔”,它堆砌著、争高着
,最后却只能在轰响中,坍颓成荒土,烟杳于历史。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