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宜兰大同乡寒溪神社、寒溪部落与寒溪吊桥

楼主: kobayashi98 (林嘎逼)   2018-08-21 17:43:34
大家好,我是 kobayashi98,前一阵子带着老婆和小朋友到寒溪神社
大冒险。觉得当地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富含部落日治时期的血泪
历史故事。于是回来之后写成网志,做成此文。还请大家不吝指教。
文章内有不少图片,为了方便阅读,可以点选底下的网址。感谢。
图文网志好读版:
https://morpheusredpill.blogspot.com/2018/07/TaiwanYilanHanXiShrine.html
====================================================================
旅行日期:2018.07.22 / 发表日期:2018.07.26
宜兰走走 大同乡 深埋于荒烟蔓草间的寒溪神社与被逐渐淡忘的历史遗迹
关键字:寒溪祠、集团移住、混合语、寒溪神社、寒溪吊桥、日治时期、抚
番政策
首先,敬请原谅本文在行文中,为求与历史名词一
致。在多处保留使用“番”这个带有歧视意味的字
词。若造成您阅读上的不舒服,还请您多多包涵。
一、抵达寒溪
台湾经过长达五十年日本殖民统治,在各地都留下了不少的建筑遗蹟,但大
多数皆破坏改建殆尽或是深埋于人烟罕至荒烟蔓草之中。真的要在岛上找到
保存完善的遗留建物可说是难如登天。在宜兰地区,我们曾经造访过三个神
社遗址,宜兰神社( 于现今员山乡员山公园,已改建为忠烈祠 ),南澳神社
,第三个便是寒溪神社( 或称为寒溪祠 )。关于宜兰神社与南澳神社,请容
我们改日另起篇幅详细介绍。这篇网志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现今寒溪神社的样
貌吧!
[图] 寒溪农民活动中心 寒溪天主堂
[图] 寒溪天主堂旁坡道步行而上可达寒溪国小
从宜兰往罗东方向走,过了兰阳大桥后,沿着罗东溪南岸宜33线一路向西南
方前进。约莫三十分钟后我们就到了寒溪聚落。在我们找寻寒溪神社的位置
时,还一度开过头而到寒溪国小上方社区。回头后当我们驶进寒溪国小旁的
巷弄时,也差点错过了位于国小后方沿着山势所建的赏蝶步道。该步道是目
前前往寒溪神社的最佳路径。由于巷弄狭小,不易停车。建议大家如果来到
此处,可以将车子停放在寒溪国小对面下方的大同乡寒溪农民活动中心,此
处相当开阔可以容纳许多车子。然后再步行往上到寒溪国小。
[图] 寒溪国小正门
[图] 今日寒溪国小与昔日寒溪蕃童教育所对照图
[图] 寒溪国小的挑战级游具
二、寒溪神社遗址探查
寒溪神社位于寒溪国小后山,游客可以从寒溪国小操场旁边的儿童游憩区与
球场后方的赏蝶步道拾级而上。我们到此询问当地原住民小朋友寒溪神社还
现存有什么遗迹可以看,小童回答上方没什么东西不值得前往。虽说如此,
我们当然还是前去一探究竟。步道两旁杂草丛生看得出来已经许久没有整理
,甚至有空酒瓶与玻璃碎片。有趣的是,步行没多久便传来羊叫声,正当疑
惑此处怎么会有羊。仔细找找,原来是寒溪国小在校园后方饲养的宠物羊。
因为杂草丛生,阶梯的两旁也不时看到蚱蜢、蝴蝶等小动物,让孩子们充满
探索欲。就在此同时,我们发现了步道右侧的荒烟蔓草之中开始出现黑色页
岩以人字型交错堆叠而成的基座遗迹。继续拾级而上,就又看见更大规模的
驳坎、阶梯等等神社周边建物。由于整个神社范围几乎可以说是深埋在长草
树丛之中,但仍可依稀看出存在有三个平台,平台间都有古老的石板阶梯连
接。我们抵达此时正值盛夏,草长及腰,走在草堆当中不免担心会惊扰到在
此栖息的蛇类蜂群。所幸,步道旁有个缺口可以可以进到神社的平台遗迹内
,让我们可以稍微免除蛇吻蜂螫的担忧。
[图] 寒溪国小蝴蝶步道
[图 ]寒溪神社基座遗址
我们来到寒溪神社试图在残留的建物当中探寻历史的痕迹,由于是临时起意
,心想在地图上的此处标有神社遗迹便匆匆起行,并未事先在网络上搜寻做
功课。所以,当我们走到神社最高处的平台时意外发现两个不在预期中的石
碑,碑上的字多清晰可见。这可让我们兴奋至极。有种考古学家新发现历史
文物的感觉。寒溪神社对于游人来说,可能是一个历史怀古的景点,但是除
了宗教意涵外,还带有更浓厚的政治元素,尤其对居住当地的原住民族群来
说,更是一段遭受强权监控,政治压迫以及文化罢凌的血泪事实。
第一个石碑为“铳猎の废”碑,,立碑日期是昭和八年(1933),有“カンケ
イ方面五社 (注1)”的落款。铳,是火枪的意思。昔日在兰阳平原上的老聚
落为了防盗、防番害,许多地方的建筑结构中皆有铳孔的设计。这个碑记载
日本政府收缴了原住民的猎枪,禁止他们打猎的事实。或许,是由于在昭和
五年(1930)雾社事件爆发后,日本政府担心原住民部落再次武力反抗,因而
对原住民的控管变得更加严格了。
[图] “铳猎の废”石碑
[图] 铳猎の碑与落款和立碑日期
[图]“铳猎の废”石碑
[图] 寒溪神社誓文碑
另一个碑立在神社本殿下方右侧,斗大的标题写着‘誓文’。其内容为:“
国语常用O努OOO,习俗改善 OOO,社会奉仕 OOO,昭和十二年 OO月OO日,
カンケイ五社OOO”。碑文多处已经难以辨认,但是我们猜测誓辞本文应该为
“国语常用に努めます,习俗改善に努めます,社会奉仕に努めます”。望
碑生义,在经过昭和八年(1933)的收缴猎枪之后,昭和十二年时(1937),日
本政府又更进一步的以政治力量霸权,企图强行将其文化灌输至原民部落,
以求达成他们所谓的社会改善。亦即从教育以及生活习惯上弱化原民部族的
文化传承。
神社区域内尚有完整宫灯数座,只是灯座上刻的“奉纳 御神灯”与台湾其他
地方神社遗址一样。不知遭受何人毒手已被水泥粗糙胡乱覆蓋。回来之后,
查阅网络资料,才晓得有一个当日未寻获的石刻手水舍一座,想必应该是已
经深埋在草丛当中不知下落何处了。另外,对照旧时照片,日本人亦曾在神
社前方设有两枚火砲对准下方的部落。当然,火砲已不知去向,只能透过照
片遥想当年。
[图] 日治时期的寒溪神社
[图] 寒溪神社本殿遗迹
[图] 寒溪神社宫灯遗迹 寒溪神社宫灯遗迹
[图] 寒溪神社表参道遗迹
三、日治时期的统治与寒溪社的过去
其实日本人对部落的控制不只是如此,现在台湾多数的部落虽在沿山地带,
但多为人工的棋盘式街道的格局,只要细想就会知道这并非传统部落应有的
样貌。传统部落应该是错落在山林之间,每个部落都有各自的领域。一切肇
因于明治卅五年(1902)日人在平定台人的抗日运动后,便开始全力投入理蕃
事务。在“殖产兴业”的目的驱使下,明治四十二年 (1909) 大南澳隘勇线
开始向南澳地区的泰雅族分布区前进,逐步包围泰雅族人的生活领域,并封
锁盐等民生物资,逼使泰雅人屈服并获取制脑原料。泰雅族人归顺日人后,
便将所有的铳器、馘猎的头骨交给日本人,随后由宜兰士绅筹资建立‘献馘
碑’( 现存于宜兰中山公园内 ),以纪念泰雅族人不再出草的誓言。在此之
后,日本人不断积极劝诱泰雅人移住浅山地带,以收管理之便。更在昭和五
年(1930)雾社事件后隔一年发布的《理蕃政策大纲》,将“集团移住”( 集
体迁村 )列为施政重点之一,因此大量的原住民被迁往沿山地带居住。
[图] 日治时期的寒溪蕃社
[图] 日治时期苏澳寒死人溪蕃社
“铳猎の废”碑文上的寒溪方面五社系指:寒溪社、四方林社、小南社、大
元社、古鲁社。便是在日本人的集团移住政策下由泰雅族、赛德克族,及同
族间不同部落混居而成的聚落。参阅,简月真、真田信治(2010)在《台湾原
住民族研究季刊》中所发表的“东台湾泰雅族的宜兰克里奥尔”一文中之表
2,详列日本人将迁移前的同一部落分拆至迁移后的不同新聚落,以及将不同
部落(可能是敌对部落)的群众聚居于同一个新聚落。另外从“原社语言”可
得知寒溪五社皆呈现泰雅人(赛考利克、泽敖利)和赛德克人(Tausa)混居的状
态。其执政者的目的大多为让相同部落的居民较为疏远,或是利用不同部落
间的矛盾与冲突,使其降低聚集与削弱反抗的力道。日本人将不同部落重组
后形成了空间上的新聚落,却使聚落内部至今矛盾与冲突不断。比如说,澳
花村的上部落与下部落语言不同,南澳碧候村则以村落中央的道路区分,左
右两边的聚落为不同传统部落且有各自拥护的教会,这些都是集团移住政策
经过百年后还能看出当年族群混居的线索。
[图] 寒溪村的部落混杂情况
[图] 1924寒溪五社日治五万分之一地形图
[图] 1907寒溪五社日治五万分之一蕃地地形图
更特别的是,如此的混居政策伴随着混合语言的产生。寒溪五社及南澳其他
村落在日人集团移住的政策与皇民化运动的推行下,已形成了融合泰雅语、
赛德克语、日语的独特的混合语,因此有期刊便称此特别的混合语为宜兰的
克里奥尔(注2)。试想融合两种不同原住民族群的词汇,加上日语的否定句型
的语言构成,是否与新加坡人混杂使用各种英、中、粤、闽语言词汇一样地
饶富趣味。这些蛛丝马迹都是日本人在原住民统治历史下所遗留的印记且仍
然深远影响至今。
[图] 寒溪蕃童教育所
莫怪乎笔者十多年前随着师大地理系廖学诚教授到南澳做林业问卷调查时,
意外发现在南澳地区各部落使用的语言都不太一样。东岳、澳花的日文比例
使用较高,与南澳其他村落都不太能沟通。笔者也在一次访谈机会中,询问
过南澳村杂货店内的老太太,像是简单泰雅语的“你好、再见”该怎么说。
老太太当下犹豫了一下,并询问了店里的每位顾客说法,表示南澳每个地区
的说法不一,大约有两三种说法。或许就是因为集团移住政策重组了‘部落
’而导致每个新重组的部落都有不同比例的混居人口,因此各形成了自己独
特的混合语言。不过,这个混合语言现今反而成为语言学上珍贵的遗产。然
而,这样的语言也在逐渐消失凋零当中。许多年轻的孩子如今都用华语沟通
,连基本的谢谢、你好等日常词汇都难以说出口,更别提区分了解他们祖父
母辈的日常用语其实是混合了‘日语’、‘泰雅语’、‘赛德克语’这样的
复杂背景了。这样的方言凋零,其肇因或许可归咎于战后国民政府在台湾所
实行的国语运动,扼杀了许多方言的生存空间,在参访过寒溪神社后,对照
其一旁已历经数十年寒暑风霜藏于荒烟蔓草之中推崇要常用“国语”的石碑
,其实不难发现国民政府这样的国语运动,其作法与殖民者加诸于原住民身
上的文化罢凌并无二致。
[图] 日治时期邻近寒溪社的大元社
四、寒溪吊桥
自寒溪神社回程,我们经过横跨番社坑溪(泰雅语:iiyung ipayun)广大河面
,红黄相间的寒溪吊桥。在寒溪社这一端的桥头停车空间较为狭小,我们从
寒溪国小再往山里方向走一小段,通过新盖好的华兴桥(编写此文时,
Google 地图尚无这座桥)绕道另一边的桥头。此处空间较为宽广,一旁也有
露天咖啡雅座,只是没有树荫遮蔽,如果大晴天来或许会晒成小黑人。但是
夏日午后的山区多云,坐在此处欣赏吊桥,河面清风徐来甚是惬意。另外,
由此处往寒溪社区远眺,也可清楚发现对岸建物多坐落在三层河阶之上。宜
兰寒溪假日不若山的另一边前往明池太平山的台七县一样车流量大。寒溪国
小再行数公里处也有一家“几度咖啡”可以用餐休息,园区干净且有儿童游
憩区。如果喜欢历史深度旅游的朋友,或是想要在宜兰有个幽静的山中假期
,不想和前往太平山与其他热门景点的车流一起塞车的话,我想寒溪会是不
错的选择。
[图] 寒溪吊桥
[图] 寒溪吊桥告示牌
–––––––––––––––––––––––––––––––––
注1:寒溪五社系指寒溪社、四方林社、小南社、大元社、古鲁社等五大部落
,现今行政区域为大同乡寒溪村。
注2:参阅维基百科的定义:克里奥尔语(英语:Creole Language,或
Creole),一种稳定的自然语言,由皮钦语进一步而成。其特征为混合多种不
同语言词汇,有时也掺杂一些其他语言文法的一种语言,也称为混成语或混
合语。而,皮钦语(英语:Pidgin,或pidgin language),又称混杂语言,是
一种简化版本的自然语言,这种语言来自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群体,他们之
间没有共同语言,为了彼此沟通而发展出的语言,跟一般语言相较,皮钦语
的地位通常较低。当皮钦语进一步发展,成为母语,出现完整文法,则形成
进化版本的皮钦语——克里奥尔语。在简月真、真田信治 (2010),“东台湾
泰雅族宜兰的克里奥尔”一文中提到宜兰寒溪、东岳、金洋、澳花等4村落。
因泰雅人和赛德克人混居,使得语言、文化相异的两个族群为了沟通,便采
用泰雅语、赛德克语以及日语接触后形成的“接触语言”,其不仅兼具共通
语功能,更成为该地区泰雅人和赛德克人的第一语言,遂发展为现今的宜兰
克里奥尔。
参考文献:
简月真、真田信治 (2010),“东台湾泰雅族宜兰的克里奥尔”,《台湾原住
民族研究季刊》第 3 卷第 3 期,页 75-89。
寒溪社历史图片来源:
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 台湾旧照片数据库
宜兰县史馆
中央研究院 地理资讯科学研究专题中心 百年历史地图
交通资讯概述:
GPS : 24.609331, 121.688332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