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花莲太鲁阁国家公园砂卡礑步道

楼主: speedbug (小虫)   2018-07-30 18:35:56
图文网志版:https://speedbug.cc/shakadang-trail/
这次的花莲行除了“清水断崖独木舟”之外,因为难得来到花莲,于是我们特地安排
了一整天的时间待在太鲁阁国家公园中,要好好享受这片壮丽的山林!
便直接安排了“砂卡礑步道”和“白杨步道”两条景观型的步道,
这两条步道走起来都简单、轻松,也很适合一家大小出游时来走走。
其实我们一直在两个步道安排的先后顺序上游移不定,依照距离应该是早上要先到
最里面的“白杨步道”后,接着下午再到“砂卡礑步道”,一路往山下移动。
但到达花莲的那周天气相当不稳定,外海有个热带性低气压正在蠢蠢欲动,
山上则有着午后雷阵雨。担心下午行程泡汤,于是我们便私心地先将比较需要拍照的
“砂卡礑步道”摆到早上来先走。
车子由花莲市区开向太鲁阁国家公园,周围的景色也开始转变为高耸的山壁。
运气相当好,一大早老天爷给了好天气,蓝蓝的天空搭配壮观的山脉,每转一个弯、
车窗外每一个画面都美得不像话!
来到台湾第一条东西横贯公路-“中横公路”的入口处-“大鲁阁牌楼”亦称
“东西横贯公路牌楼”,下个车拍个照留念一下!
其实“砂卡礑步道”距离入山处不远,大概就在上面这座“锦文桥”的对岸,
再往前开穿过“砂卡礑隧道”即可到达。而在“砂卡礑大桥”的另一头旁边就设有一处
停车场,这里也有公厕可以使用,相当方便。但车位有限,想要来这记得早点出发喔!
停好车往“砂卡礑大桥”走去,走过大桥在靠近“砂卡礑隧道”那一侧的桥边就是
步道入口处了!
步道入口处是一座高约五层楼的楼梯,直接从大桥连接下来河谷上,楼梯原本是设计
给单向通行的所以有点窄小。其实入口处的对面还有另一处出入楼梯,原本应该是
设计成两个楼梯一进一出,后来为了安全停用一个楼梯,结果就造成所有人都塞在
这个楼梯上,“会车”时要多注意礼让。
从桥下看“砂卡礑大桥”,鲜红色的大桥主体,在一片绿色山林中显得相当显眼。
顺着楼梯走下来即可到达“砂卡礑溪”河谷的谷底,其实这里有两个步道一个是我们
要走的“砂卡礑步道”另一个方向则是“小锥麓步道”,如果脚程快一点可以两个步道
一起走,我们这次时间没抓好只完成了“砂卡礑步道”。
“砂卡礑步道”原称“神秘谷步道”,于日治末期所建,全长约 4.1 公里,倚傍著
砂卡礑溪而行,最初是为了开发立雾溪的水力发电计划而开凿的。
“砂卡礑步道”之前因为多次台风灾损严重过去只开放了一部份的步道(砂卡礑大桥至
五间屋)经过长达三年的修复后,终于在去年(106)年中正式重新全线开放,
目前已经可以走到三间屋的位置,再沿着原路折返。
“砂卡礑河谷”由“砂卡礑溪”切割出来,河谷相当的深,两侧山壁高耸又直。
“砂卡礑步道”则是沿着“砂卡礑溪”河谷一路往上游开凿而成,直接在坚硬的山壁
底部开出一条道路,现场看到实景真的是太厉害了!远远地看,整条步道像是山谷中的
一条腰带一样,沿着山壁蜿蜒而上。
回过头往“砂卡礑大桥”方向看去,可以看到“砂卡礑溪”和“立雾溪”在此处汇流。
这一层层交叠的岩石纹理看起来相当地壮观,尤其你在抬头往上看,一大片石壁就这样
立在头上,感觉好惊险阿。
整条“砂卡礑步道”坡度都相当平缓好走,也没有什么阶梯或需要攀爬的地方,
沿岸也都做了不少安全护栏,所以小朋友也可以轻松走完。
砂卡礑步道林相生态也相当丰富,步道海拔约60公尺,属于阴湿的河谷地形,
但植物生态却呈现干湿两型的特色。因为在坡度较缓的地方,土壤堆积较厚,
形成高大且层次丰富的森林。
而在坡度较陡的岩壁上,土壤不易堆积且较为干旱,只见一些低矮的植物攀附在岩石
表面,或是紧抓着岩缝而生,这类植物是比较耐干旱的岩生植物。
其实整条步道几乎都被山壁或树林覆蓋住,即使是炎炎夏日也不会觉得太过炎热,
走起来凉爽又舒服。
由于砂卡礑溪流路短,水流湍急,且水中含沙量少,溪水随时都能保持清澈。
也因为岩石崩落后未能经过长距离的滚动,因此保留原有的大块巨石的形貌。
由于溪水流经大理岩,溪水中的微酸溶解大理岩中碳酸钙成分,因此溪水常呈现蓝绿色。
途中发现一座观景平台,可惜已经荒废,不然坐在这边搭配前方蓝绿的深潭,
画面一定很漂亮!
来到距步道入口约 1.5 公里处的“五间屋”,旧名为“斯维奇”(Swiji),
太鲁阁语“斯维奇”(Swiji)是指大型叶片的榕树。过去因有五间房舍,也称为
“五间屋”。不知道是不是配合地名,之后就真的弄了一排五个屋顶小屋。
目前这里是当作贩卖部使用,可以在这边稍作休息。
就在五间屋旁继续往前走一小段,这里的河道突然变宽,视野一片开阔,是一片平坦的
河阶地形。左边是宽广的河道,右边则有着一阶阶往上开垦过的河床,弄得像梯田一样。
目前仍有一些太鲁阁族人在此农耕,种植山苏等作物。
这里依著水源,又有一整片平坦的河阶可以种植和盖房子,于是便自然形成了一个
小型部落。
为了建立雾发电厂,政府在溪畔兴建一座水坝,并开凿出一条输水隧道,引立雾溪水
至立雾发电厂发电。输水隧道直接跨越砂卡礑溪谷上方,以大型绿色水管衔接溪谷两端,
将水输送至发电厂。
在河中发现一颗中满“褶皱”的巨大石头,就这样矗立在河道中。
其实不只这颗石头,在太鲁阁的山壁上也满常看到这样充满“褶皱”的石块或石壁,
看起来就像一块千层糕般层层堆积分明。这些岩石远在数十到数百万年以前,都被深埋
在超过十公里以上的地底下,在地层深处的高温与高压作用之下,岩石是半流体的状态,
且相同成分的矿物会聚合在一起,形成层层颜色分明的现象。之后受到板块运动剧烈的
影响,地壳快速隆起,地底下的熔岩被推挤上来,快速冷却,隆起的岩石再经溪水切割
,于是美丽的褶皱就这样形成了!
这棵树就这样直挺挺地立在河道中,树跟紧紧抓着四周围的大岩石,笔直向上生长看
起来好像很容易摇晃的感觉,生命力真是坚强阿!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一行人就走到“拦沙坝”便原路回头,没有继续走道步道的
终点“三间屋”,其实是有点可惜,毕竟只剩下短短的一公里路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