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印度高知,旅行教会我的五件事

楼主: asca0927 (asca0927)   2016-11-06 20:26:06
【印度高知,旅行教会我的五件事】
● 图文网志版:http://www.biteamap.com/blog/post/454395326
印度,混乱之都。
印度,一直是我内心向往旅行的国度之一。
对于她种种的传说充满了好奇,这次刚好印度朋友S结婚,
因此有机会前往南印度一趟,一探这座,我心里渴望已久的国家。
这趟印度旅行,像是对自已的人生按下了“暂停键”,大幅度的跳脱舒适圈,
以及跳脱无头苍蝇般的生活,逃离每一刻都在汲汲营营的为了下一刻忙碌,
在学校念书时就担心进入职场,进入职场后又担心未来职位与收入,
在每一顿吃饭、等车、等人的时刻,都在忙碌的希望像是从手机中抓到一片生活重心的浮板,
无法真心享受当下、活在当下。比起印度当地人,或许混乱的是他们的街头,
但对于居住在大城市的我们,混乱的却是我们的心境。
超过十亿的人口住在仅有美国面积1/3的土地上,
飞扬的街头黄土罗织著各种喇叭声,五颜六色缤纷色泽的服饰穿梭其中,
看起来混乱的印度平常街头,但事实上我从他们的表情看不出任何一点焦躁,任何担忧,
取而代之的总是微笑说著: NO PROBLEM NO PROBLEM! 原因是什么?
印度,带我经由动态移动,静态沉思的方式通往崭新的人生大门,
教我如何学会放下控制欲,不放精力在控制未来、计画、过度分析,
反而是回过头来省思自己,自己的意志、自己的思想与言语,让一切顺其自然。
一切的一切,决定一切的不是环境,而是“人”,是我们“自己”。
村上春树曾问: “我们真的热爱自由吗? ” “或许世上几乎所有人都不追求什么自由,不过自以为追求罢了。”
真正的自由,是不过度追求完美、不过度要求控制,真正的自由是十之八九感到不知所措,
而不是将每件事都控制到完美。我们在物质欲望充足的大城市里,
“心理真的感到丰富吗? ” 还是相反的非常空虚?
我想这就是为何人家总说,“离繁华越远,离自己越近”的道理,
“越少的物质,反而可以带给人越丰富的心灵”。
本篇献给同样跟我一样,在压力重重的世界里,想摆脱焦躁与烦恼的你们,
让我们一起一同洗涤心上的尘埃。
印度旅行,教会我的五件事:
1. 拥抱混乱,是对于人生持有正面态度的一种姿态延伸
印度街头的混乱来自几乎没有完整的柏油路、道路时常开着开着就突然不通、没有红绿灯,
有的是大量的车潮与人潮、所有司机间彼此倚靠着喇叭声与车灯快速沟通著、
路上不时有牛群与羊经过,社会以不同种族、语言、文化构成著,
这些都让印度的一切状况极度混乱,但是却不在司机脸上看到一点眉头深锁,
即使是每次出门,短则四小时,长则六个小时的车程,都不见他们烦躁与不安,
我们担心道路不通,我们担心车程过长,司机无法用餐与休息,
但当我们发出这些疑问与不安时,得到的回应是微笑着说著 no problem! no problem!
我们担心司机虽然是当地人,但许多路况都不清楚,他也不担心也没有使用导航,
只是在每一个路口停下后问了人然后很确定的继续上路,他不担心路上一切的种种,
只是“专心的顾好自己的开车状况与做好准备”快速的穿梭在道路与牛群里;
也看不到当地居民对于这一切的混乱繁杂感到担忧,他们继续开心生活、
脸带微笑心怀善意、热情付出。在他们眼中这里的一切好像都不用特别担心,
更别说“断电”更是家常便饭,即使是在饭店,
突然就会自动断电、冰箱没有电力、冷气无法正常运作、热水器一下有热水一下没热水,
这些是生活的面向之一,但都不用选择焦虑、不用钻牛角尖。
就像印度作家 Bob Miglani 曾说:“你无法控制混乱,但你可以控制你自己”。
控制自己对于这一切的想法,我想这也是从他们的生活中,
感受不到压力与焦躁的原因。
2. 打破许多既定印象的迷思与成见
现今环境看起来资讯爆炸,但我觉得人心似乎相反的却变的狭隘与成见,
对许多事物用想像与刻版印象来认定好与坏,但事实上所有事物都只有一个面向吗?
印度的治安问题,在国际新闻间充斥着,对于观光客的不怀好意,对于女性的不尊重等等,
这也让我在出发前,以及朋友听闻我要来印度时,都多了份担忧。
而这趟透过前三天的旅行与后两天的婚礼,陆续的才从当地人口中了解,
其实不是整个印度国家都对女性歧视与不尊重、不是全部印度男性都是性侵犯,
这些问题多半都发生在北印度那些观光大景点附近,而像是南印度这里一带,
因为观光景点少,外地旅客没有过度聚集,所以相对治安来说比北部好,而这样的治安问题,
难道不是其他国家也一样吗? 巴黎也是、英国也是、西班牙等等这些国家热闹的观光地带,不也是一样吗?
只要是观光客大量聚集就是会吸引到这些抢劫强盗犯,因而危害了观光客的安全。
南印度这里都只是当地纯朴的居民,他们有的只是疯狂的想尽办法热情款待来访的外国人,
三四个男人围绕着我们,随时帮我们翻译印度语、总是细心介绍每一道食物,
并且帮我们将辣度减轻就怕我们不适应、知道我们不敢乱喝水,
疯狂的不停地买了各种size的瓶装矿泉水给我们携带着,
小到好携带大到放在车上给我们喝一整天,又怕我们即使辣度减轻的印度口味仍不习惯,
一路买了包装完整的巧克力与洋芋片给我们,最后,
还努力的找到了镇上没几间的中国菜带我们去品尝,
有太多太多的热情款待与贴心;而更不用说的小孩与女人们,
更是围绕着我们不停地陪伴着我们,在这里女性被要求包裹从头到脚的封闭传统习俗,
更没有因为我们的服饰风格与他们差异甚大而投以异样眼光,反而是给予称赞与尊重。
给独自旅行的旅人们建议,行前做好准备,当地小心谨慎,就能放心享受旅行的每一刻。
印度的环境很脏乱?
印度整体环境,不管是街边或者住家甚至到食物,都比我想像中的来的干净且无味,
尤其是卫浴厕所,他们的厕所没有卫生纸与垃圾桶,因为他们都是直接在用完厕所后,水洗,
因此,厕所反而没有味道;食物,除了街边路边摊,其他小到餐厅到杂货店以及超市等等,
食物因为我们都是选用是煮过非生食,所以大致是没有问题,
我们三天自行用餐以及最后两餐的婚宴上,这整趟旅程都没有让我们的肠胃不适。
外加这里的主食非大鱼大肉,主要都是蔬菜与洋芋泥、饼皮、辛香料为主,
因此即使整座城市长年处于高温,也不在他们身上闻到过于酸臭的体味,
仅仅是我们不习惯的辛香味而已。而更让我惊讶的是不管住家或餐厅,
虽然几乎都没有冷气与电风扇,但进到屋内,
都没有任何因为高温而有异味,就像我在IG story 影片
里面介绍的印度人家里环境一样,即使30几个人挤在一间小小的屋子,
也丝毫不会感到任何不适。
印度孩子与菲律宾孩子的不同。
在这里一点很不同的是,我以为街头上的小孩会跟宿雾街头一样,
一下车就被大量的小孩包围讨钱,但在南印度这里,不管郊区或市区,
并没有这样的现象在街头上演,而小孩看我们的眼神也与宿雾街头的小孩明显很不同,
在印度这里,孩童身上多了一份纯真的眼神,对你好奇但也对你尊重,
喜欢用大大的眼睛不停微笑看着你,但却不会因为你对他的戒心放低,而将手伸进你的口袋。
印度小孩眼里透漏的那分纯真,我觉得在我现在生活的城市里,已经好久好久不见了,
现在的小孩人手一台智慧型手机、电动,讲话的语气也与大人般一样的成熟,
对于未来以及想法甚至超越了年龄,“过于早熟”是我对现在孩子的形容,没有好与坏,
这是每个世代,不同社会环境下的产物,对于印度孩子是,在资讯丰富世代下的孩子亦是。
3. 印度男人绅士般的热情与体贴
如果说法国男人多情浪漫,那印度男人也不遑多让,
而且绅士般的浪漫与尊重女性,从言语、肢体动作到眼神,
从来不会在我们身上多过怪异的停留,只是静静地待在我们身边,
深怕我们随时需要个什么,找不到人。
而这次陪伴我们最久的当地司机也同样的非常绅士,开车带我们每趟的旅程,
从来没有将目光放在我们女生身上,即使听不太懂英文,但仍努力配合我们的需求,
没有因为总是让他大半夜的开车赶车而不耐烦的乱开,
更没有因为行程总是需要早起而看他漫不经心的打哈欠,
送我们到旅馆门口的每一晚,都确定了柜台和我们沟通没问题,确认入住才放心离开,
最后一天,因为很谢谢司机让我们的整趟旅程非常安全与舒适,
给上小费的同时,司机一度红了眼眶之不知道该不该拿… 。
这些的总总,没有这趟旅程的亲身经历,我想我永远也不会相信,
这是国际新闻中所报导的印度景象与男人?
于是明白了,原来事情根本没有那么糟糕,
“事情不是只有一个面向,“人”,也不会仅仅只有一种。”
负面思考与情绪,都是自己过度担忧想像而来。
我们应该只需专注于让自己做好万全准备,然后谨慎的面对一切即可。
4. 逃离舒适圈的印度旅行,带你跳脱思考框架与拉大侷限
如果你问我,“脱离舒适圈的感觉是什么?” 我会跟你说非常痛苦。
从行前准备的不安、莫名担忧、许多顾虑等等,一度让我们在出发前一个月都无法好好入睡,
但你问我回国后的感受? 我会跟你说,如果人生能透过一趟旅行,让你拉锯自己的极限,
更加大幅度的开阔视野与胸襟,学会“聆听”当地的一切,
而不再用成见与一昧的以自我为中心出发不停地“说”
我相信对你未来大半辈子的人生道路上,会更加顺畅与舒适,
我说:“短暂的痛苦离开舒适圈,是为了让你的大半辈子未来更舒适”,
并且更可以懂得接受人与人之间差异并且予以尊重。
5. 知足让人心灵丰富
在印度另外一件感受很深刻的是,他们对于未来不会慌恐,
反而对于现在当下体验与感受知足著,情感不再麻木,
即使每个人一只智慧型手机,也不见他们疯狂低头埋入网络的世界里,
言语之际只有感受着现在当下的每一刻,而不是未来要如何?
表情的微笑,是单纯的现在开心想笑,现在觉得有趣而笑。
后来想想,我们每天早晨一起来的每一刻当下,
都是在想着一个要做什么,早起想着等等上班要忙什么,
而急着将早餐吞下;中午吃饭也在想着下班未来等等,
你还有眼中当下的每一刻美好吗?
我很赞成时尚大师 Karl Lagerfeld 曾说: 不要过度专注于外在的美,
要让人们对你的灵魂感到兴趣。对你自己更是,“你”,必须要对自己的灵魂、
心灵感到丰富,而不是大量的物质欲望去填满这一切。
印度作家 Bob Miglani 也曾在书中提到: “享受这趟旅程的快感吧!
若过于执著想弄懂或控制接下来即将发生的事,将错过人生最美好的时刻。”
“我们必须改变心境,拥抱混乱。”你能控制的永远比你想像中的少,
将精力专注于自己可以准备的事物即可,
事情总会以某种的方式自然解决,就去做吧。
我觉得,生活、人生、未来,仍会继续充满变量,不会因为一趟旅程而改变世界,
但却能因一趟旅行而改变你自己的世界。所以,对于变动与未来,
我们应该不要再继续选择担心,取而代之的我们可以选择积极投入生活,
用更好、积极正面的心态去专注自己,准备每个当下,
去坦然面对一切不停变动的环境。而每一趟旅行,
我相信都是对我们自己人生启动了蝴蝶效应般,一点点现在的改变,
是可以带给未来的自己更美好的结果。
印度,对于女孩子或者自助,挑战难度稍微高一点,但我相信,
只要你愿意让自己的每一趟旅程就如同这次我去印度般的,不断找寻自己,
想利用一点点的改变,让自己心胸更宽阔,生活更轻松,
那不管你选择哪个国家,我相信,都能达到一样的美好成果,
最好的旅程,是一趟可以唤醒灵魂的旅行,
而不是选择一个别人言语之际中最棒的国家或城市。
重整自己的人生行囊吧! 不用把全世界的责任都扛在自己身上,
选择一个更贴近自己“心”的方式,开启内心原来就有的乐观本性,
面对生活,轻松不焦虑的生活着。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