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云林北港一日游

楼主: hahabooboo (请我吃东西)   2016-08-28 21:31:46
网志有图保护眼睛:
http://iwillquitsomeday.blogspot.tw/2016/08/blog-post_28.html
北港的日与夜
开启北港之旅的,是一枝透心凉的冰棒。
台糖就在客运站不远处,从西螺搭车过来将近一小时,下了车一时还无法适应午后的艳阳,便躲进糖厂贩卖部吃冰。一直觉得糖厂是一个近在咫尺却又陌生的存在,从小就在中南部(和东部)的观光糖厂看火车吃冰,但对于横亘台湾四百年的糖业历史,却是如此不熟悉。在Google搜寻列打上台湾糖业史,映入眼帘的是从荷兰统治时期就展开的糖业。如果说复杂纠葛的台湾史让人却步,那如果随着甘蔗林的绿,探寻一段有甜有咸的制糖历史,或许是一种有趣的尝试。
啃完冰,我们按图索骥的往朝天宫方向前进。经过一个圆环,圆环中央有一座白色立碑,走近一看,是纪念明朝时带着闽南人来到北港开拓的颜思齐。颜思齐、郑芝龙都是求学时在历史课本上反复出现的人物,但站在楼房林立的现代,还是很难想像几百年前他们在这块土地上垦拓的情景。慎终追远中的追远,实在是一件需要灵感和想像力的事情。
在巷口看到义民庙的指引牌,好奇的转进巷子里。穿过一条小巷,就看到义民庙矗立眼前。义民庙是为纪念协助清政府平定民变与械斗而亡的义民,北港义民庙的建立始于林爽文事件与戴潮春事件。小小的庙藏身在住宅小巷内,没遇到其他游客或信众,我们随意在庙里蹓跶(碍于宗教信仰知识不足,在世界各地的此类景点都只能看热闹),或许是烈日烘烤过的关系,有别于庙宇一贯的神秘与因博大精深而造就的疏离,这间庙给人一种闲适的安定。
继续在巷弄里探险,惊喜著不少楼房仍保有旧时街坊的古朴(虽然不知道是哪个时期):打开应该会有嘎嘎声的木门、一砖一块仔细堆叠的红砖墙,和一只躲在阴影下午睡的咪咪。我们按捺著兴奋穿梭在巷里,左顾右盼的蒐集更多属于北港的平凡美丽。
除了几间制饴店太过缤纷的招牌外,我好喜欢小巷里自顾自过生活,和观光敬而远之的潇洒。台湾几处热门的观光胜地,好像都难逃被观光公式征服的命运:拥有古朴建筑,商店里却卖著不中不西纪念品的鹿港、被小吃摊贩淹没的九份老街。不知道这里只是时间还没到,或者商人已经放过这里了,天佑北港(?)。
入夜,先到夜宿的北港客栈放行李,再出来吃晚餐。北港客栈店名取得青春,其实就是一间阳春的廉价旅店。老板娘是一位已经当阿骂的阿姨,柜台墙上一张用鱼眼特效拍的祖孙合照,老板和老板娘笑得慈祥。老板娘带我们看完房间,便又匆匆忙忙的乘着电梯下楼。下去吃饭时遇到满头大汗的她,和她打招呼,她说有位客人向她要冰块,她刚刚出门找冰块去了。晚上洗完衣服问老板娘哪里可以晒,她问我明天就要穿吗?急的话她先烘一下,明天天亮再帮我拿到顶楼晒太阳。看着她理所当然想帮我解决问题的模样,我想起了大学时每次回去找她,就算佝偻著腰,还是要帮我炒
一盘蛋炒饭的阿嬷。
在朝天宫旁随处找了一家小吃摊填饱肚子,来客都是骑着机车或穿着休闲、步行来店里吃晚餐的当地人,小吃摊生意不错,但只有老板娘和一位年轻男生帮忙,夏天的夜晚闷热依旧,看着老板娘边炒菜边挥汗,觉得钱好难赚。
吃完晚餐再到冰店嗑一碗爱玉冰,邻桌三位阿北聊得热烈,似乎在讨论签牌的事。阿北们就算已经吃了冰,仍热的把肚子露了大半,十分悠哉。我们低头默默吃冰,眼睛也贪心的品尝四周随时都在发生的庶民日常。
夜里的朝天宫,黑夜柔焦了它白天的神圣光芒,变成一个亲切温暖的家。广场前的阿公阿嬷三两成群闲话家常,还趁妈祖打瞌睡,偷偷说了几个不正经的笑话。摊上摆着花篮纸钱的小贩也无心贩售,仿佛摊位只是可以留下来和乡亲多聊几句的借口;我们两个外地人多少吸引了他们的目光,但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家乡对这两个都市人来说,是多么独特并令人欣赏。
地图上的北港,恰好镶嵌在北港溪蜿蜒处,就像一颗被蓝色缎带孵育的饱满鸡蛋。打这篇文章前,简略在网络上浏览了几则关于北港的消息,“台糖拆北港糖厂宿舍 文史团体抗议”,或是PTT云林板上当地人对地方政府的失望与看破。我知道每个地方都有属于它的无奈与遗憾,衷心祝福这个有妈祖庇佑的小镇,也渴望在下次见面之前,能再多了解你一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