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新竹 市区-旧城今昔,动静皆宜转不停!

楼主: coffeeday (Keep Running)   2016-04-10 19:39:49
http://pinkbee35.blogspot.tw/2016/04/blog-post.html
(网志图文无音乐版)
“这座城市不会诉说它的过去,而是像手纹一样包容著过去,写在街角,在窗户的栅栏,
在阶梯的扶手,在避雷针的天线,在旗杆上,每个小地方,都一一铭记了刻痕、缺口和卷
曲的边缘” ~~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新竹都城隍庙】
地址:新竹市北区中山路75号
有一说,建于1748年的新竹城隍庙是全台位阶最高的城隍庙。
城隍自明代后分为都、府、州、县四级,位阶上台南的“府城隍”自然比新竹的“都城隍
”低。然而,清代只有设“府”没有设“都”,何来都城隍呢?
只能说,信仰无分大小,客官们就别太深究了。
靠近中山路时,游客穿梭于狭窄的小吃摊位间,好不拥挤。
只是,城隍庙大字牌楼在眼前,但庙宇何在呢??
原来进入牌楼后,还得通过层层包围的小吃摊,
方得一窥庄严讲究的城隍庙。
虽然庙口小吃已成为许多游客造访此地的重要景点,
但几乎每家都卖着相同的肉圆、米粉、贡丸汤,
更加觉得极度具有历史的香火鼎盛光芒被小吃摊位遮掩,
是否有些可惜。
“新竹都城隍庙的石狮所使用的石材,是取自泉州惠安黄塘的玉昌湖青斗石。在台湾庙宇的
石狮中,新竹城隍庙的石狮石质最细、色泽最绿,时间久了墨绿色青斗石会转化出油亮光
滑的包浆皮壳,造型也最为小巧可爱。”
【新竹州厅】
地址:新竹市中正路120号
一出饭店门口,发现对街一栋老建筑物保存得好完善,
走近一瞧,赫然发现竟是“新竹市政府”!
与新北市府33层现代化大楼的高耸相比,
区区两层楼的新竹市府,质朴无华。
建于大正14年(1926年)的ㄇ字形平面的加强砖造建筑物,
在2005年完成古蹟修复工程,现为国定古蹟。
“正面入口处设计突出的玄关门廊,采用双柱式以增加仪典性,并搭配两个小塔楼,使整个
入口相当突出,进入大厅内部可见洋式的拱廊及罗马柱子,十分气派。”
走上挑高阴凉的阶梯,二楼迎面即为大门敞开的市长室,
迅速瞄了一眼,
市长室的视野对着不算宽敞的中正路,
若将视线从门口直接穿透至一楼玄关上方的小看台,略也能感受到一股开阔气势。
周末无人,
近百年的木造窗台、冷调肃穆的一楼厅堂,
紧闭的镶嵌著毛玻璃的木门,重新粉刷后窗明几净的挑高回廊,
彷若时光静止的古蹟,
办公时分,不知是何种情景。
【新竹市役所】
地址:新竹市中央路116号
1920年,日本政府在台实施“市街庄制”,成立新竹街役场;1930年,随着新竹人口快速
成长且政经地位也愈显重要,升格为新竹市后,新竹街役场改制为新竹市役所。
位于新竹州厅附近,建成时间只比州厅晚了4年。
现为新竹市美术馆的市定古蹟,
不算大的空间,千万别将此美术馆拿来与北美馆相较,
这里,反倒较像是适合举办开幕茶会或演讲活动的官邸。
这天正在展出的是“新竹写生日~第一届成果分享展”。
看到挂在墙上的一幅幅画作,
不禁想到我那不知已多久没翻开的素描本了。 XD
【迎曦东门城】
地址:新竹市东门街中正路交叉口
首度进到新竹市区,
正准备夸赞保存得极为完善的东门城,
没想到,
“城门前怎么有只巨无霸企鹅??”
还以为类似黄色小鸭的装置艺术重出江湖,
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新竹市近期举办的伊索动物园活动而设置的巨型充气玩偶。
与台北原先的四座城门命运相似,
竹堑城原本也有4座城楼,
东门为迎曦门、西门为挹爽门、南门为歌薰门、北门为拱辰门,
但日据之后实施都市街道改正,1902年时拆掉城墙与城楼,只保存东门迎曦门。
两层楼的城门平面看起来甚为平凡,
听Amber一讲才知道,原来底下颇有文章。
在80年代,经过东门广场整修案,
城门下方规划出好几区,包括今天深受学生喜爱的“河道艺文区”。
双边皆设有镜面,狭长的地下通行道,除了连接行走功能外,
也成为学生社团到此练习舞蹈,展现城市活力的绝佳场所。
【护城河绿廊】
位置:从林森路至中央路
就在新竹市区的中央,
有条不长,却让人想张开每个毛细孔,全然放松深呼吸的绿色廊带。
过去作为东门城的护城河,
经过整修后,现为市区难得一见的亲水景观渠。
论长度,比不上高雄爱河的绵延狭长,
但亲水性、透水性皆胜过爱河的单一景观;
论绿廊,比不上台中草悟道的现代簇新,
但柔和的微风摇晃老树嫩叶,更显舒适步道的和蔼可亲。
最近野餐风气正夯,看得实在想找块野餐垫,备些食粮、书籍,
随意而座。
若,有余裕的话。
【南寮渔港17公里海岸线】
位置:68号东西向快速道路西端终点附近,头前溪桥出海口
总不能一直待在旧城古蹟的大街小巷里,是能多少增添点文艺气息........
不妨去骑脚踏车,运动运动吧!
俗称南寮渔港的新竹渔港,为台湾的第一级渔港,
除了一般码头边常见的渔港直销中心,一旁草地还能带着小人放风筝,
最特别的,
是新竹市府打造了一条结合休闲观光,极具特色的自行车道。
不论是双人、四人雅座型的协力车,
或是情侣往往只有一人出力骑乘、三五好友边聊天边慢游、一家老小选择的电动协力车,
在经过转弯、上下坡时,总是惊呼声、卖力声不断,
而17公里沿途多样性的景色,绝对不仅是骑车经过如此单调无趣。
一路上,
包括原本的垃圾焚化厂,现改造为外型亮眼的环保教育馆、
海天一线看海区,干净无暇的海岸线,显然是海钓客喜爱的海域,偶尔也见三两游客面向
著台湾海峡玩水嬉戏、
一整片面积达0.26公顷、人为栽种的水笔仔林,
如波浪起伏般错落有致的生态环境,比台北的红树林更蓬勃充满生命力。
出发时间已晚,未来得及体验完整17公里的海岸线,有些可惜,
小小残念,留待下回再访,
刚好,肚子咕噜咕噜,
该是时候觅食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