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京都樱雪【四九】东本愿寺

楼主: polesirius (ff)   2016-03-25 12:23:12
~※ 东本愿寺 ※~
图文网志版: http://blog.xuite.net/sirius99/blog/392424199
“西本愿寺阿弥陀堂”僧侣的经语诵读令人心境空明,但我这俗人还是得回
归现实,把握著时间,往旅途最终的景点“东本愿寺”前去。
来时的“御影堂门”正对“御影堂”,隔邻也有座“阿弥陀堂门”与其同名
者相对,且不知为何饰缀丰富许多。虽无院后的国宝“唐门”那样多彩,然斗栱
木鼻的堆叠勾弧、簷柱的金耀镶片、门墙的细腻菊瓣镂雕,皆让我在行经时不由
得定步。附近还有栋“太鼓楼”,斜划的塔身自屋脊处挑升,缀连的线条相当优
美。
走出了“西本愿寺”,“东本愿寺”虽说与其隔街而邻,但其实中间还是卡
了不少民宅,得如下注般挑个小巷弯拐穿至“乌丸通”大街才是其正面。而这时
原已稍歇的落雨又开始翩飞了,握著伞柄的手冻得发僵,且就算收紧外套领口还
是止不住身子的颤抖。如此在无人的小巷狼狈哀怨行走,好不容易才终于看到墙
边现出颇具气势的院落。
其中一处植樱扶疏,任花季之末的落瓣将灰寒石地抹上粉艳,不知是否为“
东本愿寺”地产。拐过弯,走至位于“乌丸通”旁、推估应是“大玄关”之所在
,但其前的朴褐“玄关门”却闭掩,像是只容贵宾于特殊时日通行。不死心续行
,可是再遇上的“菊门”同样也是冷面拒客,不让人一观里头“大寝殿”模样。
根据网络资料,这儿新筑了栋设备新颖的视听馆,不过应是怕唐突寺院原本
的古朴,它挖筑于地下,仅在顶上中庭隐晦设计宛如日月蚀缺的图腾,以镶嵌玻
璃引入采光。然看样子,这院落留予我赏望的,就只是眼前“菊门”了,它有一
般唐门的唐破风簷线,但色缀却很让人疑惑,柱梁似新木淡浅,可是原该灿耀的
刻花镶片竟如墨铜般黯淡,只有门板的张扬菊纹仍显金炫,究竟是最初设计便如
此,还是随光阴而成的尴尬,颇费疑猜。
所谓无三不成礼,此寺也不给面子地赏了我三道闭门羹,当再往前走,接续
的“御影堂门”因着维修被密覆得不见其形,亏其还号称与“东福寺”、“知恩
院”那儿的并称京都三大门,结果躲于密室施作回春手术,藏隐其巍峨的叠簷三
门模样。好在最末的“阿弥陀堂门”总算敞了门扉迎客,它与“菊门”像孪生兄
弟,形构相似、饰片亦同样沉暗,不过没有大型菊纹徽纪,木色也正常了些,呈
现岁月之流将其浸染的自然深褐。
说到孪生,东西两座本愿寺其实算命运共同体,最初属于“净土真宗”的“
本愿寺派”,前几日访过的“知恩院”敬奉“净土宗”祖师“法然上人”,“净
土真宗”则是徒弟“亲鸾上人”所创。不过传到第十一代“显如”之后,却产生
了继承人纠纷,“丰臣秀吉”先扶立“准如”为法主,但过几年,长男“教如”
竟得到“德川家康”的支持另建教团。结果便导致前者这一脉承续原来“本愿寺
派”,以“西本愿寺”为本山,后者则分支出“真宗大谷派”,辟筑了布局极度
相似的“东本愿寺”。
然虽说相似,两寺的“御影堂”与“阿弥陀堂”方位却是互异,看若镜像设
计,但它们又非隔街面对相视,而是“西本愿寺”盯着“东本愿寺”背臀,当中
是否有着教理的各自解读或意气之争,就不得而知了。不过这两者的角力到近代
依旧持续,“西本愿寺”因着历史悠久,先一步入籍了世界文化遗产,“东本愿
寺”则因后筑又几度烧失,究竟哪年能同步跟上仍是未知。但其实光以国宝数量
论述,前者被收编的堂殿门阁洋洋洒洒,后者仅凭一些书册根本难以比拼了。
所以当我走进寺院,能端详研究的物事并不多,原本或许还能看看“阿弥陀
堂”的外部形姿及殿内金炫饰雕,可是它同样也被工事帘幕罩笼,逼得我目标只
剩下“御影堂”。
这座堂殿与“东大寺”一样,皆号称是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筑,我比对了资料
,前者略阔、后者较高,的确很难争出谁居冠,不过似乎也因着这样的差分,“
东大寺”于我印象里昂首巨伟,“御影堂”则呈蛰伏之姿,在微雨的阴晨蜷缩慵
懒,似未苏醒。不过若再与“西本愿寺”的同名者相比,此殿簷面双叠,绽露较
多的线条变化与斗栱串缀,视觉上的感受又更为丰富了。
脱下鞋子登阶,此堂既名为“御影”,敬奉的自是宗派祖师“亲鸾上人”的
御真影,不过当走入厅口,殿里整排拉门阖掩,令我无从一睹内阵坛案的刻像饰
缀,也无法感受此殿原本之通阔。然尽管隔门遮挡视野,余剩的半幅大殿依旧辽
敞,况且厅里除了我便只有一名驻守警卫,更显自身如独处广原般微渺。
我望向隔门上方的饰框,那是此时殿里唯一能见的雕琢。在澄亮流云间,边
侧振羽啼吟的凤鸟渐转为展翼天女,再往中,其尾羽凝化为裙摆、翅翼散扬成飘
带,与我相对的,是菩萨笑容慈悲。
我缓缓踱著步,仰观雕饰,也藉这空广中的静寂消磨旅途最末的时光,偶尔
,会有三两信众行入,虽不得见上人御影,依旧跪坐默祷,合掌留下心中诚敬。
走出大殿,敞廊的木地板触足生寒,就算穿着袜,行于其上仍像种雪地试炼
。我沿着廊道随意行走至“阿弥陀堂”,施工墙篱前有几项展物,其一为“大橇
”,另一是“毛纲”。明治年间,被火烧失的两堂进行复建,但在山里运送木材
时,却遇上雪崩,造成二十七人殉难。这副当年遗留的大橇成了种悼念,毕竟一
如血原滋养奇花之艳绚,似乎也因着这些殒魂,最终成就了此殿之高广。
除了令人伤怀的雪崩,绳索断裂的意外亦频繁发生,不少女性信众开始纳捐
自己长发,这些由各地募集而得的发材撚编成粗实“毛纲”,在强韧度之外又蕴
着意念与祈愿,总算带动起停滞的工事。我想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吧,尽管如此的
力量也可能失了方向,进而迫害异己,甚至酿成战祸。
回到旅馆,我将已初步打包的行李作了再次的清点,临行前,不由自主又走
至窗台作最后的倚望。还记得首日刚到时,屋旁那株樱树正初开,顶梢甚至仍为
几点闭实的苞蕾,而随着每天睁眼,枝头的繁瓣也益愈丰盛娇柔。但在这旅途之
末,它已渐次换上微吐叶芽,那些曾经艳炫的却翩落成花毯,将小巷侧处的坡墙
铺上一层粉嫩。
风微扬,卷起飘瓣舞空,我仰著头看其逸隐于我的视界,或许它如我一般也
不愿迎向终时,只想再次加入这场京都樱雪,或许已融入我的回忆,随思绪翱翔
。它栖降于“醍醐寺”,缀连出满园的绚美樱华,然后飞穿“千本鸟居”,在“
清水舞台”聆听着瀑坠击音。击音碎响,缓渐添引“水道桥”的涓流潺潺,于是
流水与樱枝携手织漫了“哲学之道”的粉色蜿蜒,其后为“银阁”遥望“金阁”
耀灿。
这样的幻美映照着历史辉煌,掺染花影的“神苑”池景倒显皇城荣华,“二
条城”的繁丽厅阁奏起了宴乐,这曲节诉著过往,回到了平安时期,于“平等院
”水岸勾绘对净土世界的想像。落英乘涟漪飘荡,音符亦随之虚缈,它溯著奈良
之境返至飞鸟年代,在“东大寺”与“法隆寺”的诸多伽蓝间,化为佛语呢喃。
然旅途尚未终了,在天际的遥侧,“姬路城”展翼般的阁垣正环拥著已成覆
雪的樱园,而“大阪城”的金绿天守也眨着眼,等待花季之末的游瓣飞临,为它
染上最后的春色。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