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本愿寺 ※~
图文网志版: http://blog.xuite.net/sirius99/blog/392423857
不知不觉地,九日的京都之旅也走到最后一天了,虽然班机在中午,早上便
得打包动身前往机场,不过贪心的我仍在清晨塞了几个景点,是在车站附近的“
西本愿寺”与“东本愿寺”,这两个寺院开得早,距我住的民宿也算近,很适合
来个快闪巡礼。
最初的版本其实还包括稍远一点的“东寺”,可是这样不但需要极快的脚程
,也真的是走马看花了。还好旅程第二日福至心灵,利用观赏夜樱的机缘先行走
访“东寺”,才使今天较有余裕。然当清晨闹钟音乐乍响,惊醒的我眼皮却沉重
异常,更别提起身盥洗了。这样的精神困顿其来有自,毕竟我又失眠了一整晚,
似在天光略现的前两三小时,才稍微昏迷了些,而这一切追根究底,又是咖啡因
作的怪。
话说昨夜从大阪归来,本该直接回旅馆收拾入睡,但却觉旅途最后一晚该拿
些特别的来庆祝,结果就理所当然想到笔记本上还未报到的“立顿茶屋”。它藏
在京都车站地下街名为“Porta”的商区,这里包纳各样餐厅与纪念品店,走进去
很令人眼花撩乱,我花了些工夫比对地图,才寻见其所在。
网络消息皆称它生意极佳,想尝上美食免不了得耗时排队。但可能我来的时
间已近收摊,尽管店内看似客满却还塞得进像我这样的单人客。于是便兴高采烈
入座,并点了早想好的红茶冰淇淋圣代。而以红茶起家的“立顿”果然不负期待
,冰淇淋茶香丰醇,搭衬的茶冻配料也为其堆叠上不同口感层次,令我在徐缓品
尝的过程中,心花不断开绽。
然这样食下浓重用料便立即携来报应,咖啡因疯狂作祟了一整晚,就像我初
来京都那日,完全无法入眠。雪上加霜的是,当按掉闹铃勉强睁眼,见到的却是
窗外霏霏阴雨,那透散进屋的寒气登时化去我的游兴,顺带也令我身一缩、棉被
一裹,继续闭眼昏迷。
可是脑袋虽然昏沉,却似乎还有股微弱声音在挣扎,它嘀嘀咕咕地劝我别贪
图一时安逸,回国方后悔,花了好大功夫才终于说服我放弃任性。摇摇摆摆起床
后,盥洗换装,虽然镜子里的我双眼浮肿、面色枯槁,很是吓人,但也只能这么
出门了。
坐公共汽车到临近目的地的“七条堀川”站,我沿着长展的净朴长墙往北行。须
臾,墙间窜起门楼,飞挑簷下多角莲灯金炫,院里几座大殿连并,本以为就是“
西本愿寺”了,但看看牌额,原来只是在过去与其有点渊源的“兴正寺”。
由于时间有限,我快速瞥望几眼后继续向前寻觅,而几步远之处又是座相似
门楼,不过这回没被晃点,真确是“西本愿寺”的“御影堂门”了。跨步而进,
放眼所见的院落开阔,中庭以石栏围起一株银杏,树身不高,枝枒却旁散成殿阁
大小的展幅,颇为特异。当时由于其叶尚疏,我仅讶于其形,但回国后多看了些
游记,才知当进了秋时,繁叶不但令其丰蓬,兼著叶色转黄,更使它成了颗灿烁
金球,极度耀目。
走过银杏,我望向横隔于前的“御影堂”,其殿体宽广,歇山簷面极富气势
地披展而后旁挑,簷下是整齐列柱环围成廊,隐现著廊后的堂殿净壁。往旁走,
侧处山墙被清晨曦光剔明了其间镂雕,隐隐地,像有着威扑雄狮昂首于流云飞叶
。
而在寺院的一角,钟楼高踞处,其实还有区小小的“滴翠园”,当中藏着被
列为国宝的“飞云阁”。有种说法称其移筑自“丰臣秀吉”的豪华宅邸“聚乐第
”,可是考据至今,仍没有定论。会说“藏”,则是因此园栅墙密围、植树蓊郁
,根本让人无法窥看当中一二。尽管寺门旁的“案内所”有着模型,呈现其宛如
画舫飘游于川的姿态,能见楼阁参差叠砌、簷线曲折饰缀,似乎访客尚能风雅地
驶著小舟穿入底层、停靠于茶室,可是没实地见上总觉少了点味。
文献皆说其秀丽与“金阁寺”“银阁寺”的双阁并列,但探头探脑仍是场空
后,亦只能黯然沿径往寺里探去,而当拐至偏僻处,我看到此寺的另件国宝,也
就是与“书院”相对的“唐门”。它有着曲线优美的唐破风簷弧不在话下,桧皮
葺的工法也令其透著古陈气味,但更引人定目的是其上纹彩。簷边与柱椼折转处
以金灿菊纹桐纹镶缀,梁架则有着细碎镂刻,能见雄狮奔游草野、麒麟飞踏祥云
。若将视线移落至柱间,那儿以“张良”、“许由”故事为主题的双面雕手法精
湛,立于瀑流松枝下的人景里外呼应,细致得令我不由自主在这儿研究盘桓许久
。
观赏完“唐门”,我打量着地图与简介,似还有些书院与厅室被列为国宝,
不过看来都需事先预约,且限时限人数,无他处可逛的我只好再转回前院,走至
与“御影堂”相接的“阿弥陀堂”。它的格局与前者相似,门扉也同样紧掩,原
以为由于来得过早尚未开放,可是在端详殿体姿态时,却间或地瞧见几个零星信
众推开旁侧小门进出。见此我有点犹豫,毕竟虽看似自由参访,但难保只许特殊
身分者,然辗转片刻后,我还是大著胆子除鞋踏阶,轻声推门往内走去。
进殿放眼一望,似在作著早课,但无法拍摄的堂中布置我自已难回忆叙述了
,或许就如一般的制规,阿弥陀如来莲座金身辉灿、两旁垂铃刻缀繁丽,然脑中
又有幅画面,是遮帘悬垂,佛陀半掩,只开了偏殿。不过殿里回流的沉宁气氛却
是印象深刻,当时的我跟着旁众一同敬坐于地,听聆僧人的呢喃经诵。
这些传入耳中的字句或许是梵语,也或许已转作日式译文,但对我这异国人
而言都未有差别,可是很奇异地尽管不明其意,听着听着却自然涤心,很有可能
经文的奥义并不在逐字逐句的参悟,而是随着念诵、随着聆闻的心灵专注。当心
无旁鹜,杂念便淡了,当心已澄透,那些贪嗔妄欲便也不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