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张家界游记【十】红石林

楼主: polesirius (ff)   2014-08-22 12:58:37
~※ 红石林 ※~
图文网志版: http://blog.xuite.net/sirius99/blog/228252135
在水岸僻静角落端赏凤凰古城夜景,澄净了心情,满足了期待,但之后还是
得走回扰人闹区,皱眉穿越那些炫闪喧嚣。双腿已饱受折腾的我,这会儿也不自
虐了,乖乖掏出零钞,搭著小接驳车摇晃回旅馆。
而翌日清早又是大段车途等著,凤凰至张家界有重岭远隔,虽然长程龟缩于
铁壳着实滞闷,但换个角度想,或许也是段让人沉淀的时光,望却人工雕凿,迎
向自然怀抱。
不过在荒山野原奔驶一早上,中午还是得觅些凡俗之味,看似空乏的乡间,
路旁竟冒出家餐馆,小桥搭过沟渠,转过矮灌木后是栋古舍。古舍墨黑楼板,建
造时似亦花过心思,簷下绕廊以细木连拱而缀,间隔添上花灯。导游说这儿仅是
乡野小菜请大家包涵,但却意外有其风味。
目的地虽为张家界,但途中还有个景点,是位于古丈县的“红石林国家地质
公园”。早年此地还未被发掘,我也是调查行程时才知晓其存在,据称这寒武纪
形成的红色碳酸盐石林是全球唯一,有四亿五千万年历史,反正目前未有去云南
路南石林的规划,便将其纳入,让自己长点见识。
到了景区,接待门面崭新,但厅里异常冷清,也好,大伙来这儿不是来看人
头的。走进去,密林与步道间横生了错落巨岩,一旁标记着“扬子古海”,点明
在远古浑沌年代,此处是片海底世界,穿梭悠游鱼群。因着微雨,赭红石色被染
上些许深褐,导览小姐说,若是晴朗天,会看到一片艳丽紫红。虽未见其最美风
姿,不过眼前这片起伏石丘,带着斜切纹理,又因风化侵蚀,被雕琢成略似螺纹
的凹凸状,很是特别。
尽管特别,心里期待的总是片震撼性穿云柱林,这儿怎么说也只是石原,可
能就孔明八阵图内推移的惑眼岩障,离“林”这个字还有些距离。不过几点五彩
小花缀著,却也凸显其刚硬冷峻。
从乱岩间隙穿进,石板在草丛铺成小径,而后转绕上坡,此处又有块类似石
原,漆上“人池”标示,这名称望来古怪,但总不会是因池里飘满了人,生则烦
闹,死则惊悚。比对地图,原来是取“天地人”之意,然该近在咫尺的“地池”
,放眼四探却不见影迹。
其实也不太知晓岩旁这方池子与人的因由,还是池畔那空置的木轮水车便是
牵强连结呢?不过池里此刻荷叶田田,暗示我们与其娇颜绽放之期错身,若早来
一个时节,想必应有着粉嫩瓣蕾飘舞风间。
从岩区再往上攀,大伙来到了“奥陶海底”,顾名思义,应属奥陶纪时期的
海底吧,比寒武纪稍年轻些,但离我们还是亿万年之遥。在这已化作碧绒草毯的
绿原一侧,红石总算一个拔升,飞窜成林。岩脚尚呈散爪,以撇捺之姿没入草原
,但再往内便尖陡丛聚,随阶攀上,便似走入一线峡谷,两侧不时有锋锐切岩,
如利斧横空劈落。
轻抚著岩身层层带纹而行,丘坡又再次平缓成原,在这被命名为“花儿包”
的地方,与长草野花和乐共生。一旁刻石书写着神话,描述远古之时孽龙为患,
与岩土同化,造成风雨失调,土家人煎熬之际请得神谕,称与其以锄镐屠灭藏山
之龙,不如植树养花断其腰骨。于是一株油桐因而生立,并带出遍野繁花,自此
风调雨顺。这以柔克刚之处也另有尊“冰石夫妻”,不知是一岩裂化为四,抑或
四石叠依一起,底层二者还留些许间隙,但其上堆生之石却似恩爱情侣贴脸热吻
,如糖蜜相融不愿分离。
由这儿再经连串下坡路,便到了景区正中的“天池”,石林在此团绕池水,
将其轻捧如明镜,只惜此时雨势渐疾,水面被皱乱出细碎纹路。然叠岩缀著参差
林树,在碧褐之间交互抹染,依旧将池面映成深沉的墨绿,在这阴霾天透出些许
郁愁。每多望片刻,便被多勾出点心事,尽管苦涩,但也带了微甜。
岸边有石错落如高耸礁岩,呈磨菇状者被美称为“五朵金花”,可是歪头端
详须臾却难以联想,猜度或因其顶部绽裂似苞蕾。然倒觉应再经万年风侵雨蚀,
花茎纤瘦了,才会多些摇曳风姿吧,现今样貌,只能是丰腴贵妃,自在于天宝年
代。
沿着池畔步道转至对侧,这儿小径于岩间折拐而上,入口附近有座“幸运门
”,两侧尖石因其一断倾而跨径接依成门拱。不过倒觉那是幅青涩初恋图绘,憨
厚少年一脸羞赧、目不斜视、正襟危坐,一旁则有人耐受不住暧昧,偷偷缓挪移
近,而后靠倚对方肩头。
携著绽出粉红花朵的幸运,再往前绕几个弯,这儿岩盘顶部裂分成柱,被封
予“八部天神”之名,以威严姿态睥睨眼下岩林列兵如阵。然此时下望,“天池
”形似月牙,指向被雨雾渲染成水墨的远山,碧郁水色添了银空之清冽,裂岩线
条也不再那么刚冷,倒像巨兽群集伏首小憩,贪动幼兽于前摆尾舐水,漫着慵懒
午后氛围。我想红石林最引人坐望之处便是这儿了吧,纵使细雨绵绵,却虚缈得
让其多了诗意。
缓步怔看,许久才省起已被抛落队伍百尺,忙飞速蹬跃而上。后方高地称作
“宝藏坪”,宝藏指的是散生于此的石尖,据说草坪下石根盘乱错综,不时藏着
巨缝。眼下就有个被栏绳围着警示的“天坑”,看来若不当心便会失足飞坠,亿
万年后成了山顶洞人化石,名留青史。
跟随导游,听她指远处巨岩侧脸皱鼻地顶住“飞来石”,描述“石莲花”多
折瓣叶曾为观音莲座,有缘者能见腾升耀光。如此一路东张西望,步径不知不觉
又折绕而回,能见“天池”于手边崖下闪著辉泽。
在这里岩块似壁、薄如锋刃,但却又化为长带,一抖一振,摆扬出优美曲弧
,此两匹长绢夹成细窄的“海底隧道”。踏入其间,凹凸叠层的纹路不带任何花
巧,却在崖壁勾凿出无法移目之景画。似波流,自在连绵窜游于曲道;似险峰,
在转折处挑飞作巨浪,而后凝成锋锐之巅。
我轻轻触著,这带着朱褐斑彩的岩理,在此刻濛濛轻雨中,似便漾著来自深
海的气味。或许,指尖上之微尘,就是亿万年前微渺生命的一部分,若仔细倾听
,便有洋底的深沉回响,空灵浮飘,而后散成水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