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沙-简牍、湘绣 ※~
图文网志版: http://blog.xuite.net/sirius99/blog/225990378
长沙是历史古城,尽管遭逢火劫,但泥石之下,仍有不少片瓦残卷,倔强不
屈地拒绝被毁灭。而“马王堆汉墓”便是近代考古界之重要发现,据考证,很有
可能是五代楚王马殷的家族墓葬地。因此本该顺理成章去“长沙博物馆”观其文
物,但导游说那儿整修,改将“简牍博物馆”纳入行程。
馆区离“天心阁”不远,建筑与步径隔着方池,虽是洗练简约的工整边线,
但墙面却似巨型落地窗,植出整列的竹影摇曳,仿佛这片青碧便这么交织层编,
往远方漫去。入口在墙侧边角,走了进去,或许为错开人群,馆内志工将我们先
领往二楼展区。
此区由“青铜神韵”、“湘楚瑰宝”、“两汉遗珍”、“瓷釉华彩”串构而
成。门墙雕出巨大标志性青铜鼎器,点出此处文物之独特。“兽面纹提梁卣”是
个酒器,像下盘圆胖的锅子,表面雕出两圆睁大眼,乍看令人莞尔,不过那是史
载有据的饕餮纹,代表威吓权势。居中的商朝“四羊方尊”瓶口外翻,中段饰以
羊首,曾于八年抗战运送时被炸碎,后再费工复原。而最左的为“人面纹方鼎”
,有憨憨的秃顶人脸,据说此类鼎就仅发现这么一件,出土时还被无知农民拆碎
当废铁卖弃。
经志工一番长篇导述后,我们行入“青铜神韵”区,先瞥见的雕像是商朝祭
祀重现,有祭司高举牲畜头颅献予天神。一旁礼器中就有“四羊方尊”,不过看
这随意摆置的态势,应不是原物。而在墙边的玻璃柜中便可望见“兽面纹提梁卣
”与“人面纹方鼎”了,灰绿的残旧色泽,古朴的曲绕纹饰,很引人定睛端看。
祭具之后是乐器,有形似编钟、但钟口却翻转朝上的铙,通常为不同大小数
个的成列组合,能交击出曲乐。志工还示范性敲出“两只老虎”,那小心翼翼的
表情,让我忍不住想着,下一瞬间是不是就要敲错出丑了。
接续的“湘楚瑰宝”能见到“凤鸟架鼓”,两只踞虎为底架,再以凤首嘴喙
往两侧翻勾出飞扬气燄,当中镶上皮鼓,是楚国祭礼中的重要乐器。隔壁“镇墓
兽”的主体则抽象地以方块堆砌而成,其上似为骇人的铜铃双眼与耷拉长舌,然
后是参差鹿角,通常置于墓内镇魔驱邪。
继而转往“两汉遗珍”,这儿展示著特别乐器-“筑”。它从先秦时代就有
记载,对我而言,则是段悲怆乐音,出现在高渐离与荆轲之别,击筑声于凄风回
荡,“风萧萧兮易水寒”,叙述简短却令人记忆深刻。而今其真实模样出现在眼
前,琴身以细柄连结长盒,不似一般弹拨乐器有着膨大曲弧音箱,若以竹片撩动
早已遗佚的琴弦,不知会是怎样音声。
时年演进至唐代,长沙兴起无数瓷窑场,“瓷釉华彩”便展示陶瓷生活器皿
及装饰戏偶。尽管不知是否年岁久远,色泽并非瑰丽炫目,似也不兴繁复设计,
不过倒设置一片由碎瓷拼贴而成的长墙,将走至尽头的彩釉生命再次赋予艺术荣
光。
如此绕上一圈,我们才走回楼下简牍主展区。入口有对放大人偶,浑圆肢躯
持着板片,鼻尖几乎碰触地笑脸对谈。会有这样的展馆,是因二十世纪末这儿出
土十四万余三国孙吴时的简牍,细长型竹简与宽板状木牍,以簿籍信札的形式,
记载旧时之文化制度,最多的是赋税简,重现了当年官员征税、人民缴纳的流程
。
除了比较常见的简牍,此处也陈列各样“封检”,这木质物事有绳槽泥孔,
可上封泥用印,并于方端书写标题成封条,类似我们所知的蜡封。另还有用作标
签的薄片“木楬”,以及当作名片的长条“名刺”。
走马看花望过,后方有区以玩偶实景重现简牍的制作过程。备料、片解、刮
削、杀青、编联,一幅幅窗景浅显直觉地让观者了解其间的琐碎步骤。
或许志工阿姨过于热情,想让大伙深度拥抱中华文化,每个展柜皆精微细碎
讲解,连我这喜欢逛博物馆的人都忍不住恍惚飘离,先行绕至别区查探还有啥新
鲜物。
一墙相隔之处,书简历史由中国转至西方世界,实物虽不多,仍尽力以文字
照片说明各古文明在此之演变。可看到埃及纸莎草上带着图绘的死者之书、苏美
人刻印于泥板的楔形文字、之后还有以鹅毛笔书写在羊皮的死海古卷、用石碑记
载传世的马雅象形文。那是人类于文字载体的各样发想,在那古早的洪荒时代,
勉力将生活点滴记存下来。
或许导游也没料到志工大姐的热情,我看到他在几番踌躇皱眉辗转后,鼓起
勇气打断这无穷尽的演说,面带抱歉地将我们救离战场。不过接续的依旧为文化
之旅,只是主题替作缤纷的湘绣。
不太知晓到访的是政府主持的展馆,还是暗藏商业利益、挂羊头卖狗肉的陷
阱。然随导览人员一步步往内而行,倒真也见识不少精妙之作。首先他领我们至
幅以猛虎为主题的大型织绘,要我们仔细感受毛皮的蓬松及眼瞳的油亮光彩,据
称那需多重细碎工法铺陈堆叠才能有那样效果。
其后还有爱因斯坦黑白照之仿作,与各样极度逼真的人物绣,拉开些微距离
望去似画笔晕染,得贴至极近细看,才能辨清那比发丝还细微的彩线渐层交错。
也有另种织法运用于自然风景,以乱针勾出纷乱草浪叶荫,衬托出景深、丰富了
层次。
另外导览小弟也略微比画双面绣的制作,绣盘两侧构图要互相叠似搭衬,虎
尾化作细长鸟颈,开展尾翼再对映回虎首,然后双向同时交互上线埋针,需以极
度的专心及眼力兼顾两面,光想像便觉艰难,而展场那些复杂之作,究竟花了多
少心血时光更无法估量。
这就是艺术家的执著吧,然这样的燃烧生命,又有多少人真能不问实质收益
,为其放弃人生各样安逸诱惑?据说已无多少年轻人愿承接老师傅手艺,纷纷投
身更为速食的金钱帝国。或许就在我们可见之年代,这样的细腻与缤纷,终将化
为历史的一笔惊叹,曾经苍劲,却淡没再也无法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