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
感谢先前各位的分享,的确对这方面阅历未深,也没有深厚人脉关系,来打通一切。
此次闲聊问题,纯粹多了解一下这社会的潜规则(黑暗面),以免挡人财路。
第一、每一个公共工程,想必各位用尽所有资源、人脉想要取得最基本的资格审查
所谓(入场券),但经过了解此采购内容后,发现所要求的产品规格,完全导
向某企业产品,出自于其他厂牌商品,皆无符合采购内容,在此想请教各问
碰到此状况,会采取什么行为呢?
1. 摸摸鼻子,自认倒楣领到这案子
2. 合理怀疑图利厂商,自愿当正义魔人,勇敢检举他/她/它
3. 联系该单位承办人员,询问是否有其他品牌相容,或调整此采购内容
以上标案金额可大可小,一切在于每位投标者如何看待。
第二、最低标&最有利标,想必各位也不陌生,最有利标会碰到的情况就不多加说明了
网络爬文比比皆是,想了解最低标部分,厂商间的竞争有所谓的常规折价数吗?
例如好歹高于七折、八折...等等。以免打坏市场行情价。
当然也会有人说有没有标到比较重要,谁在乎呢!?
每次看到大家拚死拼活为了替公司拿下这"公共工程案子",折数都快打到骨折
也不禁让我想起一个短片,曾也出现在新闻媒体中( 并无打广告嫌疑)
可在youtube搜寻: 私事The Bar 第一集 (因不会贴上连结,也尝试却无法通过)
大家打坏所谓市场行情价后,衍生的问题不就是下一个标案,采购人员拿此次
采购金额来估计,也造成自己一次又一次压低利润,直到有人喘不过气,
弃权或淘汰,各位也能说这就是"台湾"生态,从老一辈传承下来的,
但我是新接触的一代,纳闷还有机会改善这情况吗?
有所以民间企业彼此间认同且接受的合理折数竞争吗?
以上疑问来自于我所看到,听到以及知道的事情,欢迎各位表达对这些情况看法或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