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 gentlwind: 请教:下次公司高层毫无背景瑕疵时.要怎样看出端倪? 09/01 12:11
对于投资案件,还是要有个客观的评估机制,以人举言或以人废言并不适当
只要是人,难免因感性而惑,这时候就要看对方在你的心中,诚信值多少囉
最重要的是提醒自己“只能被骗一次”
我有个客户,投资了两个熟识的博士团队,陆续烧了 9位数字,血本无归
有一次我介绍个同学的案子给他,我这个同学也是教授,公司已经上了轨道
不过他名片上用的不是本名,这在一开始见面递交名片时就说明了
后来这个客户打了两次电话问我名片的事
最后没有投资是因为前两个博士案子还是名片的事就不得而知了
以奇光这个案子而言,在叶小姐这个名子出现以前,很多板友都曾提出客观的分析
其中最有力的就是质疑就是
“为何奇光挑剔银行借款条件不佳,宁愿付超高利息的小额投资”
而这个问题印象中一直都没有得到回答
我很好奇当初募资的若不是Odio,而是一个新帐号,或是像我这种无名小卒
大家当时对这个案子的见解会不会有所不同?
即使当初叶小姐能预测到被起底而将负责人登记成詹先生
我相信该集团的决策思维还是不会有太大的改变,所以除了上面的问题会造成我的疑虑外
我当时观察的几个问题应该还是会发生
一、奇光号称资本额一亿,登记时仅有一千万
二、奇光股东除了技术团队外,似乎没有相关产业人士或其亲朋好友
三、奇光团队7500万都不肯卖技术,居然屈居该公司三成股权(仅值三百万)
四、奇光号称已有大量订单及已经运作的生产线,确连个工厂登记都没办
五、奇光的总代理“天元”,居然在财政部数据库查不到资料,不知道如何开发票?
六、仅看到开不出发票的代理商“天元”在征才,不曾看过负责生产的“奇光”在征人
上述的问题得到答案,才有可能考虑下一步的评估
根据后续原PO所述,似乎是因募资计画不顺利才告倒闭
我很好奇这家公司到底有没有生产出货过?以原生产线养不活自己?
还是一定要募资到四亿才能运作?
就算评估高层诚信没有问题,后续观察其能力才是重点,不要让将帅无能,累死三军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
我有一个客户的投资新创或中小企业的原则,或许值得参考
一、他们一定是有控制力及主导的大股东。
二、他们只投资生技医疗相关,自己熟悉及专业的行业。
假设奇光这个技术团队真的有其价值,他们提出的条件一定是先踢掉叶小姐这个募资团队
毕竟这个专利目前是挂在技术团队上,而非奇光这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