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新闻] 专访《骨妹》导演徐欣羡(雷)

楼主: esasin (玫瑰色)   2017-07-04 23:41:53
※ [本文转录自 lesbian 看板 #1PMxDVJ5 ]
作者: esasin (玫瑰色) 看板: lesbian
标题: [新闻] 专访《骨妹》导演徐欣羡
时间: Tue Jul 4 23:25:15 2017
荒芜中接棒栽花的归乡人——专访《骨妹》导演徐欣羡
放映周报 http://www.funscreen.com.tw/feature.asp?FE_NO=1645
2017-04-05
(专访内容有电影雷,慎入)
文 / 陈亭聿
上了少许发胶的旁分短发,不显眼的耳环,白净脸皮,直挺鼻梁。大阪亚洲电影节期间,
澳门年轻导演徐欣羡及她的新作《骨妹》受邀参展。不满三十岁的她,面色不十分好,眼
底两圈轻微的黑,但脸庞轮廓仍显得青春,眼里有神,看上去像是对自己的疲惫不以为意
的类型。
访谈开始前,同她坦承自己看片时哭了,只听她静定地说,真的吗,谢谢妳。向她补充,
其实前后左右啜泣声此落彼起,只听她又静定地说,真的吗,谢谢大家。她确实有不轻易
外露情绪的个性,这反显出超龄的从容稳定。这样的她,便是如此这般稳步走在拍片的路
上。不犯急,不怠慢,更不示弱。
在《骨妹》之前,她已有两部纪录长片作品,分别是处里同志题材的《柜里孩》(2012)
,以及拍摄澳门三位前辈女作家故事的《荒芜中栽花》( 2014),2016年的《骨妹》则
是她首部剧情长片,六年来维持着平均每两年就交出一部作品的节奏。
这首部剧情长片作品,在澳门国际影展拿下了观众大奖,于异地放映,全场的啜泣声交响
出无国界的共鸣。片中年轻演员演技自然,毫无矫作卖弄意思,简单真挚的演出令人难忘
。饰演灵灵的余香凝,获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最佳女演员殊荣,饰演诗诗的廖子妤,则在大
阪亚洲电影节得到“杰出才能奖”,二人更双双入围今年度的香港金像奖,表现亮眼。
“骨妹”是港澳地区女性按摩工作者的代称,剧中刻划回归前四位骨妹间的姊妹之情,藉
此追念上一辈澳门人的义气,主线更密密绕着19(诗诗)与18(灵灵),她俩非同寻常亲
密的关系。于是,先前两部纪录片中分别关注的议题,走着走着,又兜到了一起。访谈中
,论及这些个尤其挂心的事,个性沉稳的她,仍不住波动了语气。但凡谈到离开求学多年
后家乡的巨变,便在平静的应答声线中,出现一两波异常的语重心长。
冲击过,疏远了,但终归是家乡。徐欣羡翻查深埋于城市,藏身畸零角落,几为当今市容
与资本主义习气灭顶的,澳门人的深情。《骨妹》截然殊异于姊妹城市出品的《七月与安
生》或《闺密》,澳门式的姊妹情在她心目中,虽同样缜密贴心,却不曾黏腻琐碎、忌妒
生疑,根除所有关于“算计”的杂质,出脱得大气豪情、率真至性。
相关从业人员稀少,市场太小,在澳门做电影梦是奢侈的,取材在地走向国际更是不易。
然而,徐欣羡还是这样从容淡定,不愿示弱地稳步走去。拍完《骨妹》,下一部片她仍将
继续对准澳门,她像是接过了三位女作家的棒子,也像是回澳门开店卖糕的诗诗,选择的
终归是留下。
选择留下,耕耘这块,唯有真心人识得其丰腴的,别人眼里的荒地。正因为她知道,只有
它才能从深处波动自己的情绪,只有它能栽得,她在别处扎不下的根,开不出的花。
以下为本次与徐欣羡导演的专访内容:
──妳曾来台湾念电影,当时为何有这样的选择?
徐欣羡(下称徐)──中学毕业时我就清楚知道自己想念电影,但澳门没有电影相关科系
,所以当时就两个选择:香港或台湾。当时也有考香港的学校,但比较起来贵很多,另一
个原因是因为香港跟澳门文化比较贴近,觉得如果要离开家乡,想选择跟澳门文化差异更
大的地方。加上当时一些学长姐推荐,觉得台湾很不错,人文气息比较浓厚,所以后来就
选择来台湾。
──学成后妳又到香港继续念研究所,在港台都待了不算短的时间,这两次离乡经验是否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你,让妳动了心念拍这部以原乡地澳门为背景的《骨妹》?
徐──倒不是因为旅居异地产生思乡情绪,其实是我在台湾修了一门课,两个学期的时间
内要写完一部长片剧本,当时就产生了关于这部片的初步构想,以澳门的“骨妹”这个行
业作为题材。我认识的一些阿姨,在九○年代她们真的就从事这个行业。我觉得她们的事
情很有趣,当初就想把她们的故事写下来。
在台湾念完书回去,又去了香港好一阵子,再回澳门的时候,可能真的是离开了不短的一
段时间,真的觉得澳门变了,或者是跟我成长的时候有点不一样,这样的感受更为强烈,
就会更想去捕捉当年记忆中,或者纪录老一辈澳门人的故事。
──《柜里孩》中关于同性情谊的讨论更直白,可以聊聊为什么《骨妹》中诗诗和灵灵之
间的情感,在剧中则显得若有似无、点到为止?
徐──这个部份我也有跟编剧来回讨论。他也问我,要不要再强调一点,还是保持这个状
态就可以。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因为诗诗这个角色对我来讲,其实就是一个需要觉醒的角
色,awakeness。所以我觉得,如果一开始她们的关系或感情太浓烈,她又要不知情就很
不合理。另外我也在想,她们生活在九○年代的澳门,当时社会风气还很封闭,而且从事
“骨妹”这个行业的,一般可能也不是什么知识份子。所以她们也许根本没有想过友谊之
外的可能性,所以就觉得那个部份不用着墨太多。而且存在于她们之间的就是“爱”,我
同时也想强调一些无关标签的东西。她们两人之间就是有爱,但她们错过了。
──这应该不是阿姨们的故事吧?
徐──跟我认识的阿姨无关。但开拍前我们做了一些研究,其中有一个阿姨很可爱,她没
有直接告诉我她是不是一位同志,但有一次她就跟我妈讲,可能她一看就知道我是,便跟
我妈说类似你要接受你的女儿这样的内容,我妈再跟我转述。可能是她的家人没办法接受
,也可能她生在那个年代,对自己的认同也很疑惑。当然她跟《骨妹》之中主角的故事也
无关,但其实也是有这样的故事,我觉得很神奇。
──《荒芜中栽花》中妳回顾很多澳门的文学作品,在题材或是创作的动机上,对《骨妹
》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徐──《荒芜中栽花》讲三个澳门女作家的一些故事,老实说,在监制找我去拍那部作品
前,我自己真的也很少看澳门的文学作品。反而是台湾或其他地方的文学作品,我还看得
比较多。其实不只是我,澳门本地的东西,得到自己或外来的关注度一直很少。直到真的
准备拍摄《荒芜中栽花》的时候,为了进行研究和访谈,才大量地看三位女作家的作品。
其实就像片名一样,你会发现澳门很多人默默在创作,不求回报。这三位作家就是这样试
著把城市的一些东西记录下来,这对我而言是一大启发。
──请跟我们聊聊剧中澳门与台湾的场景设定。
徐──台湾方面,会将主要场景设定在宜兰,是因为在剧情上希望选一个像以前的澳门,
步调较慢的地方,诗诗在那边可以过得很舒服的地方。她有一个对她很好的暖男老公,在
一个这么舒服的地方生活,却不知为何还是开心不起来。另一方面,因为九○年代的澳门
已经不存在了,当时的澳门是比较安静、没那么繁华的。为了重现当年的澳门,选景时会
刻意挑选较偏僻的街巷与小吃摊,比较宁静和怀旧的街角。但是,当场景呈现的是现在的
澳门,就会呈现出更为纷乱、拥挤与不安定的面貌。所以,其实是为了剧情需要选择场景
,企图做出台湾与澳门、今昔澳门的冲突与对比。
──这部片的演员表现都很亮眼,当初也曾看到妳在脸书上征求演员,请跟我们谈谈这
部片的选角过程。
徐──这部片原来是先拿澳门政府的补助,那时候觉得发行可能没办法做太多地方。所以
一开始只在澳门跟香港地区作独立的征选,等到后来我们将计画给天下一电影,也就是现
在的发行跟出品公司,我们才进行更大规模的征选。公司把剧本投给许多演员,看她们是
不是有兴趣。其中,很幸运的Gigi(梁咏琪)看了剧本之后,便爽快地答应下来。找到演
中年阶段的骨妹们很顺利,反而是找到饰演年轻骨妹的演员比较困难,我们花了更多的时
间,分别在澳门与香港做试镜。本来认为先确定饰演中年时期的演员,再选演年轻时期的
新演员,会比较容易一些,所以那时候Gigi答应了,我们好高兴,高兴归高兴,却发现
Gigi好高,所以变成另一个困难点。最后演年轻骨妹的四个女生平均有170公分,每次在
现场都觉得这些女生好高喔。
──另外发现很有意思的是,这些演员都来自不同的地方。来自异地的演员间如何培养如
同电影中骨妹般的姊妹情谊?
徐──对,这也很有趣,我没有故意这样选,但她们都刚好成长或来自不同地方。像饰演
诗诗的Fish(廖子妤)就来自马来西亚,饰演灵灵的Jennifer(余香凝)来自香港,金色
头发的女生是澳门的演员刘漪琳,另一位短头发女生现在在香港发展,但她其实是来自内
地的歌手,名叫陈蕾,电影的片尾曲就是她唱的。
来自异地、不同背景这点反而满好的,年轻的几个女生在开拍前都会先排戏,排戏也不只
是照本来,也会让她们聊聊天,有时候她们也会约来公司一起聊天打牌,希望拍出来的效
果真的像朋友一样。Fish跟Jennifer刚好属于同间公司,本来就认识,但也没有到这么熟
,拍片之后才变得很好。
──除了先前提到认识一群阿姨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导致妳选择“骨妹”这个行业,来让
大家更认识澳门老一辈彼此帮忙的义气?
徐──大概在九九年之前,可能是九五、九六年左右,来自不同地方的游客到澳门都会来
按摩,除了香港客人,也包括过境澳门前往内地的台湾客人,这个行业在当年很兴盛的。
但是最主要的,是我认识的那些阿姨真的很有义气,她们真的是一个姊妹有事情,其他阿
姨都会帮忙。这一点我觉得很像以前的澳门的人,人情味很浓烈,她们很有那个年代的代
表性。
其实香港也有骨妹这个职业,这个片名也蛮容易让人产生误会,因为香港之前有些类似片
名的影片,但都是偏情色一点的。“骨妹”这个字眼本身就带有一点贬意,因为她们的工
作在道德层面比较模糊,当时有点色情成分,现在色情的成分可能更重。但是,这也是我
选择骨妹的其中另外一个原因,她们对我来说很特别,但不是那种“特别”。她们其实都
是普通人,有些人会带有色眼光去看这些女生,这也是当时我觉得要把她们的故事拍出来
的原因。
──妳又是怎样更进一步地理解产业中的人事物与行规的?
徐──主要就是找这些阿姨出来问,后来香港编剧加入,他也跟我一起和阿姨们聊天。我
们会研究,譬如说像诗诗,她初入行会有什么状况、需要经过什么步骤,也会问她们当时
有没有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像是电影里面有一场戏,威哥请他们吃饭,是真有类似的事
情发生,当然那个客人也知道其他姊妹不是刚好路过,但那个时候大家都有钱,所以也请
得甘愿。然后她们也很好玩,会把姊妹都叫上,一起去吃一顿好的,我们听到这些有趣的
小故事,也会试着放进剧本里去。
──经你这么一说,很好奇哪些是真有其事的,譬如说是真的有人嫁到台湾吗?诗诗是个
孤儿这件事也有所本?
徐──嫁到台湾、嫁到香港,在回归之前那个时候真的很多。孤儿这方面比较没有,是特
别设定、虚构的;但是灵灵的爸妈在内地与她分隔两地,则是真有其事。
──其中,有一幕特别令人印象深刻,也就是澳门回归大家举著中国国旗倒数欢庆,却是
灵灵与诗诗诀别,从此不再相见的场景。想请问为何会将诀别场景安排在那样的时刻?
徐──这场可能是唯一一场,我在台湾写剧本的时候就这么想,而后来没有被改掉的一场
。虽然对白部分当然有再调整,但这一幕,真的是最初在我脑海里出现的场景,那时候没
有设定一定要是回归,但就觉得要是一个倒数、很开心的时刻,安排她俩分开。其实灵灵
是假装她很开心,对诗诗来讲,如果是在这么开心的情况失去重要的东西,对她的冲击性
就会更强烈一些。
──电影里有句经典的台词:“十多年了澳门都变了,何况是人”。算算妳离开澳门至少
六、七年之久,重回澳门,对你而言,其最具冲击性的转变可能是什么?
徐──首先是城市面貌的变化。在回归之前,澳门只有一家赌场,现在也不过十几二十年
,不到二十年的时间,整个城市就多出了十几、二十几间赌场。海越填越宽,为的是建更
多的赌场,为了发展,很多老店都没有了。但这对我来讲也不是最厉害的转变,我觉得最
具冲击性的转变,真的是人。
这是很大的转变。因为澳门真的是很小的地方,妳出去绕一圈一定会遇到一个认识的人,
但因为这些年的城市发展,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突然拉得很开,因为工作环境,赌场
改变了好多人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他们每天的生活都围绕着赌场打转。其实澳门人赌钱的
人不算很多,我不是说他们会去赌,当然有人会。是轮班让他们没有生活,每天就是看人
家赌钱,回家就是睡觉,醒来就去工作,自己的时间变少了。赌场根本地改变了澳门人的
生活型态,这对我来讲是比较大的问题。
──年轻一辈澳门人受赌场文化影响的状况如何?
徐──好处是现在网络的力量,现在澳门的年轻人会去思考这个问题。但是,赌场的工作
条件很诱人,很容易拿到稳定的薪资。问题就变成他们进去后就又被改变了。我觉得环境
问题使然,居住于澳门的人在潜移默化之下选择也受到局限。因为当你的朋友很容易拿到
四、五万块台币的薪水,而你可能因为别人眼中一些很无谓的坚持,就只拿个台币一两万
的薪水,然后慢慢地因为家庭、生活压力等原因,你就会被影响,改变原来的选择。
──这部作品一开始拿到澳门文化局的长片补助,后来又陆续得到许多香港业界人士,像
是邓维弼、丁云山与廖婉虹担任监制,银河映像的欧健儿也来协助编剧的部分,台湾方面
也得到了一些帮助。请问是怎么样慢慢找到这些资源的?
徐──那时候很幸运。我这部片的监制之一丁云山,是我在香港念硕士的老师,那时候拿
了政府的补助,我跑去问老师的意见。我原来也没想过要找明星,觉得小小的也可以做,
澳门独立电影很多就是拍完在澳门放几场,然后就没了。老师问我说,你想不想让你的电
影让更多人看见,我回他,那是当然。他开始带我去香港的电影公司,一家一家敲门。他
们有比较完整的发行制作经验,如果他们愿意帮忙,不只是钱的方面可以解决,也可以让
作品被更多人看到。
澳门有很多年轻导演,我们正在继续努力。但是澳门的市场绝对不够大,没办法在本地消
化生产一部电影的成本预算。所以势必要寻求异地的合作,有些朋友会从内地拉一些资金
进来,有些会从欧洲,像是葡萄牙,或者台湾,我们都在找办法,让在澳门拍片成为可能

──这让我又想到在“荒芜中栽花”的精神。你认为澳门的电影产业和导演,有什么样的
特色与潜质,是可能让你们在相对匮乏的资源里,做出不一样的,富有地方色彩或个人特
色的作品?
徐──澳门的文化底蕴是特别的,却有很多地方还没有被呈现过。很多人来澳门取景,但
是澳门的“人”却还没有被好好认识,他们对很多事情的看法跟香港人是不同的。除此之
外,有很多来自葡萄牙的朋友都还在澳门,葡萄牙人在澳门殖民这么多年,对于澳门人的
影响是很深的,这些东西都还没有被呈现到影像上面。
──《骨妹》是怀缅过去的澳门,听说妳的下一部作品想以今日的澳门社会为主题。可以
跟我们聊聊新的拍摄计画吗?
徐──其实我想做的,就是刚刚提到跟赌场有关的故事。之前当然也有很多以赌场为题材
的电影,比方说《赌城风云》之类的,但那些不是在讲城市的事情。像我刚刚讲的,澳门
七、八成的人都做赌场相关的工作,不一定是发牌,也有许多做清洁或接待工作的需求,
他们支撑起整个赌城,却也都是普通人而已。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然而,像我刚刚说的,
赌城的生活型态深深影响了他们。我还在思考,一个人进去这样一个环境,接触的人重视
的都是钱,那他会变成怎样的人,所以,我的下一个题材希望跟这些有关。
作者: joylach (戀花症候群)   2017-07-05 20:58:00
先推不踩雷
作者: cahdy (Kaya)   2017-07-09 11:55:00
作者: mytho (No day but today)   2017-07-09 14:03:00
推"想强调一些无关标签的东西。她们两人之间就是有爱,但她们错过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