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见面大家好!我是在本板潜水高达四年的深海鱼
自从被同学推荐TLW当作英文教材而跌入坑底后,我就成为本板的忠实观众
奈何批踢踢的操作技巧实在太高深,我的文笔也不足以好好发些心得跟大家打招呼,就选
择默默爬文啃众位板友的观影讨论。
而我今天终于鼓起勇气来发文,实在是因为Carol真的太美了!
根本深水炸弹的强度将我炸出水面!
所以真的很想跟大家讨论心得,毕竟每个人在看电影当下会着重的地方不尽相同,可能有
很多细节是我疏忽掉而想跟大家请益的,我也好奇不同观点下所解读出多元的意境与隐喻
。
以下是我的分项观影心得(有点长)
希望有共鸣或是不同观点的板友能够一起来交流!
--------------------------------
一、两位主角相恋地如此顺遂
我之所以说顺遂,不是认为她们的爱情没有阻碍,而是认为她们会相爱是如此理所当然。
从行为及台词所塑造出的角色性格,让两位主角对彼此来说异常地闪亮而迷人,她们会相
爱绝不是意外。
Therese是个渴望自主的人,她上班不戴圣诞帽,甚至跟客人老实说自己不喜欢洋娃娃,
可以看出她是个坦白而忠于自我的人。当Richard提议去欧洲时她没有任何反应,被问是
否想结婚时也回答不知道,甚至说出自己连午餐要吃什么都不知道,这不像是没有主见而
是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毫不在意。之所以说她并非没有主见是因为她对待Carol就是执
著而积极的,每次的邀约都欣然答应,也将努力存的钱拿来旅行,并对Richard说着她从
未像此刻如此清醒,她从未如此清醒地意识到她着迷于某个人。
Therese第一次见到Carol是被她的高贵优雅所吸引的,这样的贵妇在百货公司似乎很常见
,但1950s会在柜姐前下意识地拿起菸来抽的贵妇应该就只有她一个了吧,而这时Therese
放松地笑了并跟她聊起来。我想那当下就是着迷的开始,Carol的美丽自信且无所拘束似
乎可以作为Therese向往女性自主的投射,自此逐渐被吸引而陷入爱情。
而Carol在初见时发现Therese的视线后主动靠近,而后留下手套、午餐邀约、午餐时装作
不着痕迹地引诱,都可以看出她对自身魅力的自信及主动,从午餐那幕也能轻易看出她对
同性爱情的熟悉自如。然而至此我认为都只是Carol感觉到Therese对她感兴趣而想进一步
接触试个水温而已,实质上被吸引的开始应该是在她提出到自己家玩的邀约时,Therese
爽快地答应了。在那个战后初期的年代,虽然经济繁荣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及互动却
还是极为压抑的,更何况Carol与Therese之间有着社会阶级及年龄的距离,但Therese就
像直白承认自己对Carol很感兴趣一般爽快地答应要去对方家,也难怪Carol会认为
Therese神奇地像凭空出现的女孩。
我认为两位女主角在生活背景、社会阶级、年龄的种种差异,都是让这两人对彼此好奇而
不断靠近的重要原因,但这段感情能有美好结局的决定性要素是她们对于这段感情的坦然
而无所畏惧。我印象深刻的是两位女主角在不同的场景都说出了同一句台词"我不害怕"
,当Therese问Carol跟她在一起觉得安全吗?Carol回答"我不害怕",我不害怕跟妳在
一起。所以Carol在听证会上不否认录音内容,甚至对丈夫喊出"我们不是丑恶的人"。
当报社朋友问Therese是不是因为亲了她而让她有所介意时,Therese直截地说"我不害怕
",对于感情我不会害怕。所以在Carol对她提出住在一起的复合邀约后,即便她曾故作
冷漠又犹豫不决,还是在派对中想起初见Carol的心动而鼓起勇气再次投入这段爱情。
二、讲述爱情的艺术
其实我对于电影艺术并不熟悉更不专业,但导演Todd Hayness将抽象的爱情具体化的功力
实在是让我惊艳不已。开场的长镜头中,流畅的运镜带出的虽是人来人往的纽约街景,但
这里的配乐opening给我一种流沙似的吸入感,又如漩涡般地要将情感吸入直至饱满而溢
出,这个开场好像直白地宣告这是一个爱情故事,我觉得漩涡就如同fall in love的坠入
感。
而在两位主角开车进隧道时也有爱情具现的效果,我觉得这里可能是采用Therese的
视角,周遭影像模糊、心上人的动作慢速拨放、她的声音也钻入心中低回,有种初恋般坠
入不真实却浓烈的梦幻。
另外不得不谈的是摄影上大量采用窗户、玻璃、水滴、光晕,水滴及光晕映在窗上的模糊
效果,很容易连结到爱情朦胧而美丽的印象。而镜内视线穿透玻璃等介质的凝视就好像隐
喻了两位主角跨越所有距离也想接近对方的渴望,尤其在Carol去听证会前在车上看见
Therese过马路的场景,Carol被越载越远然而视线却是不断追逐著Therese,我在这里感
受到的心痛其实不亚于Therese对着电话喊出两句"I miss you."那一幕。
三、开头与结尾的呼应:与Brief Encounter(1945)
1945年有一部英国片叫做Brief Encounter,中译片名为"相见恨晚",导演David Lean
在开头结尾采用的前后呼应手法可视为经典,而我有幸在高中时先看过这部电影才能在观
看Carol时多接收到一份额外的感动。Carol的开头结尾场景呼应与Brief Encounter如出
一辙,对话被打断及主角离席前的搭肩更是明确而美丽的致敬,然而两部片处理的视角转
换却对我作用出极为不同的效果。
Brief Encounter一样是以第三人打断两位主角作为切入点,男女主角紧张的眼神及女主
在男方匆匆离席后的心神不宁引发观众的好奇心,随后整部片便透过女主自传式的口白倒
叙出男女主原来是婚外情的发展过程。直至片尾重复开头的场景时一样采用女主独白出婚
外情被撞见的不安、永别饭局被打断的无措、陪笑时不由自主的分心、追出餐厅而未果的
遗憾。这样的叙事方式使得前后呼应成为一种悬疑解密的手法,我观影当下想着"难怪是
这种神情,原来当下她的内心情感这么复杂""啊,忍住不哭跟抑制自己追出去该是多么
努力才能办到呢?"
而Carol前后呼应的方式对我来说则达到了突显两位主角变化的效果。开场被第三人打断
时,镜头着重于Therese的侷促,她的眼神在与第三人对话的同时不断飘向Carol,就像试
图终止对话转回关注Carol却无从下手,当Carol提出要离席时更追问了"妳确定吗?"
Therese想继续与Carol谈话的渴望对比Carol从容地离开,蛮符合电影前半段由Carol优雅
而自信地引导Therese亦步亦趋陷入爱情陷入欲望所展现的互动关系。
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Carol因为女儿受制于夫家的压迫显得越发单薄脆弱,在旅行时不
告而别后更对Therese多了沉重的愧疚。Therese则是在Carol与朋友的鼓励下,可能也像
失恋后的重生仪式般,投入了报社的摄影,工作中的她显得自信而专注,完全不见在百货
专柜只是混口饭吃的心不在焉。当片尾重现两人饭局时,镜头转而着重于Carol对Therese
委婉请求的低姿态,想想她如当初询问是否一起旅行时问出的"Would you? "却收到截
然不同的回绝后,她故作从容地说那就这样了,却在短暂的沉默及互相凝视后脱口说了"
I love you."就我看来这是非常卑微的姿态,说出我爱妳的当下就像毫无保留地任由对
方处置你的心意,所以在视角转变之下,片头片尾虽是相同场景却像两个角色相互地位的
交换。
有了这样的对比后再去看第三人打断后的变化,我几乎在当下就确定这部电影一定是
happy ending,因为Therese刻意武装的冷漠被意外打破显现出内心真实的侷促,而Carol
的从容也只是有了外人在场而被迫转为高贵优雅地退场。当Carol的手触碰Therese的肩时
,就像许下"我会等妳"的承诺,就如同她在旅行分别留下的信中想请求对方等待却没写
出的心意,而Therese在那瞬间闭起双眼感受久违的接触及温度,也表现出了细腻而强烈
的依恋,所以这两位怎么可能就这样分别呢?即便Therese在派对跟同事要酒或是跟狂拨
浏海的女士眉来眼去时,我也只有一点点点点地动摇过信心而已哈哈
--------------------------------
呼!一股脑地写了一大堆,希望各位没有看得太吃力。
虽然好像没成功表达出这部电影的魅力有多强,但我真的推荐这部片要到电影院看看,配
乐很美,摄影很美,两位女主角更是美到翻过来又翻过去
但是我强烈建议不要坐太前面,因为演员的出色演技大多在各处小细节上,手部动作、视
线转移、眼神变化都是瞬息万变的,离萤幕太近根本来不及转移视线观察到全部细节。但
也不要坐最后一排,因为Cate跟Rooney当然是要越大越好!
强烈建议二,当有Carol丈夫出现的场景时要做好音量变大或是些微出戏的心理准备,因
为该演员诠释的方式偏向夸张,让我联想到舞台剧的演出方式。
多话的观影心得到此,感谢有耐心看完的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