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球技进入到中等,难免想多了解一下球拍的参数与球线的特性、
磅数的选择,让自己的拍子能够打得更顺手;
尤其前一阵子常常出现力道收不住,打出界的现象,
所以也来看看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最相关的因素有两件:
球拍的硬度、穿线的磅数。网络上看了相当多的文章,
结论是拍框偏硬的,power大;拍框软,power小。
至于穿线磅数轻的,power大;磅数高,power小。
虽然这是实际经验可以得到的结果,但是起初我总是想不太明白,
磅数拉高应该算是”硬”吧?那为何拍框愈硬power愈大,
但线穿得愈硬却是颠倒地结果呢?
刚好手边有本高中物理课本,终于让我找到答案了。
记得爱迪达曾经有一款跑鞋,鞋垫长得很像保丽龙,
该技术强调一颗球掉落之后,可以回弹到比正常地面高很多的地方。
我们说这种碰撞较接近“弹性碰撞”,以下用情况A来称呼。
至于掉到一般硬地上,回弹的高度就很低,称为“非弹性碰撞”,简称情况B。
但早期还有另外一家鞋垫的技术,是强调鸡蛋掉落在上面会零反弹、不破裂,
跟黏住一样,称为“完全非弹性碰撞”,就叫情况C吧。
基本上穿线磅数的高低会决定你是A与B之间的哪种。
磅数低,愈接近A;磅数高到极致,也只接近B,不会有C的情况发生。
线的种类也有关,像是羊肠线就偏A,硬线则偏B属性。
然而拍框硬度却是在B与C之间徘徊,不是说拍框不会回弹,
而是回弹太慢、球早就离开了。所以硬框就接近B,软框则接近C,
有人描述打球时”球太黏”、”不出球”,大概就是太偏C了。
照这样的结论,力气过小的人(连过网都有困难的),
就选择硬框、穿低磅又强调弹性的球线,一下子就能打过去;
阿如果是我的症头,力量容易失控,那可考虑软框、硬线、高磅的组合。
不过啦,通常大家不属于这两个极端,所以求中庸的话,
软框可配弹性线、中低磅;硬框配咬球线、中高磅,
只是个人觉得硬框加高磅感觉颇震,如果拍身没有做一些避震科技的话,
会比较不苏胡。
(拿硬框与软框的挥拍幅度有差,也要参考自己的习性来选择)
只是,上述的高磅与低磅是在拍框的建议磅数之内来描述的,
如果低磅低过头了,或是家里一放几十年没换过线那种,
球线感觉”松松的”,相信会类似足球被打门的网子一样,
直接偏向情况C啊….
不信邪的我今天将两支球拍分别降低与升高磅数,看看是否如预期般?
果然,高磅打起来顺好多,不用再担心自己粗手粗脚了!
而低磅那支GG,我用很轻很轻的力量碰一下而已,有时还是会出界…
唉,浪费了四百块,不过有实验有真相啦。
作者:
mcan (七窍生烟)
2016-02-29 20:48:00一楼写得好好!!虽然一直有大概概念,但没那么清楚过
我现在是陷入硬线还是软线的困恼 硬线有很好的速度及POWER 软线(NXT)有极端的舒适、Q弹的手感及控球 但我曾经多处手伤应该乖乖用软线的 但硬线的POWER及球速真的让人不想舍弃 但我又不想混搭啊
软线跟羊肠的话,很多都超过60磅,甚至70磅,一般我们穿到60的也有,硬线大概不会超过56,老费穿羊肠算低的了,直线羊肠+横线alupr,横线是硬线应该更低磅
作者:
lane34 (甜甜的)
2016-03-01 11:00:00我怎么记得Fed现在磅数4x? @@ 换大拍以后好像有再拉高一点子母线就是为了将软硬线的优点结合起来 但磅数跟穿法就需要多加尝试了 现在硬线技术进步不少 跟软线的差距变小耐用性又高很多 可以参考看看 但软线的手感还是无可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