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关于国小数学的一个迷思概念

楼主: shizuokaness (甜柠檬)   2014-03-05 19:57:05
我看到一篇关于数学教材教法
小学生数学迷思概念
他写道:
利用关键字解题
如:合是加起来,久了之后,题目只要出现合
就用加法
出现相差 就用减法
出现几倍 就用乘法
出现平分 就用除法
为什么这是一个迷思概念呢?
我当然知道这是一个迷思概念
尽量不要这样教学生
但是这个规则在什么时候会被破坏
什么时候合 不是加 什么时候相差 不是减
可以请各位先进举例说明吗
感激~
作者: shiv (shiv)   2014-03-05 22:08:00
甲有4元,甲和乙合起来共有10元,请问乙有几元?
作者: ssg0722 (小龙猫的马麻)   2014-03-05 23:18:00
基准量跟比较量的时候 题目的合跟差有时适用乘除法的喔
作者: kromax (kromax)   2014-03-05 23:46:00
这是简化教法 太机械式 没有思考 应该考虑上下文才周全真懂 还有国小数学很多是国语(逻辑)问题 不是数学问题小学数学一定要具象化生活化(后抽象才运算快) 小孩不笨 多吃三颗糖少五棵樱桃 他们都有概念跟"感觉"只是算不准
作者: jonathanmeow (喵)   2014-03-07 00:04:00
就是并非全部的题目都可通用 有一些学生就会写错算式这次错就算了 结果口诀太熟悉一直改不过来的也有不过资源班的老师分享就说对他们的学生而言 偶尔有一些题目还是要用关键字教学 此外1f的例子虽然是反例不过毕竟他问题不是问“总共有几元” 虽然题目出现共但应该也还是容易区分..如果像是乘法题要算总共 那可能也会有些问题产生 除此之外 之前老师们讨论关键字教学时 发现“时间”教材好像还挺多反例的 “九点三十分开始上课到十点十分下课 请问上课"总共"几分钟?” 那如果太根深蒂固的学生就惨啦~ 对了呼应1f的例子 其实关键字在逆运算时好像几乎都会破功这样...我还是会教一些关键字 像“倍”好了 他一定是“乘”但关键在于谁乘以谁 然后要先列式再去想怎么算这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