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TKB5566 (我们的元首阿道夫希特勒)
2022-08-28 16:25:14就事后来看,国军进入东北,然后东北国军在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全军覆没,国军就此失去
与共军抗衡的能力。
那么国军是否应该撤出东北,或是打从一开始就不进东北,集中兵力于关内呢?
若国军不进东北,先不说国民党内各势力坚决反对,因为战时各方势力牺牲不少,战后各
方势力要来接收战果的要求就愈大,东北拥有日本遗留下来的各式建设,这是个大肥肉,
人人都不想放弃,国民党政府将东北三省改为九省,就是为了酬庸各方势力,政治上国军
不能放弃东北。
经济上国民党也希望东北的工农业产出可以挹注国库,所以经济上也不能放弃东北。
再说若国军不进东北,共军也就可以从东北释出大量兵力到关内,一九四八年辽沈战役前
夕,东北共军规模多达一百万人,这么巨大的兵力投入关内,国军其他地区压力也会更大
,不一定对国军较有利。因此东北是国军必进之地。
既然国军一定要进东北,那对国军而言最好的战略是?
这就要谈到共军的物资与后勤:物资分两种,直接物资例如枪砲与民生可支援战争物资例
如粮食、棉衣。后者是苏联有援助的,前者则很少。原因在于,当时的苏联也怕美国,在
二战刚结束的当时,苏联很怕美国会想跟他打第三次世界大战。因此双方在从欧洲到亚洲
的很多地区,都是彼此克制的,或是说有对等默契。也即,如果一个地方,英美没有直接
给军援,苏联也不给。如果苏联给军援,那么英美也会给。你不直接介入我也不直接介入
,你介入那我也介入。所以蒋介石一直很想证明给美国看,苏联有在军援中共,这样就能
说服美国军援国军,但一直都没有证据,没有证据的原因之一,就是苏联确实没有公开支
援中共,最多就是悄悄的支援。到了一九四八年,苏联才开始卖给中共一堆机床设备、炸
药这些介于民用与军用的物资,此时仍然没有直接军售。
美国也是这样,因为苏联没有明显军援中共的情况下,美国也是找不到理由公开军援国军
的,因为美国同样怕自己因为这样介入中国内战,引来苏联公开介入。
当时美苏都一样不知对方虚实,苏联怕美国,美国也怕苏联。
根据共军在一九五零年进入韩国作战的武器来判断,苏械是零,大部分是日械步枪、轻机
枪,部分是美械冲锋枪、轻重机枪、迫击砲。
从这可以得知:苏联占领东北后,移交给中共的武器,以轻武器为主,重武器几乎没有。
在后来的三年(一九四六年到一九四九年),苏联也没向共军提供多少武器。
另外就是,苏军从日军俘虏到的武器其实也不多,因为当时的关东军已经是具空壳,因为
关东军被大量抽调到太平洋,所以关东军武器不足,库存也不多,甚至在日军编制满员的
状态,七十万人也只有三四十万支步枪,这数字比国军接收日军的步枪数量还少,国军接
收到接近七十万只日军步枪。
甚至,关东军在当时飞机是坏的,战车没几辆,枪械也不足。因此共军到底接收到多少日
军武器是很让人怀疑的。
苏联对中共的支援,一是物资:粮食、棉衣。二是对伤员的救治。而且既然不能公开支援
,不能苏联人自己跳下去支援,那么就利用第三方,透过这个第三方掩饰苏联的支援,这
个第三方要有中国人,可以让苏联推说是中国人自己支援的,所以很多物资是运到这个第
三方,然后再运给中共。而且这个第三方最好自己还有工厂,可以自行生物资,这个第三
方就是大连。
从大连转运的物资,可以经过北朝鲜,抵达中朝边境口岸,然后物资再从这里送往各地。
而且不只物资,大连本身也有兵工厂,所以这个第三方还可以有支援武器弹药的的能力。
甚至,大连的物资还可南下转运到山东半岛,支援山东共军。
所以,国军若要切断共军的苏援,最重要的是切断大连对外的联系,其次是切断中朝边境
。因此在一九四六年中,国军的战略必须是指向南满,除了确保沈阳周边,像是鞍山、抚
顺的工业产能之外,也要打到中朝边境,像是安东、通化、临江等地,长春、吉林在当时
并不是重要的目标。长春虽然是满洲国首都,但是本身不是军工业的重心,而是民生工业
。而且长春四周无险可守,这样就得派出大量部队才能守住,对兵力本就不足的国军来说
这非常重要。
这是国军可以做的目标,若是采用先肃清南满的战略,则可让东北国军有稳定的后方,日
后要北进或是南下支援华北都相当有弹性。更何况东北对共军也是新的地盘,共军尚未在
当地培养出游击队、地下党,东北国军完全可以集中全力对付南满共军,所以不管在经济
还是军事上,南满都是国军必须打下来的。事实上南满做为东北共军、山东共军的补给点
之外,甚至如果可以的话还能支援华北、西北共军,因此无论如何国军都要打下南满。以
上是一九四六年东北国军战略的部分。
但国军与国民党不依照这个战略来走,而是将作战目标,设定是中共政治上的中心,像是
延安、哈尔滨这些城市,国军不愿放弃这些目标,坚持分兵到易攻难守的长春。因为这样
,错失了夺回整个南满的机会,共军在南满始终保有一定战力,可以和北满共军互相搭配
策应,国军打南满,共军在北满突击国军;国军打北满,南满共军又出击支援。过程中共
军发挥了其擅长的运动战,一步步吃掉国军部队,一开始一个师一个师的吃,后来变成一
个军一个军的吃,东北国军为维持局势,不得不从华北抽调部队,这样东北是勉强守住了
,但华北因为这样兵力不足,失去了石家庄。
东北国军不断被消耗,华北国军被牵连而兵力不足,但国军又只能靠收编地方伪军、保安
团甚至是拉夫来从军,因此战斗力进一步下降。局势对国军愈来愈不利。
国军的战略必须是这样,那么国军的心态又该如何调整应对?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军投降后,国共之间展开了争夺日占区的竞赛,国军在安徽就
有桂系的部队,照理讲应该可以在几天内接收南京、上海。但是蒋介石不可能让非嫡系的
部队接收南京上海,直到九月初才从西南调来嫡系部队来接收南京上海,但这时共军已经
强行攻破日军还在驻防的山海关,进入东北了。其他地方也是一样,各军头都要回到自身
的地盘去,这样一阵转移,损失了不少时间,国军在十月中才接收北平天津,十月下旬到
达山海关,国共之间到达山海关的时间差了两个月,完全无法阻止共军进入东北快速扩张
战力。
这还没有算入苏军对国军的阻挠,若是将这因素考虑进去,国军在东北是非常不利的。
共军在苏军占领东北期间,接收了很多东北的工厂,又接收到一批来不及撤退的日籍技术
人员,这个技术人员有军工有军医专长的,这让共军可以在短时间内强化自身的军工、军
医体系。共军等于有日军专业人员的加持,而且共军在一九四六年,有一百二十万人的规
模,这跟一九四五年在华日军的数量差不多。因此对国军而言是必须要将共军等同于日军
看待的。
但蒋介石、陈诚等人并不这样看,他们还是把共军里解成抗战前的共军,认为素质并不怎
么样,蒋介石抗战期间接受美国人的支持,将自身嫡系部队的规模扩大成战前的三倍,这
让蒋介石更加轻敌。而且更糟的是国军一直不知道共军的基地在哪,甚至以为共军跟流寇
一样,是打到哪补充到哪。
除了战略、心态上,经济上国民党有方法调整支援吗??
在经济上,当时的中国工业产出只占全国经济产出的百分之十,也就是说当时的中国就是
个农业国家。只要有一定量的粮食即可支持一定数量的钞票货币的信用,这就阻止了国民
党恶性通膨的影响到自身,而中共占领区大都是农村,大量的粮食足以支持共占区的经济
。
国军占领区一样有农产地,但是其控制力受抗日战争破坏,又有共军游击队骚扰,这让国
民党使用粮食确保货币价值的能力大打折扣,而且国民党也没有贵金属来维持货币价值,
更没有信用,这点只要看到国军占领区内有能力的人都是用黄金、白银、美元来进行交易
就知道了,虽有部分美援来的物资,但这些物资排挤了国民党占领区内生产的物资,国民
党更没有方法确保货币价值。
既然回复生产力跟美国直接金援才是恢复经济,压制恶性通货膨胀的方式,那国民党只能
进设法将仅有的资本投入生产,但是比起恢复生产,投资特定商品或黄金、外币进行套利
来获利要简单多了,恢复生产的成本太高,于是大量热钱涌入投机市场,生产力更不可能
恢复。而美国直接金援的部分,因为美国不愿意过多介入内战而引发苏联干涉,而未能实
现。
这还没考虑国民党内部贪腐的部分,若将贪腐考虑进去,通膨变的更加可怕。这些贪腐连
同大量热钱投机套利的行为,一直要到共军进入上海、重庆等国民党的金融重镇后,以中
共政府介入告终。
所以综合以上所述,国军与国民党在战略、心态、经济上皆犯下大错,东北国军的失败乃
是意料中之事。
作者:
sp89005 (åµ ~ Arioka Arashi )
2022-08-28 16:45:00这是你自己的文章吗? 还是转录
作者:
sp89005 (åµ ~ Arioka Arashi )
2022-08-28 16:57:00因为板规有如果是转录要加心得20个字 不过如果是你自己消化整理之后的文字的话是没问题的 怕你触犯板规才问一下没事 !!
太长说到东北就想到关东地方然后就想到关东煮...反正国军就败了 丢掉中国的主权检讨干嘛还有机会打第二次吗
作者:
forent (为何那么爱睡觉呢?)
2022-08-28 20:44:00现在已经有人开发军阀电动了,只要弄帅点带点史实很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