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XXXXHAY (四叉稻草)
2018-07-02 23:38:16<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贾德戴蒙,1998
读后心得
一个人类群体的发展受相当多的因素影响
宏观来说可大致分为四类:与敌、友邦的关系、政策适宜性、人民习性与环境性质
若将人类群体发展的时序往前推至现代科技尚未形成之时
或是个别人类群体发展的初期阶段
四个发展因素的优先性便会凸显出来:
‧环境性质影响物质资源的生产条件和人类生活时序,塑造该地人民习性
‧人民习性揉合为社会组织的结构性,进而影响社会组织决策的逻辑和机制
‧多个社会性的人类群体接触并交互作用,因彼此差异而产生敌我之分
由此而论,环境性质是影响人类群体发展的根本性因子
良好的生存环境包括:
‧宜居宜耕的气候
‧宽广的可耕地
‧多样性高的生态圈
‧可驯化且适合圈养的生物
‧条件相似而适合族群扩张迁徙的区域
‧与外界其他群体交流的机会
人类聚落的发展由采集狩猎演变为农耕社会是演化上的必然
由人力捕获转变为人力辅助自然力培育
更高的热量生产效率和更低程度的热量浪费
使人类能有额外时间利用于研发先进技术和囤积资本
这一切仰赖生物驯化的多样性和容易性
生活空间的大小也决定了农产与人类共生的比例
其次
环境条件相似的平行传播,给予人类聚落扩张的机会并产生基本的领地概念
当领地概念与可分配的生产过剩资本出现在人类群体时
原始的社会结构便形成了
人类开始进行专业化分工,多角化发展生存技能
并且由分配资本得当和技术精进的个人或团体担任领导者
指挥整个群体的生产
当人类群体发展至此,意识到外在尚有更多的群体时,便开始有了贸易、合作与侵略
上述便是上一次冰河时期到西元后十五世纪的概况
欧亚大陆西侧的人类显然得天独厚的拥有极度适合发展的环境性质
全境无极端气候区,深入大陆内部的平原加上西风与暖流
人类的生存空间在此拥有无论是纬度或经度的最大化
当地原生物种因彼此资源分配具明显差异而极易驯化
外来物种平行移入至此因气候适宜也皆有适应良好的亚种
欧陆西南部地中海北岸促进航海技术的研发,使得邻近陆块更为易达
贸易促进技术和文化传播的结果,便形成比新世界更具竞争力的人类群体
同时期的美洲、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澳洲并没有那么幸运
仿佛板块在五千万年前与现在配置大致相同时
便抛弃了未来陆地上这群人的竞争机会一样
非洲就算拥有培育生命的优良条件
也因为过度竞争的生态系和地域,让人类仅能形成游离破碎的群体
在未来的数万年未能组织可与欧洲匹敌,完备强大的人类社会
美洲除了发展轴为南北向,扩张性不足之外
移入美洲的人类有严重的基因瓶颈效应
即使在尤加敦半岛、祕鲁和墨西哥山地有规模庞大的人类社会
依然不敌旧世界的科技发展与疾病适应性
澳洲更是如此,环境条件相较前者更为贫乏
当今社会发展的根本依然是自然环境
人类终究是生物,社会的成型必然无法与此脱钩
在都市化迅速的今天
无论是领导群体的决策者,或是身为社会基本构成的人们
都应以更为环境优先的角度,慎思自然资源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