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情] 可不可以你也刚好喜欢我?

楼主: zigzag (Ζ)   2016-04-16 19:09:44
谈到刻板印象和歧视,我一直很想说:
重点是在要了解并尊重“个别差异”,而不是一直把人分类贴标签。
刻板印象是一个很容易形成的心理现象,
据心理学理论的说法,是因为这种现象在大脑运作上很快速很有效率,
有助于快速判断情境并做出趋吉避凶的决定。
但是在社会结构与文化交流、文明发展如此高度且复杂的现在,
简略的刻板印象其实已经不大够用,而且反而容易导致误判和错误的处理方式。
再者,我们有很多刻板印象也不是在真正接触他人的过程中形成,
反而是先从社会灌输的观念中习得,
例如媒体、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他人转述。
教育与媒体固然是维系社会体制规范、巩固社会秩序的重要媒介,
降低纯粹试误学习(trial and error)的代价,
但也容易成为掌权者集体洗脑的优良工具。
(试误学习 trial and error:
靠着实际犯错回头修正行为而学得正确方法的学习方式。
大多数身体技能需靠试误来学习,例如学走路、骑车、开车、各类运动等等,
但有些行为错误的代价很大,例如开车。此外有些心智技能也是需要试误学习的。
除了试误之外,其实我们还会透过观察与模仿来学得新事物。
例如,我们看到别人做了一件事受到称赞,那我们就学会了这个连结、这个概念。
一般来说,学习过程多半是结合了观察模仿与试误学习而成,
比如说,我们还不会骑脚踏车时就已经知道骑脚踏车是什么样子、什么姿势了,
但要真的会骑,还是得亲身练习才行。)
回到主题。所谓尊重个体差异,意思是说,
不要执著在什么科学事实或统计数据。
就算全世界80%的女生语言能力都比男生好,
就算75%的女生空间感真的比较差,
就算65%的男生体力比女生强,
那又怎样?
这只不过是一种常态分布而已,又不是绝对值,
也不能完全代表你面对的这个人。
在心智能力上,真正有科学研究证实的性别差异,只有语言能力和空间感,
另外,体能强度与攻击性、较劲行为,是受雄性激素(睪固酮)的影响。
再说,现在文明这么复杂多元的环境之下,
环境因素造成的差异远远大过了天生差异,
比如说城乡差距,比如说,生在美国纽约曼哈顿跟生在非洲肯尼亚贫民区的差异。
比如说生在日本的女性与生在芬兰的女性。
为什么?因为文化价值观和社会环境提供的安全性与资源丰富程度,
长期影响个体的成长方向。
再说,体能是可以透过训练而增强的,
语言能力和空间感等种种心智能力也是可以学习的。
一个从来不运动的男性和一个长期持续运动健身还会防身术的女性相比,
谁的体能比较好?
所以,外表、性别、国籍种族等,是一些中立的、毫无价值意涵的差异,
不应该成为各种价值、道德、能力的判断标准。
甚至有些很细微的事情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刻板印象,阻碍了我们进一步的理解。
比如说:嚼槟榔、讲台语或台湾国语、去夜店、动漫宅、CCR、人情味……等等。
另一个重点是:人是会学习、会思考的生物,请不要放弃这项能力好吗?
套句乡民用语:大脑是很棒的东西,希望每个人 (ry
请不要让刻板印象绑架我们的大脑。
常见容易引起争论的一些生活性别议题有:
约会AA制、婚前性行为或一夜情、家事分工、婚后婆家与娘家之争、孩子跟谁姓等,
我觉得问题要分成两个层面来谈。
第一个层面是社会价值观,也就是会涉及性别刻板印象或甚至是父权体制的层面。
第二个层面是个人层面,就是约会男女双方、结婚男女双方或两个家庭之间的问题。
就第一个层面来说:
一味要男方出钱请客、婚前守贞、男主外女主内、婚后婆家就是我家、孩子跟父姓,
这的确是父权价值观,为了维系父权体制运作而定的规范或潜规则。
但就第二个层面来说,我觉得双方谈妥了就好!
重要的是双方都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自己选择这么做是出于什么合理的理由,
彼此透过良好的沟通达成协议,这样不就好了吗!
比如说:要是女方跟原生家庭本来就处不好,早就离家独立生活了,
干嘛婚后还要逼她跟娘家密切来往?
如果女生很会赚钱,男生是soho族收入不稳定或待业中,女方出钱也有问题吗?
有必要被说成养小白脸,倒贴吗?
假如男生的专长是符合社会期待的好工作铁饭碗,薪水条件很好;
但女生的兴趣或专长是较不符合社会期待、冷门、薪水较差的工作,
难道为了要在经济上"平等",女生就也该去找高薪工作而放弃兴趣吗?
不是说只要父权体制的规范都要反,为反而反,都不准做,
而是要想清楚这些既定文化规范背后的逻辑是不是符合真实,
抛开那些不符真实的部分,双方重新建构出最符合两人需求的做法,
无论这个做法表面上是不是遵循父权规范都无所谓,
最重要的是符合双方的个别需求就好了。
职场上也是。
同工同酬诉求的就是不要再依性别或种族这种无关实际能力的特质给予酬劳,
而是要依实际工作能力效果来定。
只是,在要求这点的同时其实还要审慎评估会不会造成齐头式的假平等,
也就是说,一味求工作绩效,
而忽略了工作职场环境、规定与体制等所造成的隐藏式的起点不平等。
比如说女性品管员只要坐办公室打电脑,男性品管员要跑现场爬上爬下,
到底是该位女性品管真的体能不足,但相对而言资讯管理能力很强,
比起该位男性品管员更适合用电脑工作,所以采取如此分工?
还是由于主管的刻板印象造成?这是可以深入去理解探讨的。
同理,男仓管薪资比女仓管多2000元,究竟是性别刻板印象造成,
还是女仓管的工作量真的有比较轻?而这个较轻的工作量是公司规定还是个人因素?
仓管员是否可以依据自己的工作表现争取合理的调薪,而不是被性别条件约束?
平等的社会,或者说,没有歧视的社会,或许是个不可能存在的乌托邦,
庆幸的是,有学者专家指出了刻板印象这个问题的存在,
让我们了解自己的思考盲点,而有机会跳脱现状来思考。
社会科学(包括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等)的研究有个很有趣的地方,
就是研究对象(人类社会)会受到研究知识的影响而改变,进而造成理论不再适用。
例如,当米尔格兰的电击实验和金巴多的监狱实验发现人服从权威的程度有多强,
当费斯汀格发现了认知失调现象(人原有的理念会因为做出矛盾的行为而改变立场),
当现代许多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容易被说服的环境条件之后,
然后人们学习到了这些知识,了解自己的心智运作模式,
就有可能透过反思而改变自己的思考模式和决策。
当这些知识够普及之后,大多数人就较少做出这样的行为,
这些理论也就不再具有预测的效果,换言之,也就变得不准了。
 不过米尔格兰、金巴多和认知失调理论所提出的心智运作模式还是很强的,
 刻板印象也是,这些理论也还不够普及,
 所以现阶段来说还没有到改变社会现况的程度。以上只是举例说明而已。
 课本上好像有些比较好的实例但是我懒得翻课本所以请将就一下了。
 啊我想到了,有一个现象是“团体迷思”(groupthink),
 就是说,一个由菁英组成的内团体,反而有很大的机率做出错误的决策。
 具体事例有:美国入侵猪猡湾事件、古巴导弹危机、水门事件等等,
 都是美国政府由政治菁英组成的特殊决策小组因判断错误而造成的问题。
 团体迷思形成的原因大致有:
 1. 成员有高度凝聚力、2. 团体隔绝了外界资讯、3. 命令式领导、
 4. 团体成员背景与价值观过于接近、5. 承受压力很大时、6. 领袖影响力强大等等。
 心理学家对团体迷思的研究,提供了解决方法,降低了决策错误的机率。
所以,不管是父权思想还是平权思想,
没有经过思考就相信、就遵循,都是盲从,都是不理性的。
存在父权刻板印象,也存在女权刻板印象。
我真的觉得我们的基础教育应该要加入哲学思辩训练,
不是那种叫学生死记各种哲学理论学派哲学家的课程,
而是真正让学生学习理性思考与理性判断。
心理学也是很重要的知识,它让我们理解人类心智运作的方式,
用来了解我们自己,包括理性与情感的层面,也是一套有系统的工具。
总之,关键词是个别差异!个别差异!个别差异!很重要所以说三次。
楼主: zigzag (Ζ)   2016-04-16 20:58:00
东亚文化强调的是个人的社会角色义务而不是个人特质与权益
作者: wak (默艾)   2016-04-16 20:05:00
很多人的思维 就跟填充式教育有很直接的关系直觉性的认为“人应该符合XX及格分数(社会标准)”而不是 “每个人具有怎样的特色”
作者: mibwithray (东别没有派对)   2016-04-16 19:49:00
赞赞赞
作者: hoij79627 (诚征回收业者)   2016-04-16 19:25:00
优文王
作者: Vivian5566 (5566)   2016-04-16 19:22:00
您社会学系?
作者: e223445 (魔法師天然(ËŠË™_˙ˋ))   2016-04-16 19:12:00
干...最后一句说到林北的心思了
作者: roger29 (想不到)   2016-04-16 21:31:00
作者: wak (默艾)   2016-04-16 23:03:00
我在看[4%]这本书的时候 作者很强调亚洲的社会传统之优点..对我来说 这不是优点 而是掩饰个人特质劣处的弊病有人可能认为 人们对自己没有的东西会美化它的形象
楼主: zigzag (Ζ)   2016-04-16 23:06:00
这个呢 我是在想 每个文化圈内的人多半是较会看到自身缺点
作者: wak (默艾)   2016-04-16 23:06:00
但我觉得 这是亚洲文化漠视个人特质所造成的猜心现象(虚伪)让西方人看东方都会有模糊不明的“神秘”因为亚洲不像欧美相对之下比较诚实..
楼主: zigzag (Ζ)   2016-04-16 23:07:00
而放大异文化的优点的 像之前韩裔妈妈写的成功教养书在美
作者: wak (默艾)   2016-04-16 23:08:00
亚洲可能会不习惯相信别人的诚实而聪明反被聪明误不像西方人想暸解亚洲时 连切入点都不容易找到 那样的艰困
楼主: zigzag (Ζ)   2016-04-16 23:09:00
国也是红了一阵子 让美国人也在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
作者: wak (默艾)   2016-04-16 23:13:00
愿意改变的文化思想都是好的 而且西方思想本身有这样的特质个人特质本来就是特异性高 说是改变其实也不需要变...倒是当他们想用同样的心思暸解亚洲时 很容易有各种误解
作者: hoij79627 (诚征回收业者)   2016-04-16 23:14:00
最近其实开始有西方的教育学者在思考以往的教育方针(完全尊重小孩自我发展以及尽量赞美)是否真的是正确的?主因就是近年那种4%的情况越来越常见,让他们质疑是否是因为他们的教育太重视个体、个人了?
作者: wak (默艾)   2016-04-16 23:14:00
因为虚伪表现出来的 往往是多面向的
作者: flydl ( )   2016-04-16 23:18:00
谢谢这篇 @@
作者: wak (默艾)   2016-04-16 23:22:00
个体心理学本身没有是非的价值代入时 人只是一个模具而人在各种影响下被放入的因素 经由这个模具 产生各种结果所以我在看阿德勒时有这感觉 不论是不是4% 他都想拆解并导正
作者: hoij79627 (诚征回收业者)   2016-04-16 23:25:00
没办法,人们总是习惯在问题发生后才会回头去找个可能的原因带入
作者: wak (默艾)   2016-04-16 23:25:00
类似因材施教 让他能自愿产出有利于社会的结果 倒不强调善恶而4%这书的感觉倒是比较激烈的那种....
作者: flydl ( )   2016-04-16 23:28:00
我需要长一点时间消化这篇和推文 QQ
作者: hoij79627 (诚征回收业者)   2016-04-16 23:29:00
今天看到邱显智律师说德国现在实施让某些犯人在监狱中养狗。因为他们认为有些犯罪人是因为心中缺乏与他人的爱才会导致犯罪行为(这方面我觉得有点类似把他们归类为那4%)。所以给他们养狗,希望帮助他们培养与狗之间的情感链结,进而懂得爱
楼主: zigzag (Ζ)   2016-04-16 23:51:00
飞大你慢慢看没关系 wak大和火鸡的推文我也觉得似乎要再回文才能比较深入讨论 @@ 牵涉到不同文化价值观对人的认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