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的人毫无良知 我该怎么办?
我的感觉,这些书都算应用心理学,满好懂的。有看过阿德勒的
书,再看这些应用书籍,真的都满快的....
只是对书上有个推测性的说法不是很认同。
作者认为,西方世界的反社会人格,比亚洲社会的比例要高很多
。她认为这是因为美国文化强调个人特色,无良知者的冷血特质反
而成为在社会上的优势,强化这项精神特质的存在。而亚洲社会强
调群体性,社会规范要求每一个人,让反社会人格者顾及到社会规
范下他自己的社会形象,于是减少害人的机会。
我倒是觉得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
儒教社会强调礼貌阶级,以及它所构成的社会体制。对于心性,
有要求但没惩罚,毕竟道德本来就不是法律。
所以儒教社会常常有一种现象,有人作不大不小的坏事,社会不
见得会去制裁。比起惩罚,社会更期待好人原谅,并认为这是美德
,同时也因为儒教社会特别强调社群规则,最后造成的结果,是让
很多好人变得乡愿,并且以此为荣。同时,坏人也更精进,社会既
然强调温良恭俭让,这些只是行为,行为可以学习,但行为不等于
心性,于是伪君子很多。坏人的伪君子,与好人的乡愿,形成社会
强大的伪善风气。
而这类心理学的起源,是对个人心性的探求。亚洲社会既然是强
调社群的规范,对个人价值便不太聚焦,反而成为此类反社会人格
者极佳的姑息天堂。于是在文化掩护下,亚洲的反社会人格比例,
便不如西方国家来得显眼。
甚至,教育更多人误导或敌视自己的良心,作更多没有良心的行
为。阶级的复制即为帮凶,婆媳问题或只会逃进工作的丈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