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可] 罗马、琉球与台湾,历史的遗迹与线索(上)

楼主: Ricas (奶茶将 小寰™)   2014-11-06 11:06:50
罗马、琉球与台湾,历史的遗迹与线索
才不过几个月以前的事。去了人生第一趟的欧洲。踏在罗马帝国最核心的
圣道 (Via Sacra) 上,感受“古罗马”的气息。
再不久以前的几个月,则去了一趟琉球 (日本冲绳),踏在重建后的、琉球
王国首里城,也发现“龙樋”,据说是 1523年自当时的中国传到琉球的。
这2个地方给我最大的震撼之处,在于它的历史性。文化最迷人的地方,在
于从蛛丝马迹中了解古人的思维与生活方式。以龙樋为例,它是491年以前、
接近500年前的珍贵古物。这些古物,就直接与建筑融合在一起,与鹿港小
镇的半边井一样,属于古代的水利(或用水)设施。
讲到水,鹿港小镇的半边井外,印象最深就是“台北水源地唧筒室”(1908)。
“台北水源地唧筒室”在 1908年完成、1909年之间启用,并开始供应台北
地区的用水,是在106年以前,那时溥仪才刚继位,中华民国甚至都还没成立。
台湾、台北就已经拥有了先进的自来水系统。而且,“台北水源地唧筒室”
的柱子是爱奥尼克柱式 (Ionic Order) 的设计,因此特别优美,这种柱式
与等等要讲的罗马竞技场的结构有关,因此必须要先提一下。
关于罗马竞技场,确实是世界很重要的历史建筑。当我第1眼看到罗马竞技场
的时候,我惊叹这种“3大柱式”融合唯一的建筑实在是非常罕见。罗马竞
技场第1层是多利克式 (Doric Order)、第2层爱奥尼克式 (Ionic Order)、
第3层柯林斯式 (Corinthian Order)。竟把三大柱式融合在一个建筑里,
并发挥到极致。
最近在台北市与新北散步。我在万华康定路上看到混合柱式 (Composite
Order) 的民房。在三峡老街看到“台湾版本的”各种藻饰。这些藻饰使
台湾建筑看起来更加丰富,而本身样是艺术品。如此,我将这种柱式称为
“台湾柱式/藻饰”(Taiwanan Order)。
偷可到这里,我还是要说当我知道西方世界的文化,透过柱式的表达,能
有这么多深刻意涵时,我开始检视自己的文化深刻的意涵是什么?2013年,
某次偶然的发现“五行马背”。这种“马背”概念普遍存于台湾的老屋中,
而自2013年开始,我便一直在台湾寻找不同“马背”形式的老屋: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13/kobe221/horse.htm
(待续)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