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2024世界杯马龙半决赛决赛Part.2

楼主: skypiper ( 天空笛)   2024-04-25 16:45:04
世界杯半决赛决赛,马龙在技战术上的选择,
最让大家津津乐道的重要项目是发球。
对王楚钦时,第一局中局之后全程使用逆旋转发球。
对林高远时,追分的四局全程使用反手发球。
这两种发球在过去马龙的国际赛事、
包括中国国内正式比赛当中都很少用,
大部分的情况仅是马龙在相对不利的情况下,
会拿出使用来作为变化的配菜,
几乎没有将这两种发球作为整场比赛主力的情况,
理论上这样的发球套路并非马龙特长,
但这次马龙竟然将这两种发球作为比赛主轴,
并且赢下了相对来说不利
(王楚钦近期连赢马龙好几次,林高远场上3-0领先马龙)
的比赛夺得冠军。
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非常值得思考以及学习的环节,
所以这次讨论技战术的时候我把他放在第一个主题。
为什么用逆侧旋?为什么用反手发?
常见的想法会是因为对手不熟悉,或者出奇招,
但会用这种说法就代表没有真的理解,
不然你想,王楚钦林高远什么等级?
什么场面、什么发球没看过?
都已经到那个水准了,
仅仅只是换个发球并不能真的赢下比赛,
而且马龙以前打王楚钦也是有使用过逆侧旋以及勾手。
马龙发的逆侧旋没有樊振东好,
反手发球也不见得比奥洽质量高,
那为什么马龙这两场发球段能够这么奏效?
我觉得这是可以一步一步来聊,
我们也把他学习起来。
那么来进入主题吧!
不熟悉、不适应这个简单的原因不能说没有,
但我觉得这并不是需要讨论的重点。
我们想想马龙发反手发球和逆侧旋的目的是什么?
最大方向的答案会是
“让对手拧,但拧过来之后在自己的掌控中”
第一步是要让对手拧,
所以发过去的球会让对手觉得拧球是首选,
那么这个球就要发出旋转、发出质量,
如果发得太低软没质量的球、或是特别低平死沉的球,
对手可能会选择摆短。
而高质量的侧旋转通常使用拧球会更加有利。
因此在场上要让对手拧但拧过来自己好打,有两个方式:
1.让对手拧不出质量
2.增加对手的移位困难
那么为什么选择逆侧旋、反手发这种侧旋旋转方向,
而不是使用正侧旋的旋转方向呢?
我来分享了一下使用逆侧旋、反手发给左手的效果:
1.发正手短同样的落点,
正侧旋比较容易出台,
因此逆侧旋可以发得更偏,
而且逆侧旋即使微微出台了正手拉也会很难合上力。
2.这种侧旋转方向,使拧球相对需要发更大的力。
3.因为以上两点,所以拧球时要往正手移位更多些。
先看结论,我们看看林高远接发拧球时的站位:
正侧旋
https://imgur.com/pABKWer
第一局1:1马龙发正侧旋,林高远移位拧球,
可以从画面上看到其实击球的点非常的正手位,
林高远的位置大约是身体不到一半超出桌边。
逆侧旋
https://imgur.com/mR6nTLO
举例第一局9:9这球马龙发逆侧旋,林高远移位拧球,
可以很明显看到这两个拧球击球点很接近,
但是林高远接逆侧旋这球,整个人都超出桌边外了。
林高远这两分都拿下了,
可是接逆旋转如果要能够打出威胁,
就必须要比正侧旋站得更靠正手、更外面,
这使得移位的幅度更大、
后续衔接相对脚步上移位难度加大。
如果为了后续衔接,
而移位不足,那么拧球的质量就会相对不足。
发球能牵制对手脚步移位和重心,
马龙在后续衔接的目的便容易完成。
那么为什么左手接右手或是右手接左手的发球,
逆侧旋相对于要更大幅度地移位呢?
首先必须说明,同样的来球对每个人所需的移位幅度不同,
要看每个人的技战术体系而定,
比如马龙拧球,
不管拧什么来球,整个人通常都不会超出桌边。
https://imgur.com/a/k02Zbey
每一个人拧球所需的移位幅度不同,
但是同一个人去拧,逆侧会需要较多移位。
这时就会有人有疑问啦,
正侧旋会比较拐出去,逆侧旋会拐进来,
拐出去的不是比较远吗?
怎么拐进来的反而要移位比较多去拧球呢?
当然假设发在桌子上的落点是同一点的话,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837685831713966
如图,假设正逆侧的落点都是红点,
正侧旋(绿色)因为拐出去了,会相对比较远,
逆侧旋因为拐回来了,所以会比较近一点。
可是就因为逆侧旋会拐进来,
那么桌子上的落点我们可以发得更开也不会出台,
又或者微微出台但是因为轨迹是拐进来,
使得从桌子的外侧正手拉很难合上力。
那我们看下面这个状况: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837685811713968
假设拧球的击球点在A点,
逆侧旋触到桌子上的落点C可以比较靠外侧,
那么不管你要提早击球(如摆短快劈长)还是要晚一点击球,
接逆侧都要在比较靠外侧的位置,
相对来说正侧旋落桌点B
你可以不站过去早点接、
也可以站过去等球拐了再晚一点接。
尤其要是正侧旋发得角度开一点,
很容易冒出台让对手正手拉,
而且正侧旋轨迹会很容易正手拉对上合力点。
另外一个就是拧球的摩擦方向VS来球旋转方向,
是同方向还是反方向,
来球旋转与拧球摩擦方向相反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837685865047296
如果是旋转反方向就可以利用对冲的反作用力加质量。
来球旋转与拧球摩擦方向相同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837685885047294
旋转同方向则会让拧球的力量消减,
也就是拧球需要更多的速度力量才会加在球上。
拧球即使要拧纯上旋,仍然还是会带一点侧旋,
左手接逆侧旋,
使用拧球会使发力方向和旋转方向同方向,
如果对手发得旋转强的情况下,
左手拧球就需要更多由左往右的力量。
(当然右手接左手逆侧旋也是,方向相反。)
如果拧球没做确实,那么发球方后续衔接就会好打。
这就是为什么马龙半决赛打王楚钦从一开始就使用逆侧旋,
隔天决赛马龙打林高远,
第一局也有使用逆侧旋,
但林高远接逆侧旋拧得很好,
一开始就往外站得很确实然后完整发力。
我会认为是王楚钦一时没想到马龙整场都做这个战术,
而林高远则是看到这个状况之后有事先赛前准备,
所以林高远对于这颗逆侧旋出手非常果断,
且后续衔接也很迅速确实。
但是当马龙换汤不换药,利用同样的原理(侧旋转方向),
也试验了勾手和反手发球,
林高远接马龙的反手发球在旋转判断不佳使出手有些犹疑,
于是打王楚钦那场类似的效果就出来了。
针对马龙使用较不熟悉的逆旋转、勾手、反手发球,
初步的原理就是上面说的这些,
所以这次马龙打两位左手的基本战略是一样的,
利用发球控制,
让对方拧起来之后自己占据主动相持。
只是细节上以及后续衔接方式上两场做了些不同调整。
至于马龙为什么选择这个战术、以及如何应对马龙这个战术?
再继续聊~~~
作者: kbook (kbook)   2024-04-25 20:50:00
推~~
作者: noChance (消失的机会)   2024-04-25 20:58:00
作者: guitargod (信馬神得永生)   2024-04-26 00:09:00
作者: wwman (记忆拼图)   2024-04-26 00:45:00
谢谢sky大 我也再想台球界怎么会没人对马龙 右打左的奇特的战术 想说台球热好者就应该非常好奇才是~谢谢热血写出这么详尽的分析 跟造福台球学习者~~感恩~~
作者: brightwish (密码同帐号)   2024-04-26 02:59:00
根本乱讲, 拧球顺着旋转才好发力,逆旋转发大力容易飞道理就和拉球的时候 来球下旋可以拉出更转上旋一样和林高远打那场 逆旋转主要是调动脚步的效果 而且发的根本没那么转 才让林拧不出质量如果是下旋发球,发的转又低的确有逼迫对手为了过网拧不出质量的效果, 但靠侧旋发转只会让拧球更舒服而已克制拧球是靠发低, 旋转方向不是主因再来对林发球这么有效,真正的原因是林接球手法太单一几乎都傻傻的往马龙反手拧 没有摆没有晃没有变线才让马龙这么舒服 同一招打到结尾
作者: CourantTseng (Courant)   2024-04-26 07:39:00
其实应该就是平常的发球,同队的人已经太熟悉了,如果有那种熟球到不行的队友,就知道我在讲什么了
作者: magicdio (My Little Angles)   2024-04-26 08:29:00
这种全世界只有马龙做得到的东西,其实没什么意义,其他国家选手不会傻到学马龙。林高远就算了,习惯性被翻盘王楚钦起码还是各国紧盯的选手这招真的有效日本韩国德国台湾我们就看看下次谁会用这对付王楚钦吧 XD
作者: bons2 (就是现在)   2024-04-26 19:30:00
我觉得反手发球的效果在于落点的隐蔽性,且更好控制落点勾手的优势是遮挡的隐蔽性,但反手发则是落点隐蔽性你可以很明显看到林高远接反手发判断上就是慢了一点就是慢了那一点才没有办法很果断的发力马龙在触球前一刻,林根本不知道是在左边右边,是长是短
楼主: skypiper ( 天空笛)   2024-04-26 22:53:00
是第六局 打错
作者: CKTetris (CKTetris)   2024-04-27 16:08:00
不是阿 左手接右手逆侧明明是可以借旋转的吧 除非你的拧球是用抹的欸不对 真的是比较难拧的
作者: ninalovejay (蒟蒻小花)   2024-05-02 19:23:00
推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