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安安大家好
又来有感而发了
其实也是帮自己做个记录吧
最近看板上很多的技术器材文
让我想分享一些想法
1. 技术
其实以前也有分享过框架的概念
不过大概淹没到只有我自己找得到。
我提倡,每个人都“应该”要有“自己”打球的框架
这是概念性的东西,不是技术框架
在这网络时代,尤其是对岸的专业队选手各种分享
技术重点细节统统钜细靡遗
台内、出台、正手反手、拧球…等等
没有一个环节是找不到专业老师的
岔开一下,这个部分虽然不是本文重点
但还是要推荐:“方博、房跟王教练的影片”
是我技术稳固的重要导师
尤其是台内球,解决了我多年的软肋
而且好懂易执行,且质量真的比我用手腕剁来剁去强百倍
补上台内的处理,基本上整体稳定度直接肉眼可见的成长
连球友们都说我技术变成熟稳定,比较不会拉丢
有技术困扰的可以去看看,真的十分推荐
讲回来
为什么我少打球后,反而能涨球呢?
下面是我自己的归纳
是我对自己台球这项技术的盘点总览
以我为例,脚步、动作协调、体能及打球心态
最后才是技术及器材
这是我核心的框架
也是我练球跟练习赛,不断在自己检讨的东西
12345检讨起来很快,而且很有用。
举个反例
如果今天台内切球一直吃转,所以就专注在单项技术的问题解答
很多时候就会钻牛角尖,可能就对于手部技术的挑剔及要求过分了
但实际很多球只要脚步重心到位了,也就是几种手上动作在使用而已
没这么复杂,简单易懂好操作,这绝对是运动的精髓
剑要越磨越利(简单有质量)
而不是外挂一堆装备(各种追求装备,这下面谈)
但这套是我自己打球的观念(或者说是我的价值观,认为这是台球上最重要的几件事情)
虽然开始打技战术,但这也排不上我的框架上
每个人都应该要有自己的一套审视自己的标准
你可以说我的框架有漏洞粗糙
但这确实是我自己运用多年的观念
而且也真的帮助我成长,而且心态不会崩盘
业余打球而已,如果今天这是我的职业
这种态度就非常不应该,但很显然我不是
我只是个小废材。
俯视著自己,才不会陷入一种死胡同
钻研著每个技术,但永远都都见树不见林
为了某项技术
打破了原本已经不灵活的脚步平衡及身体僵硬
这根本得不偿失
也是本文闲聊的重点
2. 器材
如果你认同我上面的话,那这题就变得很简单
“根本就没有最佳的器材配置
只有最适合自己技术的器材配置”
讲完了。
看看前面大家分享自己的器材
没有一个人是相同的,差不多就能推论出结论
快慢软硬,都是针对每个人的技术去配合的
举个开车例子,一个开习惯toyota通勤生活的一般人
要他去开F1,你觉得能发挥F1多少的实力
甚至每个业余球友技术也不完整,尚方宝剑适合A怎么可能一定适合B
再以我自己为例
以前打捷锐SZLC配定天+VEGA CHINA是我最适合的组合
现在自己技术的变革跟概念的调整
当初挑选软大芯的SZLC喜欢的温和手感,现在反而因为不俐落而不喜欢
改打VIS配定天+goldentango
VEGA CHINA配在VIS上不是我要的感觉,就果断换皮
这两把拍子转换到适应要多久?
大概没超过两个月吧…这还包含技术磨合跟选皮
而且开始挑器材,双面不是黏性皮就不会打球了…
但为什么能转换得这么快?
重点在于不断地了解自己
才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感觉的组合
这也才会真的挑到适合自己的拍子
所以也算是劝世吧,不要因为技术挫折就想用换拍子解决
选择自己控制得了的拍子跟胶皮特性后,乖乖练技术才是正解
不然挑了十几把,最后还是不会满意的。
喔,上面这段是在说走了十年烧拍子路
我这过来人血泪经验,供参XD
以上
落落长的日记形式,感谢各位的耐心观看
也祝球友们球技进步,心想事成。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