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板上有些年资的人都知道卡克大对台球推广付出很大心力
这些讨论都算是发自内心的感想吧
大家想法不同
但有讨论就有进步啊 建议大家理性讨论
而我自己身为业余爱好者的看法嘛…
首先是,郑怡静居然已经30岁了!(重新估狗了一下不是32岁)
时间真的过得好快,不知道是不是疫情这两年比赛比较少的关系,
脑海中对她的印象一直还停留在当初往上冲的年代,
不知不觉已经来到要称呼老将的 3字头了,
这次世乒团体有参赛的黄怡桦也来到38岁了,
男队的部分,庄更是到了41岁了,到了 4字头了,
难免会让我们担忧,如果这些支撑我们成绩的选手退役,
台湾的乒乓球会不会前景黯淡?
再来是,“这个年纪了现在打不出成绩是不是宁可派新生代上去?”
这样的声音总会开始出现在球迷或者关心乒乓球的人当中。
这些都不是容易的问题也没有绝对的答案,才值得我们加入讨论。
我自己的看法嘛,
最基本的原则是“竞技体育里,最重要的是实力。”,
选拔赛打不出来的人真的没什么好说的、
世界排名靠前也确实就是实力的说明。
年龄真的那么重要吗?
这几个月打得特别好且砍掉中国选手的袁嘉楠37岁、倪夏莲59岁,
能站上中国队先发选手的马龙34岁,
再看看波尔、萨姆索诺夫等等的也都是很长青的选手,
年龄提醒我们的是也许很难再爆发性成长、
提醒我们要注意未来是否后继有人,
但我认为选手有没有资格出战,实力还是远远比年龄重要得多。
一个选手能在选拔中出线,那就是她的实力、她有本事可以上战场,
既然是公平公正公开选拔出来的就不应该质疑她的资格,
郑怡静当初还是十几岁的时候,也是打选拔出线去打国际赛的,
反过来说,现在为什么想让选拔打不上去的人出去打?
说难听一点,凭什么?
没足够本事的人,为什么要给这个特权?
只因为年轻?就有特权去打?
在选拔的时候,
他连,练球练得少、已经转教练的退役老将都打不赢,
凭什么出战?
有人会举中国当例子,
比方郝帅是队内王,外战不利所以虽然选拔第一还是要考量其他人,
比方某些特殊打法会开放特别名额,如削球。
可是这些例子都是在这群人的实力在同一个水平底下去考量的,
因为大家的水平都很接近,可能就只差在某些细节影响了结果,
所以才会额外多些考量来做取舍,
今天台湾的选手前两三支跟中后段选手的实力根本天壤之别,
就完全没有质疑前段选手为台湾出战资格的空间。
另外打赢中国选手是所有人的终极目标,
可是在乒乓球竞赛,并不是只有这个目标,
能够在一场赛事中尽量成绩靠前、打掉多一点国外选手,
能够争取好一点的排名等等,也都是很重要的目标。
这里我很认同的点是,
“连选手自费打国际赛都要经过协会同意”是一个有很大弊病的制度,
我们希望这些弊病能够治好,我们希望能给新生代多一点成长机会,
但不是请离有资格的老将、来给新生代特权,
这样新生代会变成另一种样貌的温室花朵,
竞技体育是残酷的,要具备面对这种残酷的能力,
去把前面的老将打下来就是新生代自己的试炼,
过了就脱胎换骨。
而我们能做的就只是尽量支持制度面的改革,
尽量为选手争取各种公平性和资源,
当然也包括更多出场国际赛的机会。
希望各种有问题的制度能够摊开来在阳光下让大家去检讨解决。
PS.我写这篇是长年累月的个人想法,没什么实际帮助,就当作是聊聊天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