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击球之间的垫步如何练

楼主: skypiper ( 天空笛)   2022-08-22 16:06:04
心血来潮 回一下文好了
我觉得这问题也不只在于碎步就是了
※ 引述《jackho (jackho)》之铭言:
: 大家好想请问这个问题
: “击球之间的垫步如何练”
: 毕业之前大约是系队程度,毕业变肥之后又再退步一些
: 但是因为很喜欢打乒乓,也想变强,平时经常看一些比赛或教学。
: 发现有意思的一点,职业级选手与业余爱好者之间,一个明显的差异是击球之间的垫步。
: 职业级选手通常能垫一甚至到两步,并且节奏衔接下个出手是非常流畅的;反之业余爱好
: 者,在两次击球之间能有垫步的并不多。
: 我思考过后觉得,垫步是多种日常训练的成果,是综合实力的一种展现。包含(1)动作的
: 精简与原(2)重心的把控(3)对球的预判。
: 所以我也试图在训练中练习。对于(1)动作的精简与还原:用适当的幅度引拍、击球,并
: 且提醒自己挥击完成即做还原。对于(2)重心把控:练习感受双脚的支撑力,以及腰腹重
: 心的稳定。对于(3)对球
: 的预判:注意对方击球的重心,以及版型,来做预判。
: 但是还是没有办法在自己的两次击球之间做出垫步衔接。@@
: 想请问大家平常还有哪些训练,或应该注意的重点,或打球时的想法,是训练做出垫步衔
: 接的能力呢?
: 推 skypiper: 最快的方法是模仿 08/22 01:30
击球之间的碎步调整,就是先系统训练,
一般就是在多球训练中借由高密度、高频率的练习中使身体自然记忆和反应。
(遇到什么球在什么位置自己的脚步要怎么踏、踏到会不加思索就踏对)
再借由单球训练、发接发抢、组合套路等,不断修正,
让步伐能配合自己的预判、更接近实战。
(多球再怎么拟真还是不如单球更接近实战)
在台球这项运动,步伐“踏得准”比踏得远、踏得快重要得多,
要能够踏得准,
就必须要能对来球的球性球路有经验,知道这个球会怎么跳,
假使你不熟或没经验,
击球时就会需要很多二次微调、降低击球效率。
所以“训练”和“经验”都是必须具备的。
步法会出现问题,
在各个球馆打得很多的业余老手,一般是缺乏训练,
在学校只遇正规球的年轻选手,则很可能会缺乏经验。
针对碎步垫步,以我个人所知,
遇到哪种球、从哪里移到哪里,
在不同的打法体系很可能会有不同的踏法,
(如果你仔细看,光是中国,男队女队的步法就有差异)
来个比方,推侧扑(或说反手、侧身、正手大角)
侧完之后要多垫一步才扑出去、还是不垫步直接扑出去?
这两种踏法我遇过不同的体系各持见解。
我认为没有哪种是对或错,
而是你要去了解踏这一步或不踏的目的是什么?优缺点?
该体系打法讲求的是什么?
假设今天你有找教练,那就是一路跟着同体系的教练,
照他的步法去踏,不需要去思考这些问题。
但如果没有,
我自己会建议你找一个跟自己打法相近的一流选手
(或者是你想学习该类型打法的选手),
去模仿。
不断重复回放他比赛的影片,
为何是比赛影片?
因为实战看到的才是货真价实的东西,
看到的才是他身体真正反应出来的东西!
练球的片段都大同小异,教学片也都长得差不多,
那些练到最后都还是要运用到实战中才有用,
可是怎么用?
就是看选手的实战情形。
或许有人会说,
比赛看到的动作啊步法啊不会是最正规最标准的,
所以叫人不要去看比赛来学,我不认同这种想法。
我必须说,
就是因为比赛中动作和步伐会因时制宜调整,
本来就不会真的非常正规非常标准没错,这点是对的,
但我们在这里的目的,
要学的就是那个因时制宜的调整能力,
不是像做体操一般漂亮满分的动作。
而且反过来说,
调整能力好,你的步法在比赛中看起来就会漂亮且正规。
(当然我们平常对于正规标准的动作步法仍要去多练习)
可以先从两个方向来看
1.较常遇到的状况
2.自己最不会的状况
1.常遇到的状况
针对碎步垫步
最基础就是发接发的从准备前、到击球,这中间的碎步怎么踏,
举例
https://youtu.be/-WXAAAdGJ7o?t=490
https://youtu.be/hh-X60E0ySI?t=335
樊振东在接发球时,大多的情况下,
会先垫一步左脚,然后两次小并步让右脚往前去接短球。
https://youtu.be/hh-X60E0ySI?t=533
https://youtu.be/ayPHUTGJ2Q0?t=260
而马龙接发球时是先垫一步右脚,再去踏后续的小并步。
光是这个先垫左脚还是先垫右脚,就有非常大的差异了!
接着一定会有人说:
“这不就是个人习惯而已嘛?
不管先垫哪只脚后续都还是做了两个小并步来调整位置啊!”
就我个人所知来分享,
先垫左脚还是先垫右脚,
意味着你准备时的重心偏向左脚、右脚还是中间并不同。
再来这些转播大多看到的是接短球的情况,所以看起来没差,
可是今天假设是对手发长球,先垫左脚还是先垫右脚就差非常多了!
先垫右脚较利于正手进攻,先垫左脚较利于用反手,
如果今天对手发两大角长球,先垫右脚的马龙更有办法全面用正手抢冲,
而先垫左脚的樊振东可以保持在中近台两面加速。
光是这一个小细节就会影响到整体接发球要用什么打法了。
那除了接发,还有发球(还要区分发什么球)之后怎么踏,
还有控制后起板怎么踏、起板后衔接下一球怎么踏。
那些垫步和碎步的细节,
你就选一个自己最适合的打法,看那个选手怎么踏,
先去“模仿”!
不断重复回放来看、然后不断反复回想、
在空旷房间或桌子前面不击球不断试着踏,
接着到了练习时实际上模仿著踏看看。
每一个细节都这样做,
直接模仿那位你想学习的选手怎么去做调整的,
这样最快!
2.自己最不会的状况
这有可能是可以在选手影片中看到的,
也有可能是在选手影片中很难看到。
比方对手发长球时或半出台时,
假设你想模仿马龙怎么踏,
可是偏偏大家发给马龙都不敢发出台,
你想看还看不到这种状况来学。
这时候要嘛就是你找遍所有马龙的影片,总会找到一两次,
要嘛就是你看一个打法相差不大的其他选手,
再不然就是你找较厉害的民间选手在这环节做得好的,
如果是合理、有效率的步法调整,那就学起来模仿。
常遇到的和自己最不会的状况先练起来,
那比赛中的调整能力和协调性就会大大进步了。
另外讲个题外话,
有一些顶尖选手不同时期的踏法也会有所转变,
有可能是打法作了改变、有可能是有做加强进步等等的,
这些在模仿学习的时候就会发现,怎么跟之前不一样了,满有趣的。
那如果学习模仿的选手改了方法,自己要怎么办呢?
这就看自己的选择,
目前如果顺手可以继续原本的、想学新的就学新的,
如果都是选手已经使用出来的好方法,学起来都有用,
也没有非得要哪种不可吧。
作者: jackho (jackho)   2022-08-22 18:14:00
感谢天空大的回文,内容真的获益良多,提到的练习的方法与方向也非常精准,非常感谢!
作者: andyping (19930905)   2022-08-22 19:23:00
学球的经验也是 除非选手 初阶业余击球距离不太好抓
作者: hesitates (....)   2022-08-22 19:57:00
题外话 踏得准的第一神人应该是施拉格 不太垫步的
作者: chopeter2002 (allen)   2022-08-22 19:58:00
这等级厉害,你对台球真的很有爱
作者: yaohwei (笨笨的)   2022-08-22 20:42:00
专业给推,另外借问一个问题推测然后用交叉步扑过去时,如何回来接一颗反拍
作者: brightwish (密码同帐号)   2022-08-22 21:35:00
靠腰腿把重心往回踩 但这是练习的方式 但是实战不用想要码往对方反手一板铺死 要码往对方正手打限制对方回球的路线 不然真的扑完被压反手 接下来常常变放高球
作者: yaohwei (笨笨的)   2022-08-22 22:30:00
好的谢谢说明
作者: infernoking (infernoking)   2022-08-22 22:38:00
专业推
楼主: skypiper ( 天空笛)   2022-08-22 22:47:00
to y版友在比较有年代的打法步法中 正手交叉步出去了反手也是交叉步回来 只是步伐比正手小 且往左前移但是这样的步法会让节奏拖慢 相对现在大球不好打现在比较新的模式会比较像是:正手小交叉出去 (步伐跨度要小 人不失重心)反手并步回来 或多几下碎步回来而且人要能保持侧身以免对方重复路线再给正手如果你的正手交叉步出去停不下来 或离太远那就是侧身那一球的还原太慢 才会只能失去重心硬扑现在塑胶球比过去更着重还原 那种失去重心的暴冲失去重心的正手侧身然后失去重心的交叉步扑球 已经少见要维持住重心的关键在左脚不管是侧身还是往右 左脚左腿能配合重心往左前撑住重心就比较不会散掉 你才能还原 才有下一个移位(右脚跨步的正手快拉不在这个讨论范围)
作者: EatGrass (七七蹦蹦七蹦七蹦)   2022-08-23 00:08:00
可以讲的这么精辟,大推~~~~
作者: yaohwei (笨笨的)   2022-08-23 00:16:00
谢谢您专业说明,当我要用到交叉步扑球时已经是 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绝招了,基本上就回不来了!看来脚步还有很多进步空间再次谢谢b大和s大的专业说明
作者: henrylinsj (henrylinsj)   2022-08-23 00:23:00
作者: KGB10409 (Joke)   2022-08-23 03:09:00
好猛的回复
作者: nag0906bang (螺丝钉平凡人)   2022-08-23 19:52:00
缺少训练QQ
作者: kcudok (心被雾深陷)   2022-08-27 07:34: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