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来想休息一阵子不写 但是最近跟球友们讨论到适合颗粒底板的事情
发现很多观念其实非常值得讨论跟整理 因此想分享给各位
顺便做个交流
正文开始
在这里先提出一个问题 是不是纯木底板才适合打颗粒?
在这里先给答案 不是绝对 但大多数适合颗粒的底板多属纯木结构 这一点不可否认
现在就要从这个问题点切入 为什么普遍球友觉得纯木底板手感好?适合颗粒?
这个手感的问题 答案就来自于底板木材的"谐波共振"上
每种材料受力时都有不同的振动频率 而震动衰减的时间就造成所谓的"持球感"
纯木底板由于木头间的振动频率通常较接近 因此震动衰减时间通常较长
另外较软 敲击音频较低的木头 通常震动衰减时间也较硬板长
这种感觉有好有坏 因为震动衰减时间长 手感通常越模糊且越震手
因此现在纯木拍在选材时 通常经过特别的制程处理 以在性能/手感方面取得平衡
而纤维拍 由于纤维的震动特性特性根木材大相迳庭 因此造就了跟纯木不同的手感
譬如Arylate比较属于减震型的纤维 置入与碳纤混编就可以有效调和手感
但是让共振衰减降低太多 手感是清晰了 但是颗粒拍需要的"吸附感"也渐消失
因此打颗粒的 依照战型 需不需要这个"吸附感" 就得自行考量
知名评测大神半条命的部落格推荐许多打颗粒不错的拍子
实际打过之后会发现 这些球拍或许球感不会那么清晰 但是对球的吸附度跟掌握度都很好
这就是"谐波共振"因素影响 也是是否成为适合颗粒拍的一个重要属性
其推崇偶数夹层的球拍 便建立在于球拍的"共振特性"上
回到原本话题 纯木球拍适不适合合打颗粒 是否碳纤打颗粒就不会沉
这点即可以由上述共振效应去解释
至于打颗粒会不会沉这点 个人觉得除了谐波共振这点 还要加上其他因素做考量
譬如底板硬度 较硬的底板通常颗粒倒伏效果明显 因此球的影响接触面积加上持球
时间影响 理论上会比软板较沉 但是如果底板出球太快 颗粒没有足够时间与球作用
就将球弹出 那谐波共振效应再好 板子再硬 也打不沉 因此针对不同战型 底板设计
取向就有所不同
如主动发力的削球 通常底版面材软 以增加持球时间 选材挑选也以共振时间长为主
增加触球时间 让颗粒充分与球发生作用 但削球版也会有一定刚性 以支撑中远台力量
相反的 如果是前台邓亚萍式的快攻撞击打法或被动喀挡 选择面材硬 但底板共振时间
长 不弹的底板 会是比较好的选择
以目前的制拍技术 含碳的拍也越做越接近"纯木"味 但是共振的程度以及每人能掌握的
方向不同 适合每个人的就有所差异 关键在于战型的对应以及尝试了 因此不一定是
纯木拍就适合颗粒 有些太硬太弹的纯木反而打颗粒会适得其反 而少数碳纤拍由于一些
外在客观因素综合起来 打颗粒不差
以上粗浅心得 供各位参考 可参照前面个人与kage大回的底板分析文去综合分析
祝各位颗粒球友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球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