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从评测文已知底板性能选择长颗底板的方法

楼主: neoone0321 (一哥)   2020-02-17 15:53:00
这应该是长颗系列文最后一篇 这篇文发完可能就会暂时不写
非常感谢版友们一路上的帮助 推文或心得文也好都让我的观念时时刻刻更新
因此才能统整出最近的文章 我并不是什么专家 功力也不是很高
只是因为自己学习台球历程也是跌跌撞撞 然后网络上资源也并不是每篇都容易入门
因此才想发心起个头 希望能促进颗粒球友的交流与分享
以下正文开始
长颗粒的底板跟胶皮的搭配是门学问
要找到趁手的兵器不是很容易
网络上有不少底板评测文都是以双平面为主出发
但实际配上颗粒 往往不尽人意
主要是因为一面平面+颗粒的配置 会使球拍的重心、共振点发生改变
尤其是搭配无海绵长颗 板子的震动衰减时间会延长
加上与另一面平面有海绵的胶皮相互影响 手感更是与配置双平面不同
因此选择上也变得比较复杂
至于板子跟长颗粒的搭配影响的因素有哪些?
1.底板硬度:硬板跟软板展现出的特性完全不同
相较于软的板子 硬的板子较容易借力,手感反馈比较直接
但硬度不单单是主要指标,还要考虑底板型变程度以及弹性
注意底板整体硬度跟底板形变程度、弹性要分开考量 并没有绝对正相关
2.底板形变:板子的形变程度跟长颗的变化有关
形变大的底板 长颗"主动发力"时由于吃球时间长 对球作用力较大
因此变化大 也较容易制造旋转 若来球强 底板形变大会增加不稳定性
反而不容易吃住球,因此如果采用主动发力技术时(如攻、削)若选择形变大的底板
虽然比较有威力 但是稳定度就不是强项
市面上的削球版的设计理念不是越软越好 而是具备一定刚性的
另一方面 如果使用长颗的手法都是被动挡球为主 那形变大的底板泄力能力较佳
但相反的"被动挡球"反旋转通常就没有形变小的底板好
形变小的底板在被动处理球方面借力上会有优势。
优秀的颗粒底板 应该要整体形变小,较容易持球,而形变大的底板则通常适合弧圈。
注意:再次提醒底板形变大小跟硬度、弹性、支撑力非绝对相关,千万要注意!
3.底板弹性:弹性大的板子出球快 在被动挡球或借力手法上比较不容易受到对方旋转影响
但控制相对来说较差 而且颗粒反旋转特性也会比较不明显
而弹性小的底板 停球时间久 对于反旋转跟持球都很重要的长颗无疑是重要的指标
适合颗粒的板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吸球"的手感及能力 这点通常弹性不大的底板比较具备
而这点就跟板子的木料与厚度相关了
(木料方面个人没有太多研究 可能要麻烦有经验的大大补充了)
4.底板支撑力:支撑力越大的底板 不仅对弧圈技巧有帮助 对于强力的来球也较能游刃有余
不会因为支撑不住而球乱飞或无法完全泄力造成失误
总结
从以上分析 可以发现一个好的颗粒底板 必须具备硬、不过弹、形变小、吸球、支撑力大
这几个要点,与一般弧圈球取向的底板(软弹大形变)差异很大
而偏偏这几个点又是几乎相互冲突的 因此才说很少有完美的底板
自己适合的手感要自己才最清楚 本文的用意只是要分享给各位如何自己筛选底板的方法
如何取舍就看你的技战术如何了
范例:
1.喜欢主动发力以弧圈得分为主或是削球主战,选择削球板或适当硬度的弧圈板
2.近台攻击型打法,选择硬、形变小的板(弹性依照自身攻击力取舍)
3.颗粒入门,则选择各项指标平均的板子即可
至于市面上哪只底板好打? 个人只能说每人手感不同 别人好打未必自己也好打
但可以依循本文的方法 参考版友们或其他专家的心得 去过滤筛选
最后还有一种底板比较没有提到 就是所谓的"异质结构"底板
这类底板的正手面跟反手面结构不同 主要是想塑造出软硬不同的差异
针对长颗跟平面不同的击球速度设计 这类底板通常设计上迁就颗粒面
手感会比较特别 适应与否因人而异 因此没有特别深入讨论
以上 希望对各位球友有帮助
下台一鞠躬
作者: ugj862000 (结成冰)   2020-02-17 16:56:00
头推
作者: FishYBoy (甜甜香草巧克力熊貓)   2020-02-17 17:55:00
作者: x1245678 (林肯解放匈奴)   2020-02-17 18:19:00
作者: philman (选我所爱爱我所选)   2020-02-17 21:04:00
你有整理有推;刚性跟支撑力 弹性跟形变 好像都有相似,大大如何看
楼主: neoone0321 (一哥)   2020-02-17 21:18:00
刚性(stiffness) 个人理解为受到外力时底板抵抗变形的能力 因此我个人归类在"支撑力"的范畴刚性大 或硬 不一定就弹性大 相反的软也不一定弹性小要看材料本质而定讲错 个人觉得用支撑力来比更洽当(已修正)一个比较简略的比喻为 把板子想成弹簧 F=kx 刚性 支称力 就是k x 是形变量 (以上公式只是完全弹性变形的假设) 实际上不是这样 只是粗略的举例而已 因为底版非完全弹性变形 (更精确还要考虑胶皮/木材的交互作用)至于物理学上 弹性跟刚性容易搞混 再用个比喻 当一颗球落到底板上 (1)球反弹高度=>弹性 (2)板子本身变形量=>形变 板子抵抗变形的能力(k) =>支撑力/刚性以上仅是个人的认知 若定义有不同 个人尊重其他大大的意见刚才比喻弹性 =>球反弹高度表达不好 应为底板回弹回原状 =>受力传达给球 比较对
作者: shaher (热情台球)   2020-02-18 07:08:00
推分享
作者: airdog29 (改变不了事实)   2020-02-18 11:42:00
推 我自己对于支撑跟弹性的理解也差不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