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奥运不是梦】乒乓孖宝——李静、高礼泽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sports/20160619/55247820
香港苹果 6/19/2016
12年前,香港运动员李静和高礼泽在雅典奥运为香港夺得历史上第二面奥运奖牌,
被称为“乒乓孖宝”的他们如何回看当年的奥运之旅?他们成为教练后,有何感受?
回想2004年雅典奥运,高礼泽感受最深的时刻,是准决赛的最后一局。
当时“乒乓孖宝”对战俄罗斯组合马斯洛夫和施梅洛夫,
“孖宝”总局数以三比二领先,来到第六局,也以八比六压住对手,
只差三分即可杀入决赛,晋级就表示他们将坐亚望冠,意义当然重大。
高礼泽仍清楚记得当时情况,说著自己也仿佛瞬间回到当年赛场;
他形容,李静连续打出两次精彩的反手(即所谓的横打)得分,
最终顺利拿下第六局,取得决赛入场券,
阿泽说当时差点高兴得流下男儿泪,只因有拍档李静的安慰才可控制情绪。
能成为队友是否大概总带着爱就不得而知,不过要称得上“孖宝”,
当然要合作无间──在高礼泽口中,队友李静近乎完美。
虽然两人性格不同,甚至可说相反,但正正因为一动一静,才能在场上互补不足。
“我们的配合,可说是天衣无缝。”高礼泽这样形容。
阿泽自言比较内向,拍档就较有激情。
比赛中,当李静比较急躁时,他可以平服对方的心情;
相反,当他自己比较慢热时,李静便提醒他要尽快入局。
除了个性上互补不足,李静补充,他们合作无间的关键,在于“信任”,
有任何问题也会坦诚沟通,找出双方也接受兼且可行的方法。
退役多年,虽然李静和高礼泽已不再是运动员,但仍尽力培训后辈,
分别担任香港乒乓球女子队及青年队的教练,希望后辈能够青出于蓝。
两人性格不同,教授的方针也略有分野。
李静较为严格,希望把自己的坚毅精神传授给队员,
而高礼泽则认为最重要是有耐性,若学员未明白,不怕长气多教几次。
由运动员转变成教练,角色有何不同?
李静坦言做运动员相对轻松,只需要专注于自己,
有教练、体育学院、医疗等团队支援,就如同主角一样。
而当教练就要为运动员制定计划、教授技术、做各式各样后勤工作,
甚至生活上的事情也要与参与其中;
难度在于很多事情只能边教边学,希望可以越做越好。
高礼泽在教练路途上同样面对挑战,为队员制定不同训练计划,
他说自己的要求可能比较高,初时当学员跟不上进度,自己就会比较著急,
为何自己做到,他们做不到呢?幸好随着执教经验累积,渐渐有更深了解。
现在则较著重沟通,讲解时会更有耐性。不过也时常被学生“激亲”。
他说有些年轻运动员会想着,学会马龙、张继科等球星的“绝招”,就足够了。
阿泽就经常向他们解释,即使张继科在你面前,甚至拿着你的手去打,
你也不可能立即学会,因为你只有明白当中原理,
再加以成千上万次的练习,才能掌握相关技术。
阿泽寄语后辈,必须更勤力、对自己要求更高,少走捷径,才有机会成功。
没错,技术都是千锤百炼而成的,奖牌背后,付出了多少汗水,应该也难以说清。
昔日的“孖宝”转换了身份,做教练实在也不简单。
希望他们带领更多年轻一代向世界进发,
但愿未来的奥运颁奖台上,能看到更多香港代表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