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影片] 正手接发台内拉

楼主: skypiper ( 天空笛)   2014-06-04 23:53:53
网页好读版:


[续篇]
只看了四球应该不过瘾
因为我对张继科打这颗接发球真的很有兴趣
就再整理了马龙和樊振东的来做对比一下
个人觉得在这个环节的接发球上
还是张继科比较干净俐落、直接又简洁、穿透力比较强
最早我能找到的国际赛对奥洽是2009年
当时张继科还不是主力 2009年的世乒只打了双打
2010年的世乒团体才被刘国梁以练兵的想法派上去打决赛
在2009年的Danish open这场比赛还可以看到张继科的青涩
正手短的处理还没有现在的细腻
摆短摆高的情况比较常出现
如果是现在的水平 张继科那些摆短都可以摆得非常低非常短
虽然当时整体水平还没有现在这么巅峰
但却已经可以看到他接发台内拉这颗的炉火纯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ayD6jsrJoc#t=43 (如果没跳到片段 请手动0:4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ayD6jsrJoc#t=134 (如果没跳到片段 请手动2:1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ayD6jsrJoc#t=107 (如果没跳到片段 请手动1:47)
这三球
不知道是不是对于奥洽还不熟悉
以至于 和其他选手一样 通常会顺手直接拉斜线
毕竟这颗要有质量地拉直线是有难度的
而奥洽这个发球的套路就是 等对手的接发上手回击落点在正手位
可以看到奥恰都会一直等在正手位
无论如何
已经可以看到张继科在技术上已经很俐落
非常纯熟、彷如刚才奥洽在比赛前就帮他预先练习过一样
1.球点很早 完全不会让球跳出桌
2.手伸进台内 伸得很进去 避开桌子避得非常漂亮
3.完全没有任何的累赘动作和时间停顿 很干脆直接地就出手
2010年世界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8DDDAlwUjE#t=287
可以从慢动作重播看到
手真的是整个伸进去 伸得非常进去
我认为他应该是因为发球过来的角度太斜
要打直线会使不上力又风险高 所以还是选择稳定打斜线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8DDDAlwUjE#t=464
同场第二球时
就可以看到早已经充分设想好奥洽会反拉 有做对拉的提早准备
但奥洽准备得更充分
2011年世界杯的时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zCmZkAXrls#t=206 (3:2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zCmZkAXrls#t=246 (4:06)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球点真的很早 手伸得很进去
速度节奏很快
都打斜线 但是奥洽没办法妥善回击
然后
樊振东对比刚开始出来打国际赛的张继科
在这个环节上显得有一些薄弱
毕竟在技术上这个环节似乎一直是张继科的特长
而樊振东的正手在大众普遍认知并不如反手那么好 还有些问题存在
相信这环节是其中一个明显的例子
2013年德国公开赛 (好像是11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3ru5VaVspo#t=312 (5:1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3ru5VaVspo#t=362 (6:02)
2013年7月24号的乒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V0838dUhA4#t=509 (8:29)
樊振东的球点都会让球跳出台甚至落下之后才高吊起来
错失最佳的击球位置
在判断、重心、球点和来球节奏掌握、挥拍方式
似乎远不如张继科这么干净俐落
即使有想打中路 补上一些难度回去
但因为质量比较差 仍然被强力反拉回来
相比之下 庄还比樊振东接得更好一些
至少保持回球的速度 不让奥洽第三板抢冲准备得这么好整以暇
接着是马龙
在这个环节上
马龙的穿透力没有张继科这么好
动作没有张继科来得简洁俐落
球点也没有张继科这么精准 这么提前
如果平常有特别关注马龙
马龙在中路或者反手位侧身使用正手台内抢拉的球
非常得心应手 而且很有穿透力
可是在正手位的部分 其实普遍来讲是比较难掌握的
马龙在这个位置上 显得没有中路和反手位这么有杀伤力
(毕竟马龙在中路和侧身的正手抢冲 实在是太好了)
但不得不说 马龙是一个非常全面而且手感非常细腻的选手
在2009年的时候 马龙这一球速度虽然快
却没有张继科的质量这么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8haQC8J-2o#t=136
而到了2012年 质量就出来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X7_hpeiTWA#t=4
虽然质量好 但是奥洽有准备反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X7_hpeiTWA#t=180
继续一样的线路 奥洽没打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X7_hpeiTWA#t=453
马龙改拉中路 但质量丝毫未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X7_hpeiTWA#t=487
2012年 WTT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s7YLehvZBs#t=40
这一球 手感相当好 判断也很准确
后面有慢动作重播可以看出马龙打得有多准....
2013年QATAR
从原先默认短球、判断后迅速调整引拍、伸进台内击出
跟张继科某些球的模式很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Q0EJqR4h0k#t=49
把击球点放慢 但不像樊振东比较没有弹性
应该是刻意放慢的 (但看脚步多了些微调 想是判断上没有很准)
马龙放慢之后 看奥洽退很多去准备
于是刻意把球打软打短 让奥洽对不上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Q0EJqR4h0k#t=27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Q0EJqR4h0k#t=399
但是同一场的这一球 球点依然晚了
于是奥洽有了准备 在马龙没球质的情况下不退太多 有了很好的机会抢攻
光这个接发球环节
应该就可以看出马龙是一位手感相当细腻、相当全面的选手
会在某些时刻变换一下节奏
不过张继科的穿透力似乎比较好
尤其是伸进台内 伸得非常流畅又精简
时常都能这么流畅 身体没有停滞感也没有重新微调的需要
这在球点判断上要非常准和非常有信心
在这个位置上的台内拉 我个人是比较欣赏张继科
然后在节奏的变换上则是比较欣赏马龙
不过!
在2012年奥运上 就有例外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detailpage&v=HLgaK4chyBU#t=1169
张继科居然球点晚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detailpage&v=HLgaK4chyBU#t=1255
居然直接挥空?! timing整个不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detailpage&v=HLgaK4chyBU#t=1613
拉挂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detailpage&v=HLgaK4chyBU#t=2347
球点完全失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detailpage&v=HLgaK4chyBU#t=3038
这球 球点也比自己平常的击球点晚
只是拉过去而已 所以奥洽可以抢攻回来
平常非常得心应手的技术环节
在奥运的时候
五个里面 直接失误三个
即使两个拉上台 质量和球点都跟平常有很大落差(想是求稳)
可见奥运这个比赛跟其他比赛的落差真的很大
会发生很多自己意想不到的事情
有经验跟没经验差很多
也难怪中国每次至少都要派一两位曾经上场过的选手去打
不知道2016年奥运 马龙有没有机会打掉张继科
静观其变....
作者: ugj862000 (结成冰)   2014-06-05 00:35:00
有看完有推!!!
作者: oldmou (悠游)   2014-06-05 00:39:00
推~~~
楼主: skypiper ( 天空笛)   2014-06-05 01:10:00
"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网页好读版
作者: knon060718 (起床气)   2014-06-05 01:12:00
很棒的整理 同一颗球各种选手的处理不同
作者: godchildtw (神童)   2014-06-05 02:04:00
# 换成 & 就会直接到指定时间
楼主: skypiper ( 天空笛)   2014-06-05 02:28:00
我想是浏览器不同的关系 我firefox 这些网址都可以Android手机也可以直接点就有Chrome有时候会跳不出来 其他我不知道
作者: miracleman   2014-06-05 09:16:00
作者: thomas0312 (白)   2014-06-05 09:41:00
推!
作者: wwman (记忆拼图)   2014-06-05 14:03:00
推 太猛了 这整理~
作者: slayer (国家需要你....)   2014-06-05 16:47:00
有的旋转不一样吧! 不是都同一颗
作者: BHead (☑宅)   2014-06-05 16:52:00
感谢分享
作者: BEDTIME (bedtime)   2014-06-05 17:09:00
前三个的发球 旋转比例和轨迹落点都不同 可以当成同一颗
楼主: skypiper ( 天空笛)   2014-06-05 17:47:00
旋转可以忽略 只要微调落点只需要分 桌角以外 还是 桌角以内轨迹 看长短和方向 是否长到可以拉 不出台够长也可以拉方向配合长度有可能关系到打过去落点的难度像马龙能拉绕网过 主要是那发球够斜又够长大家普遍不打直线 其中原因也是某些球轨迹很斜 难度高不过 台内拉的基本原理原则不应该差太多想要多了解细部怎么微调 可以多看看他们怎么打我并没有把这些当作一模一样的球是整理处理能力和方式的差异 参考和欣赏
作者: BEDTIME (bedtime)   2014-06-05 19:04:00
侧上和侧下 要拉的基本原理原则会差很多 已经不算是微调了台球的精随就在旋转 除非转速转轴倾角的误差在合理范围不然旋转都不可以忽略
楼主: skypiper ( 天空笛)   2014-06-05 19:18:00
侧上侧下 要拉的时候有哪些很大的基本原则差异呢?
作者: BEDTIME (bedtime)   2014-06-05 19:24:00
所以你认为把上下旋拉过去 动作要领是一样的?
作者: minghanwu (衔接不是发呆)   2014-06-05 19:35:00
楼上,这个我有条件的赞同 skypiper 兄在最高点之前,如果球速度不是太慢,因为可以借来球上升的力量,除非下旋非常强,动作不用太大改变,调整挥拍路线和拍面就可
作者: BEDTIME (bedtime)   2014-06-05 19:42:00
楼上 前三个影片的球速都不同 尤其第二个一定可以算是慢球这颗和第三颗是在高点期去击球 第一颗则是在上升期连击球时间都不一样了 我绝对无法认为原则差不多
楼主: skypiper ( 天空笛)   2014-06-05 19:51:00
我认为动作要领没有差很多我不知道你认为差异很大的地方在哪里由于认知上可能有差异 所以想请你解释详细一点
作者: BEDTIME (bedtime)   2014-06-05 20:00:00
我刚刚在看那三个影片 我顺序说错了 第三个才是上升期另外 第一颗仔细一看 是下降期拉的
楼主: skypiper ( 天空笛)   2014-06-05 20:03:00
你是说Danish公开赛的三球吗?我看起来是正要跳到最高点 但还没跳到最高点而且在最高点前后很小的范围内 都可以当作是最高点从上面的影片来看 马龙打那颗 还相对会张继科晚一些所以我个人才会这么欣赏张继科可以打得这么俐落
作者: BEDTIME (bedtime)   2014-06-05 20:10:00
就是那三球 前两球都是属于半出台 第一个在台内拉
楼主: skypiper ( 天空笛)   2014-06-05 20:10:00
另外 来球速度不同 我认为那是节奏和时间差的“微调”
作者: BEDTIME (bedtime)   2014-06-05 20:11:00
第二个在出台拉 如果是半出台球 出台后无法借力
楼主: skypiper ( 天空笛)   2014-06-05 20:14:00
张继科的微调很准确很迅速 几乎都一次到位像马龙会有出现二次微调的情况 樊振东的微调则比较粗旷所以我才会特别佩服张继科这个环节的能力借力发力的问题 下旋本来就要比较多发力 上旋比较好借力可是张继科 甚至是马龙樊振东 基本上都发力远大于借力
作者: BEDTIME (bedtime)   2014-06-05 20:19:00
发力和借力之间 我就认为不属于微调
楼主: skypiper ( 天空笛)   2014-06-05 20:21:00
可是这些球 基本上都是发力远大于借力吧
作者: BEDTIME (bedtime)   2014-06-05 20:21:00
选手本身能力的强大 全部以发力解决 并不代表处理原则不同越是发力 在不同时间点处理时 需要注意的细节越多上面打错 并不代表处理原则相同
楼主: skypiper ( 天空笛)   2014-06-05 20:22:00
什么样的细节@@哪些部分算是基本原则呢?
作者: BEDTIME (bedtime)   2014-06-05 20:27:00
像是蹬腿出力的方向 转腰收臂的速度 我不觉得是微调我认为微调 只在于拍面角度以及发力大小"些微"调整
楼主: skypiper ( 天空笛)   2014-06-05 20:52:00
腿是一个重点 原则是右脚往右前方踏啊拉这个位置跟其他 脚步上最大的不同 就是右脚往右前踏一般的拉球 右脚在右后方 将重心左前移往左脚如果脚步把握这个原则 应该就相去不远可以看到这些球 不管上下旋 快慢 偏长偏短右脚就是往右前方踏过去 只是说要踏到哪要对准球而已要怎么选择右脚在后还是在前?原则上是看球往桌角外走还是桌角内走 而不是旋转.速度至于转腰收臂的速度 我不太知道刻意挥拍慢和快的区别耶就我所学到的部分 慢的来球就多等一下再出手快的来球 就别等那么久调整出手前的等待时间差 应该就可以了像张继科在奥运挥空的那一球 应该就是等待的时间差乱掉
作者: giovanie   2014-06-05 23:50:00
评论时或说出自己看法时可以不要说的那么肯定吗 谦虚一点不是比较好吗 而且你也不是张继科马龙你又知道确实是怎嘛样吗 而且如果是不懂台球的 看你这长篇大论虎的一楞一楞的看到错的东西怎么办 客观一点不要用词那么肯定行吗
作者: byakko ( )   2014-06-05 23:59:00
楼上已犯了死罪 还不跪下
作者: Komachionozu (克图‧可汗)   2014-06-06 00:39:00
道歉时露出....
作者: Mason0512 (梅森)   2014-06-06 02:21:00
同意,若旋转可以忽略,台球就剩微调了。
作者: bestmonster (阿咏伯)   2014-06-06 07:01:00
一个正手台内拉能整理成这样仔细相当令人佩服每个选手每个教练讲的都不会完全一样 何谓正确?个人觉得不喜欢可以不要看~随便估狗就超多文章了我反而喜欢S大的叙述方式 可以很清楚他在说什么
作者: giovanie   2014-06-06 08:58:00
就是每个人讲的都会不一样所以没有完全正确所以请他不用
楼主: skypiper ( 天空笛)   2014-06-06 09:00:00
你觉得哪边讲得很绝对呢?
作者: giovanie   2014-06-06 09:00:00
在论述的过程不要用他绝对是正确的态度来评论技术
作者: giovanie   2014-06-06 09:02:00
全部给人的感觉都很绝对
楼主: skypiper ( 天空笛)   2014-06-06 10:38:00
那么要如何不绝对以及表现谦虚 是否可以提供具体作法
作者: kryptos (黑羊)   2014-06-06 12:07:00
我觉得SKY大没什么问题 要是不同意他的看法可以讨论阿不然以后大家每篇文章发了之后 前后都规定要加"仅供参考"
作者: giovanie   2014-06-06 13:54:00
我没有不同意他的看法 我只是觉得他觉得过度自视过高会误导或许不是那么懂乒乓球的人 懂的当然就不会理他
楼主: skypiper ( 天空笛)   2014-06-06 15:23:00
分享及讨论方式 当然是可以调整 不过需要具体一点像是哪里用词不当 叙述方式不适合 或是给予范例不然只是讲感觉 我也不知道怎么做
作者: bestmonster (阿咏伯)   2014-06-06 17:51:00
是非对错是否接受都看个人 没必要太过于要求别人愿意花时间整理分析分享已经很好 语气肯定未必是骄傲重点在讨论台球技术 你管人家语气错别字等也有点离题
作者: kcudok (心被雾深陷)   2014-06-06 21:22:00
SKY大语气没什么问题啊,希望板上多一些这种讨论文章讨论技术当然会提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相信哪种判断是观者自己的问题,应该没有误导疑虑吧
作者: Asasin (Assassin)   2014-06-06 22:35:00
说实在的我认为sky说不定是全台湾第一个这么用心研究的人..他说的也只是一些客观的事实而已,也没所谓误导吧
作者: giovanie   2014-06-06 22:36:00
我没管人家我只是说他可以不要那么肯定而造成误导
作者: Asasin (Assassin)   2014-06-06 22:38:00
说实在的我并不认为他在误导...实力到了某种程度之后那种球旋转真的没啥差别再者,他也不是用教学的名义发文,只是分享影片心得...
楼主: skypiper ( 天空笛)   2014-06-06 23:04:00
这两篇在打的时间都有点晚了 一时兴起发的文 没很注意关于你的提醒 我在打的时候也有提醒自己用字遣词的时候会特别加注 我想是 可能 应该 也许 似乎如果因为时间晚了所以没留神 可以指出来提醒或是有其他的方式表达可以不会被认为肯定的 也请建议不过我有在注意就是了
作者: Asasin (Assassin)   2014-06-06 23:08:00
他应该是针对你说旋转没什么差别那个部分有意见吧
楼主: skypiper ( 天空笛)   2014-06-06 23:10:00
喔喔 是这样吗XD 我不知道 因为他回答全部所以我并不知道他的感觉是来自哪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