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 水域活动安全,如何自救与他救? ft. 张

楼主: sony577 (双姓:《姓名权》平等!)   2020-07-13 23:53:54
“快救龙哥!”水域活动安全,如何自救与他救? ft. 张景泓
鸣人放送 11 Jul, 2020
“龙哥溺水了!快救龙哥!”炎炎夏日,水域活动常是人们夏季消暑的热门首选,尤其台
湾地形四面环海,内有许多溪河流经,无论是跑山边或是跑海边,总有许多知名的水域景
点供人们游憩。特别是历经半年之有的新冠肺炎影响下,人们为躲避病毒减少户外活动,
但在疫情逐渐降温后,“发泄式解闷”势必会让更多人涌入大自然,户外活动安全也如同
防疫般重要。
不幸的是,当时节进入盛夏后,随着高温飙升,溺水意外也频传,特别在学生放暑假后,
溺水新闻更频繁占据新闻媒体,成为夏季必然的新闻版面。尽管地方政府期待夏季的溺毙
案件也能“加零”,但溺水事件的阴影依然如影随形。
致力于推广荷兰游泳教育的“像一条鱼 Like a fish”创办人张景泓对此认为,溺水的成
因众多,即便你自认很会游泳,但也无法自脱于溺水的风险之外,各个水域的环境差异,
使得面对不同的风险情境,也需有不同的风险辨识能力。
张景泓指出,如近年来在社群媒体上蔚为流行的溯溪活动,他观察到许多溯溪的民众,最
常见的状况是“服装不对”,如穿着牛仔裤、吸水会变重的棉质衣服下水,一旦落水,会
因身上衣物吸水变重而寸步难行。除此,张景泓强调,许多人也未穿溯溪专用的户外鞋,
而是穿夹脚拖,除了容易被水流冲走外,溪流里的石头也因日夜打磨而十分圆滑,夹脚拖
在这样的水域环境容易打滑、并不适合。
“许多人说他去溯溪,但事实上他只是去玩水罢了。”张景泓说,溯溪活动有严格的定义
与相应的装备,除了穿错衣服外,许多人也没有防水袋,而只是背了个在都市中通勤用的
包包。为什么防水背包重要?他说,一旦发生有人落水,如果你有防水袋,可以把他卷起
来当浮具援救落水者,“但吸水的后背包不行”,他强调。
溯溪真的危险吗?为什么穿对衣服外,还要有溯溪鞋、救生衣跟鱼雷浮标这些装备?张景
泓指出,溯溪故名思义为逆流而上,而最刺激的便是跳水。他说,但是野溪因水流冲刷,
或是一场台风、大雨甚至地震都会改变溪流里的石头位置,溯溪教练带团前,甚至会重新
探勘一次溪道,并确认跳水点下是否有大石头,这些都是野溪的不确定性所衍生的潜在风
险。
水域活动既非零风险,遇到溺水事件时,我们又该怎么办?张景泓特别指出,救生守则的
黄金律令绝对是“岸上救援先于下水救援”。张景泓有四年救生员的经历,他从过往援救
溺水者经验观察,常见的情况是一群朋友出游,其中一人溺水后,同行的友人见状连忙下
水救援,但因无受专业训练、体力不支,甚至是连游泳也不会,导致一人溺水,多人跟着
溺水的情形。他呼吁,援救者需先以自身安全为考量,如要采取救援行动,务必待在陆地
上将浮具投掷给溺者即可,并打112或119通报,“贸然下水抢救,只会让自己一同溺水而
已”。
如果是你自己溺水,张景泓分享水中自救的三种技巧,即仰漂、踩水、抬头蛙,其中最重
要的就是“仰漂”。但他也反质疑,水中自救在台湾的游泳教育中,受重视的程度相较“
泳姿”与“秒数”还要来得低,他说他在从事游泳教学时,最常遇到学童家长提问“他还
可以再游更快吗?”“他的脚这样踢对吗?”令他纳闷的是,对于最基本的水中自救,却
没有家长问过他“他学这个在溺水时能自救吗?”而此,是他打定主意要在台湾推广荷兰
游泳教学的原因之一。
什么是荷兰游泳教学?张景泓指出,荷兰游泳教学的核心在于,由于发生溺水的情境多是
在踩不到底、没带蛙镜且穿着衣服的情况下,荷兰便根据溺水的灾害情境设计相应的教学
内容,要求学童在踩不到底的地方练习“踩水”,并于水中练习开张眼睛,且依据实际落
水情形,让学童着衣下水,感受在有阻力的水中如何自救。这些真实的应变训练,让小孩
能因了解水而亲近水进而“玩水”。而这样的游泳课,正是台湾现阶段所缺乏的。
炙热的夏季看似漫长无际,四面环海与野溪纵横的台湾,衍生出丰富多样的水域活动。然
而,溺水的阴影挥之不去,溺毙的新闻成了新闻媒体固定的季节周期,如何降低溺水风险
,显然不是竖立更多的警示看板,或落下威胁怖栗的标语与内容即可吓阻来访的人们。如
何让环海面山的子民更亲近山与海,这一堂游泳课,我们还需要更多学习。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1057/4692457
作者: marathons ( 豆娘 囊鼠 蜂鸟 )   2020-07-14 05:43:00
教母在多板被水桶,到处流窜洗文贴签名档宣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