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wylin (搭不溜歪欸楼哎嗯)
2025-04-26 19:49:13114学年度和平高中第1次教甄国文科试题
共4大题,作答时间:100分钟
一、
相较于典型的古文作家,归有光更善于运用近似小说的笔法,以动作与对话刻画女性人物
形象,或正是〈项脊轩志〉所以真挚动人的主因。林纾作〈苍霞精舍后轩记〉显受归有光
影响,请比较两文在人物刻画、材料选择和表现手法上有何特色与异同?(25分)
建谿之水,直趋南港,始分二支,其一下洪山,而中洲适当水冲,洲上下联二桥,水
穿桥抱洲而过,始汇于马江。苍霞洲在江南桥右偏,江水之所经也。
洲上居民百家,咸面江而门。余家洲之北,湫隘苦水,乃谋适爽垲,即今所谓苍霞精
舍者。屋五楹,前轩种竹数十竿,微飔略振,秋气满于窗户,母宜人生时之所常过也;后
轩则余与宜人联楹而居,其下为治庖之所。宜人病,常思珍味,得则余自治之。亡妻纳薪
于灶,满则苦烈,抽之又莫适于火候,亡妻笑。母宜人谓曰:“尔夫妇呶呶何为也?我食
能几,何事求精,尔烹饪岂亦有古法耶?”一家相传以为笑。
宜人既逝,余始通二轩为一。每从夜归,妻疲不能起。余即灯下教女雪诵杜诗,尽七
八首始寝。亡妻病革,屋适易主,乃命舆至轩下,藉鞯舆中,扶掖以去。至新居十日卒。
孙幼榖太守、力香雨孝廉,即余旧居为苍霞精舍,聚生徒课西学,延余讲《毛诗》、
《史记》,授诸生古文,间五日一至。栏楯楼轩,一一如旧,斜阳满窗,帘幔四垂,乌雀
下集,庭墀阒无人声。余微步廊庑,犹谓太宜人昼寝于轩中也。轩后严密之处,双扉阖焉
。残针一,已锈矣,和线犹注扉上,则亡妻之所遗也。
呜呼!前后二年,此轩景物已再变矣。余非木石人,宁能不悲!归而作后轩记。(林
纾〈苍霞精舍后轩记 〉)
二、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
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
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老子》第六三章)
乙、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
问》)
丙、
过去致力于宽恕领域的研究者大部分都认同,当人们没有报复和逃避动机便是达成宽
恕,但Worthington(2007)进一步将宽恕区分为两种类型,一为决策性宽恕(decisional
forgiveness),另一为情绪性宽恕(emotional forgiveness)。决策性宽恕指的是我们
不再对伤害我们的人有负面的意图(如逃避或报复),而情绪性宽恕则是指我们在经过伤
害事件之后,心情已经平复,负向情绪减少且正向情绪增加。由此可知,在不报复、不逃
避之外,Worthington强调被伤害者的情绪转变也是宽恕的重要指标之一。伤害事件之后,
只有达到决策性宽恕,但没有达到情绪性宽恕的人,其心理健康及幸福感都较有达成情绪
性宽恕者来得低。Worthington更进一步指出,集体主义文化下的个体,因重视和谐与社会
规范,会有较多决策性宽恕,但较少情绪性宽恕,这表示华人在遇到人际伤害事件之后,
其所表现出的宽恕,大部分都只在决策性宽恕的层次,并没有到达情绪性宽恕。这样不完
全的宽恕是否会影响华人的心理健康,有待更多的相关探讨。
(1)请将甲文中划线处译为语体文。(5分)
(2)请诠释乙文中的孔子之语并举例说明。(5分)
(3)请以甲乙丙为素材,依据学测最新命题趋势,为学生写作练习命一道题“知性题”或
“情意题”皆可。请提供作文题目(含引导说明)、评分标准(含评分向度与给分标
准)和范文大纲。(15分)
三、
近年来学测国文国综试题,新诗的相关题目并不多见,而且学生普遍觉得不易掌握,请依
据您所记得学测相关的新诗题目,设计二至四节的教学简案,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程
序与评量方式,若安排相关教材与教具,亦请叙明。(10分)再者,若您主编教科书,请说
明您心目中最理想高中五册国文课本的新诗课程地图,必须包含诗人及诗作并说明设计的
脉络与教学目标。(15分)
四、
(一)
“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懒照
新磨镜,休看小字书。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余。”(白居易
〈咏老赠梦得〉)
(二)
“人谁不会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
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
〈酬乐天咏老见示〉)
(三)
近来,眼下妥贴地安放了夜色。
阿婆老了。摔几次之后,连自行走动都似是某种极限运动。拄枴杖的手不够稳固,偏
偏阿婆又不愿意麻烦别人,如此又摔了几次,全家人的生活自此便捆在一起。责任细心地
綑缚著,这或许便是所谓的密不可分吧。于是,端坐于轮椅上的和静立于轮椅后的,慢慢
也就无奈地接受了。
老人家睡得浅,夜里上厕所已成一种惯性,班表就此定下。十二点前,母亲必定就寝
;十二点到两点,我;三点之后,父亲起床接班。
倒也不是件麻烦的事,只是每晚需要凝视著平板,注意灰白色的塑胶门帘是否出现巨
浪。若有,得离开房间一会,听听看有没有拐杖拍打塑胶门帘的声音。若听到门帘被扯开
的声响,便得快步下楼,推轮椅来回。身手须得俐落,否则便追不上阿婆的背影,只能在
厕所外头静候,再推完后半程。
“我还以为你去睡了哦。”有几次阿婆用客语这样对我说著,“没啦。”我笑笑回应
。
“你早一点休息啦,不用到那么晚。”父母看见我纳于眼下的夜色,总这样说。班表
排到两点,三点父亲醒转后,便会继续留心。“早一点”是如此精细的说词,但我仍然每
晚都晚一点睡,若非如此便睡不着。
塑胶门帘不动的时候,颇似无风的浪。颇似我在床上听着白噪音时,想像著的浪。
没有早一点睡的那些日子里,我遇过阿婆扯开门帘四处找花布包袱,说自己天亮前要
去上工;也遇过她神色惊慌地说,某某在路上被人打死,顺便告诫我不要那么晚回家。我
不知道阿婆迷失在哪一段水光中,但我总能哄她再睡一段。
还有几次,听阿婆用客家话叫我“阿海”。
某次和家人讨论彼此的“业务”,父亲说他也被叫过阿海。关于这位阿海,父母原先
没有半点头绪,直到几个月后。当亲友折著莲花闲聊时,才发觉我三个姑姑的生命中都有
一个阿海:一个是丈夫、一个是前男友,还有一个不了了之。至于是哪个阿海,大概也无
所谓了。听说三个阿海都不会说客家话。儿时我总吃力地练习客家话对谈,阿婆也费劲地
用中文回答,不知道这样的场景对阿婆而言是否是一种再现呢?以阿婆温柔的个性来说,
想来是可能的吧。
入殓后,晚睡的习惯就此改不掉了。
总说流年似水,我是有些信的。睡不着的日子里,我半睁着眼看着三点的海,看时光
的浪 一层层远去。每晚,耳边似还能听到我拉上塑胶门帘后,阿婆低低的尾音。
“谢谢,谢谢啦。”
有几次,阿婆用的是中文而不是客家话。我不知道她用中文是因为认出我,还是没认
出我。
我也始终没有机会知道,她会道谢是因为认得我,还是不认得。(似明刻:〈三点的
海〉)
请依上述三篇诗文设计出一题混合题,其中包括两题单选(10分)、一题手写题(15分)
,需附上答案、详解、手写题的批改原则及配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