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iamred (红小鬼)
2022-07-25 23:20:45备份题目。
※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2 题为单选题;3–5 题为多选题,全对才给分)
【略,五题皆为指考或学测题】
二、名词释义(每题 2 分,共 10 分)
1. 獭祭鱼
2. 缘情说
3. 形似之言
4. 浸润之谮
5. 终军弃繻
三、古文鉴赏与教学(20 分)
请分析〈典论论文〉一文,需包含写作背景、文章意旨、内容架构、写作特色与文本如何
古为今用。
四、混合题评阅与指导(20 分)
111学 测 混合题第 36题
卡夫卡说:“世上有无穷的希望,只是不属于我们。”他笔下的人物,都致力于看似可及
的目标,却始终搆不到成功的边。在这骤然黯淡的世界,把卡夫卡的话反过来讲好像也
通:“世上毫无希望,除了属于我们的希望。”
我讲的是气候变迁。人们绞尽脑汁想控制碳排放,实在颇有卡夫卡小说的气氛。我常听人
说:只要众志成城,就能“解决”气候变迁问题—在 1988 年有科学证据时,这可能是
事实,但过去三十年,排放到大气中的碳,却相当于两百年来工业化社会的碳排放量。
科学家研判:倘若全球平均温度上升超过 2℃,大势将无可挽回。“政府间气候变迁专门
委员会”的说法是:要把上升温度控制在 2℃以内,必须在“下一个”三十年间,把净
排放降到零。
决策人士所提的解方,在我看来应有几个先决条件。首先,制造污染的国家得关闭大部分
能源与运输的基础设施。根据《自然》期刊某篇论文的说法,现有全球基础设施倘若运作
到正常寿命终止,碳排放量将超出大灾难来临前所能接受的限额—这还不包括数千个施工
中和已规划的计画。其次,应有周全的能源政策。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个笑话—欧盟使用
生质燃料,却使印尼因种植油棕树、采收棕榈油而加速滥伐。最后,人人对受限的生活必
须照单全收,为后世、为远方受威胁的国家忍受不便。
你可以说我悲观,但我实在不觉得人们能在短期内贯彻解方。有些行动派人士主张,若公
开承认问题无法解决,会降低大众采取改善行动的意愿。这让我想到某些宗教领袖,生怕
大众若少了永远得救的保证,就懒得循规蹈矩。我因此很好奇,倘若我们决定告诉自己真
相,接下来会如何?
长远来说,当温度越过无法回头的点,我们只能接受世界的变化。但短期来看,碳排放减
半,多少可延缓面对临界点的时间。宗教改革时有个教义问题:行善是因为能进天堂?
或单纯因为行善是好事?如今尽管“天堂”是个问号,你还是很清楚,如果人人行善,
世界就可能更好。 (改写自强纳森‧法兰岑〈倘若我们不再假装〉)
36.请就上文藉“宗教”阐明观点的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①倒数第二段提及“某些宗教领袖”所怕的事,作者以此说明什么主张?(占 2 分,作
答字数:20 字以内)
②最后一段透过宗教改革的“教义问题”,表达了作者希望在气候变迁问题上,人们应有
怎样的认识及作法?(占 4 分,作答字数:40 字以内。)
1.请根据学生答案,给予相应分数,并说明具体的评分理由。(10 分)
甲生
① 当把真相说出口时,我们都会懒得实行政府政策。
②虽然我们都不确定这样做未来问题能否完全解决,但我们为何不
现在就开始做起。
乙生
① 若人类知道问题无法解决,将不愿改善行动。
②不应因为气候无法挽回而不作为,反而更要一起努力延缓临界
点,让地球更好。
丙生
① 当目标失去意义或无达成,人会丧失意愿。
②人们愿意付出行动是因为那是好事而非只为图谋利益。若人人皆
能了解恶化状况,付出行动,则情况可获改善。
丁生
① 害怕大众得知无法改变的真相就会减少减碳意愿。
②对于气候变迁议题,我们或许无法改变长远暖化带来的影响,但
只需持续减碳,我们或许可延后暖化的时间。
戊生
① 人们往往害怕达不到的理想,认知时会选择放弃。
②在减少碳排放的过程中,即使自己的行为不一定能对大环境有帮
助,只是徒劳无功的自我安慰,但这些努力仍然能为世界带来更
好的转变。
2.分析学生作答情况,说明如何进行教学引导。(10 分)
五、文学鉴赏与教学引导(20 分)
https://reurl.cc/5pgvRq ((节选自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
【若连结失效可自行查找文章】
1.请从文章结构、意象及主旨分析〈十八岁出门远行〉一文。(14 分)
2.请以〈十八岁出门远行〉为文本,设计三道问答题引导学生理解文章。(6 分)
六、课程设计(20 分)
因应高三下加深加广课程,请根据教学实务经验,针对曾施行过的课程进行说明。内容应
涵括:
(一)课程名称、开设动机、课程内容及预期成果。
(二)课程施行过程中,曾遭遇到什么困境?如何解决?
(三)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