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学年度彰化女中第1次教甄国文科试题
共六题,答题时间120分钟
一、下面两段文字为流行歌曲的部份歌词,阅读完内文后回答两小题:
(一)请回答划线歌词处,使用古典诗词原句的作者。4%
(二)请分析两段歌词运用古典诗词的意象,在主题表达上发挥的作用。6%
甲、
清明落雨 柳下风低
多似一场空欢喜
折花相许 坟前新碧
终是零落碾作泥
这场旧戏 惆怅为题
人间最恨生别离
乙、
缘字诀 几番轮回
妳锁眉 哭红颜唤不回
纵然青史已经成灰 我爱不灭
繁华如三千东流水
我只取一瓢爱了解
只恋妳化身的蝶
二、请从<庖丁解牛>、<始得西山宴游记>、<赤壁赋>三篇课文,具体援引文句,结合庄子
思想,说明如何引导学生领略道家的生活美学与人生韵致。15%
三、阅读完下列文句,并回答两小题:
甲、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
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
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孟子˙公孙丑上》)
乙、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
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曹丕《典论˙论文》)
丙、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
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韩愈﹤答李翊书﹥)
丁、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
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
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一)请从四段引文分析各自对“气”的理解有何差异与影响。10%
(二)请以“核心素养”为方向,设计一堂教学活动,融入上述文章的题旨,并说明你的设
计理念与诉求目标。15%
四、阅读下文后,回答三小题:
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
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鎮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
齐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澣曰:“管、晏之法
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何?”
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怀慎与崇同为相,自以才不及崇,每事推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臣光曰:昔鲍叔之于管仲,子皮之于子产,皆位居其上,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
;孔子美之。曹参自谓不及萧何,一遵其法,无所变更;汉业以成。夫不肖用事,为其僚
者,爱身保禄而从之,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贤智用事,为其僚者,愚惑以乱其
治,专固以分其权,媢嫉以毁其功,愎戾以窃其名,是亦罪人也。崇,唐之贤相,怀慎与
之同心戮力,以济明皇太平之政,夫何罪哉!
(一)请翻译划线处的文句。6%
(二)时人称卢怀慎为“伴食宰相”,与作者的看法在立论上有何不同?4%
(三)人称姚崇为“救时之相”,对此你有何看法?5%
五、阅读完下文后,请设计混合题组,即单选一题、复选一题、简易问答一题,并附上答
案,题目须具有鉴别度与跨领域。15%
章回小说的体裁惯例、叙事结构和美学典范在明代即已大备,而明代的文人之所以能
够完成这一文学革命,是与他们的建筑趣味分不开的。众所周知,在章回小说诞生之前,
中国文学叙事传统中尚不具备大型的长篇叙事虚构作品,这意味着明代作家没有现成的文
学技巧和叙事结构可以借鉴。在此关头,中国建筑的空间组合艺术给了明代文人诸多启示
和灵感。而历史事实证明,明代文人大都具有独特而典雅的建筑趣味。
明清章回小说对中国建筑艺术的借鉴主要体现在结构上。在结构上,中国古代建筑与
明清章回小说都体现了一种组合艺术的特点,它们都不是一个单一的个体,而是由多个个
体组成的群;而且,为了适应各种功能上的需要,它们还可以不断地重复这种组合而形成
更大的结构性的群。所以,从结构上来说,无论是作为空间艺术的中国古代建筑,还是作
为时间艺术的明清章回小说,其实都是一种利用一定的结构单元而进行多重组合的艺术。
从整体上观察,中国古代建筑的院落式结构与明清章回小说的那种特殊的组合结构,
具有非常明显的相似之处。建筑的结构或组合模式归根结底与人类的生活方式紧密相关,
而人类的生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因而对建筑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如居住、聚会、祭祀
、朝会、游玩等;而有些人类活动对建筑空间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如祭祀、朝会),所以
为了满足人类这方面的需求,就经常需要扩大建筑规模。不同文化传统中的建筑,其扩大
规模的方式并不相同,但概括起来无非就是两种,李允鉌在《华夏意匠》中指出:“一种
就是量的扩大,将更多、更复杂的内容组织在一座房屋里面,由小屋变大屋,由单层变多
层,以单座房屋为基础,在平面上以至高空中作最大限度的伸展。西方的古典建筑和现代
建筑基本上是采用这种方式的,因此产生了一系列又高又大的建筑物,取得了巨大而变化
丰富的建筑体量。另一种就是数的增加,将各种不同用途的部分分处在不同的单座建筑中
,由一座变多座,由小组变大组,以建筑群为基础,一个层次接一个层次地广布在一个空
间之中,构成一个广阔的有组织的人工环境。中国古典建筑基本上是采取这种方式,因此
产生了一系列包括座数极多的建筑群。”事实也确实如此,与西方重视单体建筑的体量扩
展不同,中国古代高度重视院落式群体建筑的总平面布局。从属于西周早期的陕西岐山凤
雏甲组建筑的考古基址复原平面图来看,就已经是标准的组合式院落建筑了,后历经几千
年的发展而不变,到清代的故宫,可谓达到了组合式院落建筑的顶峰。
与西方建筑在单一围合空间中扩大体量一样,西方长篇小说也主要在一个情节框架内
扩展篇幅;与中国古代建筑 院落式 结构相对应的,则是明清长篇章回小说所采用的那种
所谓的 缀段性 结构。所谓的缀段性,原是一些西方汉学家和一些盲从他们的中国学者依
据亚里斯多德的关于情节有机统一性的观点,而对明清章回小说缺乏艺术整体感,也就是
缺乏结构意识的一种讥评。可事实上,在《诗学》中,亚里斯多德对 缀段性 结构本身也
不是全盘否定的,他认为 缀段性 结构只是对简单情节来说才是最差的,对于复杂情节则
并非如此。实际上,对于复杂情节来说,缀段性不但没有坏处,反而颇有好处:如果使用
得当的话,它可以起到增加作品长度、丰富作品内容并增加叙事效果的作用。而且,亚里
斯多德还提出了一种旨在超越因果律和时间律并照样可以达到整体感和统一性的叙事结构
,而这种容量更大、情节也更为复杂的叙事结构正是通过缀段性来实现的。明清长篇章回
小说的所谓缀段性结构,其实正是一种超越了因果律和时间律而同样具有整体感和统一性
的叙事结构。
正因为注重组合,所以中国古代建筑以院而不是以间作为意义单位。在描述一个建筑
群的规模时,中国古人一般不用单座的座,而是常用几间几院。所谓间(或开间),是指
在平行的纵向的柱线之间的面积。间往往用于计算单座建筑的大小,其实就是最小的房屋
计量单位。至于院,则是用来表示建筑群的概念,也是建筑最小的意义单位。几个单座建
筑围绕一个中心空间(院子)从东南西北四方进行围合,就形成了一个最基本的建筑群院
,更大的建筑群则是多个院的组合和勾连。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哪怕是最简单的院也可以
表现出长幼、尊卑之序,更可以为一家人的日常生活提供起码的生活空间,所以院也就成
为了最基本的意义单位。一些大型建筑群,看上去非常复杂,但只要我们抓住院这个基本
单位,就可以很好地理解其组合原则和设计理念。
在明清章回小说中,与间对应的是回。回在章回小说中,就像间在古典建筑中一样,
仅仅是一个计量单位,其作用性并不明显。在明清章回小说中,也存在一个类似院一样的
意义单位。多个院构成的院落式结构,正是明清章回小说的所谓缀段性结构,而这正是中
国文学叙事传统有别于西方的典型特征。(节录龙迪勇﹤建筑空间与中国文学叙事传统﹥
)
六、为了提升彰化女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请从高中教材中挑选一篇古典小说,设计四
堂分组教学活动,内容须有课程名称、课程目标、分组报告主题,并附上评分标准。20%
内容庞杂,如有缺谬,烦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