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05高中数学教甄准备心得分享

楼主: leo790124 (4浩)   2016-07-20 12:39:49
图文版下载:https://goo.gl/V4g9DJ
105年高中数学教甄准备心得分享
一、 前言
当老师是我从小时候的志愿,又或许说那是一个梦想,相信版上很多老师也都跟我一样,
从小向往著能站在台前,滔滔不绝的讲课,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少子化的趋势,让往梦
想的这条路上更加的艰辛,同时必须付出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代价。过去的这几年,看着版
上的强手一一的上岸,PO出了许多令人啧啧称奇的战略手册与心得,如今,因为有这些养
分,才让我能比别人更幸运一点点,故想回馈给有需要的人,希望同在同一条船上的你我
,都能坚持下去。
二、 背景
102年国立大学应数系毕业,毕业后回到高中母校实习
103年实习结束后服役,
104年在高中代理一年
三、 笔试
第一关的专业笔试相较于国中而言真的是难很多很多,而且高中大多独招,每间学校的出
题方向都不一致,不过考了很多很多间之后就会发现,其实大多学校仍采中规中矩的方式
,就是填充题再搭配两三题计算证明题,在教甄的笔试里,考试时间短则90分钟,长则
120分钟,我的作法是:拿到题目后我会先简单浏览一下题目,看看哪些是不需要想就可
以算的题目先做记号,然后看一下配分,举个例子,如果计算证明有3题各10分,那填充
有14题各5分,当然是先把握住计算题,当增加了基本分数之后,自己的心里也会比较踏
实一点,就可以比较从容的往下做题目,冲高分数。
前辈们所提供的书目大致其实差不多,高中数学101,寸丝笔记,mathpro论坛等等,但我
大多都是先写考古题,然后如果有碰到不会的就去mathpro查,然后就相关的主题和题型
在整理,因为其实准备的范围很广,有的是基本的课内题,模拟考题,竞赛题,所以一定
要就相关的主题自己整理题型;举个例子:递回数列就有一阶、二阶、分式型、什么都不
是等等,那每一种都会有特定的作法,有的要找规律,有的要用算的,同时搭配一下数学
传播或是其他的期刊文章,就可以加深很多的知识,可以把一些特殊的结果记下来,考试
的时候就会比别人快很多。
论坛上面很多题目都有很多强手会PO出他们的做法,在整理的时候其实可以把自己可以理
解的做法都记下来,如果太技巧的做法就要适时评估自己的能力,有些做法很漂亮,可是
考试当下压根不可能想的到,那你硬要用也是白搭,所以一题多解在教学现场或是思考时
固然重要,可是在教甄的考试现场时,最重要的是一看到题目你就要果断知道用哪个方法
可以算出来,或许不是最快的,但是拿到分数才是第一要务,这样的经验并非能一蹴可几
,都是要多看多整理,才能消化成自己的东西。
市面上有一些比较有名的竞赛,例如TRML,AMC,ARML、学科能力竞赛等等,其实在考完
的不久网络上几乎都会有人会分享题目,如果行有余力,其实可以做做看,将自己的知识
再加广一些,如果碰到还不错或是类似的题型,也可以加以整理,永远不知道你会不会在
下一份考卷里遇到它,当你准备累积了一百题如果有考出一题就值得了,如果整张考卷都
没看过会做的,一、那就代表自己努力还不够;二、那就代表那考卷太难啦!无论如何,
当你距离最低录取分数愈来愈接近时,离第二阶段就不远了。
四、复试
备审资料
无论是哪一年应考,都应该要在考季之前就将备审资料准备好,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哪一
天会挤进复试的关卡,如果当确定自己进复试时才准备,一定会手忙脚乱,所以在考季前
一定要将资料建好档,如果有新的东西就随时修改,复试前只剩下印出且装订的工作而已
大方向有:个人简介、教学历程、班级经营与辅导、行政经历、专业成长。
小部分可以在自己视情况再细分,当然随着经历的不同可以增减的幅度也有所差异,如果
是应届时就只有实习的资料,这时候就可以将实习档案直接拿来考试,就不需要再重做一
本了,当开始有教学经历之后,可以放一些自己特别的教案和上课照片,或是有特殊的教
具教学活动时,也可以特别注明。教学档案随着经历的增加当然会愈来愈厚,但是最重要
的是要记得标明特别的地方,也方便评审在参阅时引导他问妳问题的部分,增加记忆点。
另外我还有做一张双面六格的三折页,网络上其实有很多的范例,三折页的重点不用太华
丽,但是要清楚明了,用照片搭配简洁的文字,让评审能快速认识你。
试教
尽量蒐集各家版本的课本和教师手册,每一家的版本编排顺序大同小异,但是内容的方式
就有很大的不同,同时也是给我们这样的新手一个很好的参考价值。当我都不知道如何下
手时,我在教每个单元之前,我都会将4,5个版本的课本看过,然后选一个我觉得我最能
理解,且学生也最明了的方式讲授,所以课本很重要,因为它是所有基本观念的呈现,同
时搭配教师手册,试教完后很多会进行专业问答,这时候就是评断你对教材的熟悉程度与
否,所以在准备每一个单元时,都要尽可能的多看,或许你认为你对这个简单的单元已经
很上手了,但背后仍有千千万万个奇怪的问题可以问,就如同教学现场的学生们。
试教时间大多都为15分钟,我的习惯是会先用生活的例子引起动机(如果有的话啦),或
者温故知新,先讲一些之前学过的,例如广义角三角函数就先复习锐角,空间向量就先复
习平面向量等等,然后提及一些主题会用到的预备知识,例如旋转矩阵会利用到和角公式
,然后才进入正题,最后收尾时可以讲一个延伸题让学生想想看,如果时间来的及就可以
公布答案,如果时间已经快到了就可以说我们当作业。试教的另一大重点在于时间,在准
备室的时间除了选择教材之外,还要妥善分配前中后段的时间,千万不要讲到一半时间到
了,无论如何都一定要收尾,这样才有完整的架构,在试教时紧张难免,但准备时将架构
放在脑海里,接下来就是临场发挥了,因为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遇到什么事情,因为我就
在试教现场遇过很有感地震。
会教的人大有人在,论教学经验我也比不上许多已在教学现场努力了十几年的老师,不过
,只要站上讲台了,就要相信自己,所有人的目光都在你,所以完整的表达自己的15分钟
,若教完了觉得不OK,回去再询问别的老师,调整自己就好了。
五、结语
每个人的人生规划都不一样,有人选择先当兵,有人选择先念研究所,有人选择先实习,
有人选择先工作,有人选择先结婚,其实只要心里决定好了,都好。只是在每一个选择里
都会遇到不同的习题,同时能准备考试的时间也会有所压缩,该怎么做时间的调配那就是
一门很大的学问了。
不过记得我们是老师,所以在精疲力尽的时候问问自己,“如果有一件事情是重要的,那
会是什么?”继续的往下走,相信你所谓的目标就不远了。
作者: tommy10127 (薄荷绿茶)   2016-07-20 12:57:00
推推
作者: sttp (sttp)   2016-07-20 13:00:00
感谢分享!
作者: mjnt   2016-07-20 13:19:00
谢谢分享!!
作者: silence2000 (最思念的季节)   2016-07-20 14:15:00
感谢分享
作者: aqkk (aqkkk)   2016-07-20 14:24:00
感谢^^
作者: ciouafu   2016-07-20 14:47:00
我把第一次推文献给你了,推学弟好文
作者: yen32022 (Abby儿)   2016-07-20 15:36:00
谢谢分享!
作者: weiye (喵喵喵)   2016-07-20 16:16:00
推推! 感谢分享心得! ^^
作者: thepiano (thepiano)   2016-07-20 21:07:00
恭喜啊
作者: jefffong5464 (杰夫)   2016-07-20 23:27:00
恭喜!与有荣焉!
作者: shingai (shingai)   2016-07-20 23:38:00
有看有推!恭喜上岸!(我前两楼是Mathpro名师...
作者: xxxcba (小插)   2016-07-20 23:46:00
泪推!
作者: YuYu1217 (YuYu)   2016-07-20 23:55:00
推推
作者: srewq (南瓜)   2016-07-20 23:59:00
推推
作者: piscesanitas ( 我,就是今天早上一个女)   2016-07-21 00:04:00
恭喜~
作者: srewq (南瓜)   2016-07-21 00:09:00
原来是学校的老师!! 再推一次
作者: bluechess (好啦)   2016-07-21 21:42:00
推恭喜XDD
作者: ejn3 (要好好爱自己哦^^)   2016-07-23 13:43:00
感谢分享~ 恭喜上岸~
作者: jimmy621 (jimmy)   2016-07-23 19:38:00
推优秀毕业生学长!恭喜上岸
作者: gw606 (gw606)   2016-07-28 12:05:00
老师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