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国文科读书会运作参考

楼主: ririst (青山处处雨急风高)   2015-07-16 17:15:51
感谢alcawei板友对于敝团运作的肯定,也因长年得之于板上的帮助甚多,
希望藉这个机会做一点抛砖引玉的棉薄之力,
因此征得a大的同意,将解惑信件的内容稍做修改,
希望对有志考上的伙伴有参考与帮助。
但以下必须成立于彼此不偷懒、愿分享交流的前提之下,否则徒劳无功。
1.您找到的读书会成员,是会从程度相当的开始吗?
去年教甄板上招募伙伴,先在文章中订立好运作流程,
对团员需有约束力,主揪一开始要说清楚基本要求,
毕竟目标是考上教甄,不是聊天吃喝交朋友,
其他弹性部分跟伙伴们一起商量,也可凝聚向心力。
一开始定位加强复试,全部伙伴出席轮流演示很重要,
有兴趣的板友会先衡量自己的状况是否能配合,才会寄信询问,
例如说要求:勿迟到,勿习惯性临时请假,否则剔除社团,
有板友寄信询问开班亲会是否也是,
我跟对方回复:无法接受一通电话说不来就不来的状况,
在上学期开始前,从各伙伴服务学校的行事历,
订好大家的共同出席时间,就可以避免掉临时请假的状况。
请对方回信里自介学经历,跟当年度的考试斩获,
例如通过全国联招初试,或参加某独招学校的复试等,
以判断对方的程度跟火候,又回信的内容问得详细,措辞应对得体,
可了解对方的参与的意愿相当高,
但也有收到只打几行字说想要加入,但没主动提供更多资料,
让主揪了解程度跟意愿,也不会是坚持到底的好伙伴。
大家时间都很宝贵,毕其功于一役,订好时间才能在读书会之外,
专注工作及读书,而不是每次出门徒然耗费时间。
2.笔试每周一项单元出四题申论,所谓的单元,是指什么呢?
每周制定的单元,例如韵文(唐宋诗、诗经楚辞等等细部单元),
非韵文(贬谪文学、历代寓言等单元),现代文学(乡土文学、女性文学等单元),
但一人独自读书消化、练考古题很辛苦,
敝团虽以复试为主要运作模式,也不偏废初试能力的养成与保持,
上学期开始前,先一起研订练笔试的单元次数,
也要看实际上的加强需求,当时大家觉得新诗申论跟教学设计很不好准备,
规画了三周的新诗申论题,每个人都写12题的申论,
各人都有自己独到的写法,可彼此观摩与修正。
分工合作搜集、整理该单元历届各校三年左右的考题,
一周轮流一人出四道练笔的申论,以变化题为主,
例如轮到自己时,出题该周的新诗单元,
出101年建中考题:提供陈黎的新诗<对话-给大江光>,
请简要叙述作者写作风格,分析主题意识跟创作手法。
因这题属于课外范围,强迫练习变化题的好处,
是读额外的资料,经过思索消化,整理成符合题目要求的缮写内容,
往后遇到类似的题目,较能有触类旁通的资讯来处理答题,而不至于整题空白。
当周出题人简单说明为何想出这题的原因,
选题不要太难或太易,以符合教甄潮流为主(例如结合教学设计或扣合议题等),
有什么亮点供大家练笔集思广义,
因此很少写介绍古文流派或赋的演变这类基本型题目。
3.试教的录影上传,这是试教成员各自找地方录影再上传?
上传笔试申论word档,找场地现场演示试教,拍下板书照片,
使用过校外小会议室或里民活动中心,
只要有白(黑)板,就可以搞定这个问题。
当然,如果暂无没有理想的试教地点,也可以先行录影,
再上传到google云端,一样敲好共同时间看完影片,
再进行讨论线上回馈,不失为省时省力的方式喔!
4.笔试跟试教的讨论视为同一次,在一次之内讨论两项是吗?
一周内进行两次(平常日不同天,偶尔移到周末进行),
预计下学期独招考试消息出现前,完成所有进度,
笔试部分能先行独立作业,去年七月,已进行练笔跟线上讨论,
顾虑到有伙伴仍在考代理,到九月初,大家都有落脚处,
有服务学校的行事历,才一起预定共同出席试教的时间,
非常感谢敝团伙伴,23次共46篇课文的试教,每次都准时出席与顺利试教!
5.对于解说还有些许不明处请您再帮忙厘清:
透过您原文中的说明,以为试教也是如同笔试一般在网络上讨论,
原来是有集合,直接进行当场演练。我今年所服务的地方比较偏僻,
不知道能否找足共同奋战的伙伴,要固定集合试教或网络上传,
这一点需要好好想一想。
其实试教当场演示的效果最好,
因为除了现场摹拟之外,结束下台就进入讲评回馈,
作修正的空间最大,网络上传试教,可以想成是国考补习班的函授,
只是回馈的机制可能需要你跟自己的伙伴,商量怎么做比较妥当,
好伙伴最重要,即使一个也足够,这样其他配合的细节都好谈。
6.您信件中的回答又说每周进行两次,所以是周末两天都在进行讨论?
一天线上讨论笔试,一天碰面互看试教?
 在文章中看到讨论到3小时,这是只有讨论笔试的时间吗?
 周一至周五大家都很忙,比较有可能空下来的时间就是周六日。
但又希望只占用周末的一个时段内(早、中或晚,3~4小时内),
其他时间想自行安排,如果能一次讨论就解决试教、口试的问题,这样就更好了!
大家都很忙,常常出现在考教甄的考生口里,
忙出学校段考,忙改作文周记,这些大家真的都忙,是国文科的,跑得掉吗?
可是,却往往忙私人事务,像朋友约聚餐,逛街看电影之类的,
用这样的态度考教甄,恕我直言,上榜遥遥无期,
要考上,一定要排除能力范围内任何阻挠考试的万难。
但考量到周末伙伴都应要放松休息,平常周一到周五上班跟读书很累,
周末两天还要剥夺时间进行读书会,这样容易弹性疲乏,最后功败垂成,
个人建议该休息还是要休息,补眠、运动、出门散心都好,
不宜时间全拿来准备教甄,你愿意,可能其他伙伴可不一定愿意。
敝团当时议定周二晚上出席试教,周四晚上以前,
上传当周的笔试申论进度,在周四晚上预定的时间上线,
做skype讨论,若班亲会或露营活动等撞期(这些学校行事历有写),
就大家都有空的时间,先订好提前或延后的日子,
使得进度都能顺利完成,如果一拖再拖,
等到下学期已出现独招,进度还没写完教完,效果也几乎大打折扣。
笔试讨论时,各自谈怎么切入问题下笔或连结资料的想法,
当周出题人主持讨论的流程,引导问题或发问,将当周16题讨论完毕;
其实用耳朵再听一次对方的口述,记忆反而较视觉的阅读上更深刻,
又因待在书桌前聆听伙伴口述,可边听边手动补充或google资料,
比约出门讨论更有效益,通常三个小时左右结束讨论。
7.个人准备笔试上的问题,就我的理解,大致上来说,准备笔试大概分为三种内容:
教学(六册用书)、国学能力(基础的文学史、先秦思想史)、考古题,
虽然有读研究所,但文学史跟哲学史毕竟是很久之前的东西了,
既想读完一遍文学史跟先秦思想史(笔试常出现段落),又想把六册用书准备完,
而且必须去适应初任&新学校,在准备上有没有既扎实又完善的方法呢?
关于笔试,需要长期累积。
诚如原文所言,我一开始先后待在国中跟高职,教材资源短缺,
抢救国文这类的书较浅,适合初始进阶,
先后精细阅读两部文学史:万卷楼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王国璎的中国文学史新讲,
写笔记打底国文知识的脉络与风格,
浅白一点的话,有康熹出版的笑傲文学史、翰林出版的悦读文学史,
但这两部适合当补充扩写,不适合当笔试申论内容的主力。
开始待在高中后,有了完整的教学资源,开始精读核心课文,
以利进行教学设计,及跨单元统整,思想部分直接专供考古题,
亲手整理过滤,就会知道哪些题目最常考,先从出题率高的题目写笔记或拟答,
然后,背。
教甄时间短则80~90分钟,长则120分钟,身为考生唯一能做的,
就是题目一下来,马上反射性动作开始完成答题内容,
不背基本架构,根本没时间写完,做笔记很重要。
但背诵跟做笔记需要大量时间,读书会的时间不选择周末两天进行,
也是有原因在此:试教跟线上讨论,一周全部仅占6~8小时之间,
其余就是各人私下读书、做笔记、找资料、写拟答、想试教、做教案的时间,
各人自由运用。
备考这段期间,文学史思想史(以文化基本教材为主),
有自己的手写笔记,只有如此,才能进行申论架构的建立。
今年的笔试准备,已经是站在过去长期累积的基础上进行,
这也是申论只练变化题的原因。
当然,读书先要自己努力,
您若遇到合适的伙伴,先以您们的需求为主,再做弹性调整,
相信工作与考试必能同时兼备,祝一切顺利!:D
写在信后,有感:
人生最笨拙却最有效的道路,就是学习。
读书,多么艰难的一条路,忍受寂寞、疲倦,
同龄人有些嫁作人妻、相夫教子,
有些在职场上尽情挥洒,
有些吃喝玩乐、享受青春,
自己却只有一卷书,一盏灯而已。
读出来会怎么样?
是否一定有未来?
当事人徬徨过没有?
有没有起意放弃过?
这些想法,都有过,可是还是得继续走,
将今年的路走完,方知真章。
※ 编辑: ririst (1.174.244.46), 07/16/2015 17:42:49
作者: candys0501 (橘子糖)   2015-07-16 18:04:00
末段好催泪QQ
作者: alcawei (纯粹美好)   2015-07-16 18:25:00
谢谢r大的回信说明,原本以为只有内文会贴来板上,想不到连帐号都一起出现,点进来猛然看到竟有点害羞。
作者: WPatchouli (白白)   2015-07-16 18:34:00
感谢分享!扎实作学、坚持的态度很让人敬佩!
作者: kbten (kbten)   2015-07-16 21:45: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