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题] 104兰阳女中第二次国文科甄选试题

楼主: jilljkt (晃荡的海与朝阳)   2015-06-14 01:08:34
国立兰阳女子高级中学104学年度第二次国文科教师甄选试题
一、 字音字形:7%
1. 糟“粕” 2. 土地“跷”瘠 3. 怙恶不“悛” 4. 妆“ㄌ一ㄢˊ”
5. 沟中“ㄗˋ” 6. “ㄕㄨ”栎庸才 7.觳“厶ㄨˋ”恐惧
二、词语翻译(请翻译画线的部分):12% (错字扣0.5)
1.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出,不与培塿为类。〈柳宗元‧始得
西山宴游记〉(4%)
2.然饱食嬉游,于于衎衎,又恶用达人为﹖其无怀、葛天之民乎!〈陈第‧东番记〉(4%)
3.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孙武‧谋攻〉
(4%)
三、问答:18%
清林云铭《古文析义》对王羲之作〈兰亭集序〉有这样的评价:“右军何等人物,生死关
头,宁勘不破?晋尚清谈,当时士大夫无不从风而靡,剽窃老、庄唾余,漠然无情,外其
形骸,以仁义为士梗,名教为桎梏,遂致风俗颓敝,国步败移。右军有心人也,虽欲力肆
抵排,而狂澜难挽,不得不于胜会之时,忽然以死生之痛,感慨伤怀,而长歌当哭,以为
感动。其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明明力肆抵排,则砥柱中流,主持世教
之意,尤为大著。”
1.引文中提及王羲之力肆抵排,对象所指实为老庄思想,请问王羲之理解的老庄是否正确
?您将如何在课堂上解析此判断?(9%)
2.请问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以何力量解决生死、时代困境?呼应了魏晋时代哪一项
思潮?您将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份力量的价值?(9%)
四、思想:18%
请就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1.如何就所引资料,诠释儒家的“仁”与“智”?(9%)
2.若教学现场中,学生表示看完翻译后,仍不解“安”、“利”、“寿”三字的内涵,您
将如何解释、援引其他文本、引导学生理解?(9%)
“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
五、 现代文学赏析:18%
试赏析张默〈豹〉一诗。
牠的内心的风景,就是望不尽的天涯
蔓草萋萋,遮断牠的瞳孔的去路
从空无的背后出发
世界还是空无一片
牠抖擞著矫健的身子
牠侦伺著自己的方位
牠拨弄著隐藏的欣喜
牠摇曳着心灵的风雨
横在牠的脚下的,是一片
无端的空白,寒冷以及颤栗
当人类鼎沸著某些凄绝以及毁灭的呐喊
只有牠是不言不语的
唯一的醒者
六、 命题设计与作文: 27%
(一)命题设计:文章分析(9%)
请仿近六年来学测国文非选择题第二题“文章分析”的题型,以下列文字为资料,设
计两个子题,预估学生作答总字数为200-250字,须标明问题(一)与问题(二)。
夫史者,民族之精神,而人群之龟鉴也。代之盛衰,俗之文野,政之得失,物之盈虚,均
于是乎在。故凡文化之国,未有不重其史者也。古人有言:“国可灭,而史不可灭”。是
以郢书燕说,犹存其名;晋乘楚杌,语多可采。然则台湾无史,岂非台人之痛欤?
顾修史固难,修台之史更难,以今日修之尤难。何也?断简残编,蒐罗匪易;郭公夏
五,疑信相参,则征文难。老成凋谢,莫可咨询;巷议街谭,事多不实,则考献难。重以
改隶之际,兵马倥偬,档案俱失;私家收拾,半付祝融,则欲取金匮石室之书,以成风雨
名山之业,而有所不可。然及今为之,尚非甚难,若再经十年、二十年而后修之,则真有
难为者。是台湾三百年来之史,将无以昭示后人,又岂非今日我辈之罪乎?
连横〈台湾通史序〉
(二)命题作文(18%):文长不限,不得使用新诗、小说及书信体。
题目:收放之间
作者: rincon (每个人都可以是英雄角落)   2015-06-14 08:03:00
谢谢分享,又请问可以去哪里查分数?
作者: Chluna   2015-06-14 13:36:00
我也想知道如何查初试成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