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03年国中国文科上榜心得

楼主: Arkadas (Arkadas)   2015-05-27 15:42:10
因为先在WORD上编辑才贴过来,整个排版有点杂,就请各位将就看了。
前言:
到现在我依旧难以置信会写出这篇文章,2014年的教甄中遇上太多贵人,他们在每一
个关键的时刻都伸手拉了我一把,若要一一感谢,肯定会用上很大的篇幅,于是在此先谢
过老天,能够让我遇上了这么多善良的人。
正题:
针对我在今年教甄的状况,可以分成笔试、试教与口试三部份来谈。
1.笔试
首先我必须说自己在准备笔试方面跟其他考生比起来,很混,混到极点,在研究所功课以
及国中兼课两头奔波的情况之下,很难空出好好读书的时间,只能用夹在研究所报告、备
课之间剩下的零碎时间,因此实习期间看过、补习过的内容都已经成为许多散落的记忆片
段,但聊胜于无,因此我准备教甄笔试的方式就采写考古题并且在写完以后找阿摩的详解
来订正检讨为主。
其次,有读书会的伙伴一同努力是相当关键的,同时读书会运作的形式也很重要。我在实
习完第一年组的读书会取向是以考古题的练习与检讨为主,但是订定的量太重(每周5~6
份共300题,每人要负责精熟100题),光是准备完自己要精熟的部份就已经相当疲惫,因
此后来改换成每周聚会两次,一次写两份考古题(约莫是130~200题的量),写完以后各
自提出有疑义的题目,交由当周负责的成员制作详解,在下次的聚会当中负责解答前一次
中其他成员提出疑义的题目。如此一来一周的量既不会太重,制作详解的成员也是隔周负
责一次,效率较有提升。
虽说如此,但针对笔试还是必须要制作个人的盲点题库,然后来加强自己明显有缺陷
的题型(我教育测验超烂,还好今年北市没出太多教育测验的题目)。总之读书读倦了就
回头写考古题,考古题做腻了就回过头翻翻书找找自己还没厘清的概念。不过,说到底其
实我对笔试很没有把握,以今年为例,北市与新北市两场考试下来的结果,只有台北市有
成功进入复试,于是我只能把身家全压在台北市。
2.试教
接下来是试教,说来非常相当羞愧,我是从初试放榜当天晚上才开始准备蒐集备课用书的
,正确来说整个练习试教的进度是在新北笔试结束以后的周一才开始的。
与前年进入苗栗复试的经验不同,台北市复试的范围是全六册,这对手头上只有国三备课
用书的我来说是个极大的问题,所幸一起代课的女朋友帮我找齐了全六册的备课用书,这
才让我得以顺利开始练习试教。练试教是超级、超级磨人的过程,而我距离最后一次练习
试教已是101年苗栗县的事了,睽违两年的登台结果就是干在台上,吱吱呜呜讲不出话来
,连十分钟都讲不满。
在得知放榜后,在附近学校上班的学长第一时间就要我赶紧准备找他练试教,从星期天下
午考完新北市开始,星期一、星期二、星期四,加起来不过才四个晚上,整个过程分秒必
争,从第一天晚上的第一场试教干在台上的10分钟,到最后一天流利讲完张释之执法(虽
然检讨时还是被学长惨电),每天就这样不断在抽题、准备、试教、检讨的过程当中无限
循环,练累了就准备口试,没有时间休息,每天都与留在校园中准备特招的国三生披着星
月一起离开校园。
而我除了手边有同学先前留给我的心智图档案外,学长也与我分享适用于急就章的备课方
式(先准备一张纸来草拟板书要写的内容),这对于要面对台北全六册范围的我来说正如
即时雨,因为有些课目的心智图平常没有用过,一时间要上手也不是这么容易。因此若要
使用心智图,那么在实习期间或者日常上课的时候不妨多加尝试一番。因为我对心智图掌
握度没这么高,所以板书夹杂上课过程的模拟稿就是相当实用的东西了,准备容易,内容
也取决于己,对于短时间内要上手的试教来说相当足够。
基本上北市的评审对于心智图较有兴趣(这点推论来自彰师的耿志坚老师),如果时间充
足的话就每课都备,然而时间上所剩无几的我也只能针对六册中的重点课目来准备(像是
差不多先生、五柳先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语选、绝句选、律诗选……之类的,判断
的依据大致上就是各版本都有的课文),非重点课文的就用白天的闲暇时间准备,但最后
我有备到的课文大概也只有五十多课而已,至于语文常识嘛……嗯,表过不提。
回到练习试教上面,最好的状况就是有人能够帮忙看试教,所以我就请兼课学校里几位较
资深的国文科老师以及办公室里相熟的老师帮看试教,试教完就立刻以他们给的意见检讨
改善,不管是让有丰富经验的老师或者近年考上的年轻老师看都有各自不同的好处,就我
而言,资深老师给的意见比较偏向课堂经营或者和学生互动、提问的方向,而近年考上的
学长还有同事给我的建议比较偏向如何有系统、逻辑性呈现教材内容的方向。不论是何者
,对我的试教来说都有很大的助益。
相信对平常有在代理代课的板友们上台绝对不是问题,平常就不断磨练的台风、口条、以
及板书等这些相当基本的东西,到临阵时都不会背叛你。但毕竟15分钟的试教和日常的上
课是有所不同的,所以要如何在15分钟内呈现出整体性还有个人风格是相当重要的,基本
上不会再逐字逐句去讲解课文,我是以先带前导组织,接着复习课文大纲,再对学生提问
讨论,最后总结课文并派遣作业,这样上下来差不多刚好14分钟,最后离开考场前不要忘
记把自己的教具带走就可以了。
最后谈一下我在当天抽到的试教题目:《楚人养狙》,我是以心智图为主,搭配时事讨论
的方式来带,刚好搭上那时学运的背景,算是好发挥的题目。
3.面试
口试的准备大抵上就是利用练试教的空档来做。因为实习结束以后很鲁的没有参加学校举
办的实习档案比赛,所以根本没制作过厚厚一本、看起来很精美充实的实习档案。于是我
在基础上加强前年的三折页,美术天份很烂的我并没有选择走精美或者华丽的风格,只要
有效率的呈现出个人的特色,就能够引起口委的注意。
练试教累了就准备一分钟自我介绍与模拟答题,虽然网络上可以轻易找到过去几年的口试
考古题,但综合前人累积,动辄两三百题的口试考古其实很难准备齐全,因此主要还是针
对三折页上可能面临的问题来构思答案,(朋友说给三折页的目的就是要在其中设计能够
让口委询问的问题,让他们不会把砲火转移到你防守不到的部份),其他会问的方向大体
就是偏向班级经营,或者针对教育时事的看法,例如去年引发轩然大波的会考作文,口委
在这个基础上就问了我“如何引导作文的教学”,相信大家应该也都对这个问题有所准备
,另外口委对考生的印象也是决定问答方向重要的因素,我在口试过程中注意到每个口委
桌前都摆着一张纸,上面列有逐条的问句,若非是什么考场规范之类的,就是提供口委参
考的问题集。
我的运气不错,口委提出的问题多半都针对三折页的内容,就这样顺顺度过9分钟的时间
,而今年首次上阵的学弟(最后在高雄找到了安身之处,恭喜他)却遇到口委问“对于十
二年国教的问题,倘若有家长询问,要如何回应他们?”这样棘手的题目,让他一时不知
所措。所以除了准备好回应关于三折页的问题外,也要对当年度热门的教育议题有一定程
度的了解,例如台北市就必须针对十二年国教或者会考作文……等问题来准备。
曾经听说过主考官对于没兴趣或者不喜欢的考生,可能会草草问几个无关紧要或者近乎刁
难的问题,甚至在时间剩一分多钟时就请下一位考生入场,但我遇到的考官对我的印象应
该还算不错,问答时间甚至超过了一些才让我离场,因此踏出考场的当下我便油然生出一
种“噫!好!”的感觉,整个人的心情相当轻松,回家以后兢兢业业地等到放榜,
看到自己在正取名单之中才放下心中的大石。
结论:
在整场战争当中最重要的大概就是笔试了吧,不管在哪个县市,一场笔试就会淘汰掉将上
百近千名的竞争对手,要想着这千人中肯定有精于试教与面试,富有导师、行政经验的人
,这些人都能在复试中展现其专业与特色,他们的表现能够轻松凌驾于你之上。
但是,就是这个但是。
你就是在笔试当中超越这些复试的强者了,因此更要对踏进复试的自己抱有信心。进入复
试以后就针对缺乏准备的地方加强,比起教学经验、教学热忱乃至于教学技巧,最重要的
是突显出个人的特质,要让评审看到你的过人之处,才能在于三倍于名额的竞争者中脱颖
而出。打从国中基测开始到现在的许多多考试,我都是临时抱佛脚的类型,能够顺利上榜
也是因为受到许多人的帮助,我相信除了自己努力不轻言放弃外,日常与人为善也是很重
要的,很多时候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拉你一把的人,往往就是你曾经帮忙过的人。
这一年的教甄准备的匆促,于榜上也名列孙山,就不特地说出来让各位见笑了。
虽说自己考了三年,表现不如那些应届上榜的强者,但觉得自己准备的过程应该有些东西
能够说出来与这里的朋友们分享一下,希望各位在今年的国中教甄能够顺利上榜囉。
作者: candyandcake (高小唯)   2015-05-27 17:38:00
谢谢分享
作者: thengyushen (CJ)   2015-05-27 17:54:00
感谢您的分享
作者: naiyaco ( )   2015-05-27 19:36:00
谢谢分享~
作者: shanmie (车干 弓尔)   2015-05-28 00:44:00
感谢分享。去年也过北市国中国文笔试,但新北的高中上榜就没去体验这刺激的试教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