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2015-2019年在美国密西根大学唸大气科学博士,目前在美国做博士后。前阵
子跟一个台湾朋友聊到在美国的见闻,我说来美国后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多元,以及深刻
体会到当少数不是一件很自在的事。这也让我稍稍理解 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 (DE&I; 翻成中文是多元,平等和包容) 的重要性,是很珍贵的收获。
最近翻到几年前写的DE&I的心得文,放到版上分享。
正文开始:
2020.02.23
Diversity
之前跟一个美国人聊天,他问我觉得美国跟台湾最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我说是多元性
(diversity),他有点惊讶,因为他以为我会说食物、天气之类的。我会说多元性,是因
为台湾虽然号称多元国家,人民的想法也各不相同,但不可否认的是同质性还是蛮高的。
最直接的就是路上看到的绝大部分是华人,绝大部分讲中文,绝大部分在台湾出生长大受
教育,也有很多共同的经验 (学校、音乐、流行文化、政治、街景之类的)。虽然台湾各
地的气候饮食有些不同,但基本上类似,而且东西传的很快,什么当红的东西全台湾很快
都能看到了,所以感受不到很大的多元性。
但是在密西根大学 (University of Michigan; UM),会遇到来自美国不同州的的白人、
黑人、亚裔、西裔族群,还有外国人如中国、印度、日、韩、中东、欧洲人等等。每个人
的生活经验都不相同,母语不相同,文化不相同,成长背景和教育过程也不相同,不同的
地方真的很多。
当每天都可以看到不同国家的人,即使不跟对方讲话,能比较能感受到到什么叫多元,这
是在同质性很高的台湾很难体会到的东西。
不只是我,连问我问题的那个美国人也有类似的感觉。他出生在一个白人占绝大多数的小
镇,出生长大周围都是白人,虽然知道美国有很多来自不同地方、不同种族的人,但他的
成长过程基本上都是和性质相近的白人相处,他没有真正体会到多元性。他来到UM以后,
实际看到和接触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国家的人,他也能比较体会什么叫多元性。
台湾因为同质性高,我想不少人都没意识到自己是很独特的存在。也因为台湾的同质性高
,我觉得台湾人喜欢出国旅游、鼓励壮游其他国家、鼓励出国唸书或交换,某种程度上都
是想要获取一些跟其他人不一样的经验,让自己变得特别一点,而不是一群罐头中的其中
一个。印象中在电影<幸福路上>的导演宋欣颖的访谈中,她说在美国唸电影的时候,觉得
同学的经历、想法都好丰富,自己只是一路唸书,没什么特别的经历,就有点自卑。有次
剧本课要写自己的成长过程,她就写了一些自己成长经验,他同学看到说:‘哇!妳的成
长过程好特别喔!’,她才霍然惊觉自己的成长过程在其他人眼中也是非常独特的,也从
此从自己的经验中寻求创作灵感。
我还有一个观察。在台湾,教育到越高,同质性也越高。比方说小学或国中同学的职业和
人生经验都很不同,分布很广,高中同学的分布窄一点,大学和研究所同学的分布更窄,
换句话说,在台湾一路唸书上来的人,身边的人的同质性也越来越高。在美国的话,教育
到越高,组成越多元。比方说在高中可能看不到几个外国人,但是在大学或研究所阶段,
外国人可能就满街跑,身边的人变的越来越多元。
Equity & Inclusion
在UM,切身感受到多元性,切身感受到每个人都很独特,是个很好的经验。与此同时,我
也意识到自己是少数,也深刻体会到当少数并不是一件很自在的事。比方说讲英文的时候
总是觉得有点别扭,去Ann Arbor附近小镇图书馆听演讲时,基本上我是全场唯一的亚洲
人。我心里小剧场常常想像那些美国观众一定觉得怎么有个亚洲人跑来,很奇怪。
不管什么场合,当少数通常不会很自在很舒服。比方说把一个白人丢进一家全都是黑人的
餐厅,我想那个白人多少觉得不自在; 假如把一个大学教授丢进一群土木工人里,他也多
少觉得不自在; 假如把一位女性丢到全是男性的公司,她应该也觉得不太自在,反之亦然
。因为觉得自己跟周遭的人明显的不一样,觉得会被注意,所以一举一动会比较小心,就
不大自在了。
在台湾,我是在多数的那一侧:土生土长的台湾人。在路上或是在公共场所,主要也都是
看到台湾人,听到同样的语言,觉得身边都是跟我相像的人,就觉得很自在。但是在美国
,我是少数,身边是跟我长不一样的人,听到的是不是中文的语言,会觉得是不是走错地
方了。虽然这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比较习惯,但这种当过少数的经验让我对其他少数
族群的感受有更多同理心。
例如,女性在科学及工程领域的比例仍是偏低。很多人注意到这个情况,也有试图去改善
这些情况,像是有些女性科学家会去中小学鼓励女性学生投入科学/工程领域。如果是在
我出国前看到这些消息,我想我会觉得这是男女平权,我支持但我并不大能体会为什么要
这样做,但是现在的话我能体会了。因为对女性来说,假如工作场所都是男性的话,身为
少数真的是很不自在。更重要的是,不应该因为这种男女比例悬殊的情况,使得有些女性
不愿意投入科学/工程领域,这对整个领域的发展是不好的。
我还想到另一个学术界的性别印象。之前我们系上办一个讨论权力关系(power dynamics)
的座谈,一个白人男性资深教授说他在上课的时候会让自己看起来像个混蛋,让他和学生
之间的距离近一点,这样学生比较能放的开问问题。但是一位白人女性资深教授说,因为
他是女性,她在课堂上会让自己看起很很专业,会有意无意强调自己跟学生的上下关系,
让学生知道分际。当然,每个教授可以选择不同跟学生的相处方式,可以选择像是朋友,
也可以选择分际明显的师生关系。但要是男性教授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相处方式,而女性
教授因为身为领域中的少数而没有同等选择的自由时,那就是该去重视、该去解决的问题
,该尽量去消除只因为性别而造成差异的情况。
在一个多元的环境,在一个有多数有少数的环境,在一个权力关系不对等的环境,如何让
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感到自在,让每个人不会因为自己的身份 (性别、种族、权力关系等
) 觉得不自在或绑手绑脚,是一件很重要,也很困难的事。英文称作inclusive
environment,中文我想可以翻成包容差异的环境。
绝对不是说说‘我们欢迎所有人’,就能创造出一个inclusive environment。想创造
inclusive environment,要先意识到这是件重要的事,然后付出很多努力。我想这也是
很多大学,很多单位,甚至是整个美国社会,都在推广DE&I的原因。
做个总结。
我从同质性高+处于多数的台湾,来到多元+变成少数的UM,我体会到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 (DE&I),也体会到创造inclusive environment的重要性,让每
个人处在其中都感到自在,不会因为身份不同 (性别、种族、权力关系等) 而受到差别对
待甚至歧视。
最后放一下UM对DE&I的定义:https://diversity.umich.edu/about/defining-dei/
“Diversity: We commit to increasing diversity, which is expressed in myriad
forms, including race and ethnicity, gender and gender identity, sexual
orientation, socioeconomic status, language, culture, national origin,
religious commitments, age, (dis)ability status and political perspective.
Equity: We commit to working actively to challenge and respond to bias,
harassment, and discrimination. We are committed to a policy of equal
opportunity for all persons and do not discriminate on the basis of race,
color, national origin, age, marital status, sex, sexual orientation, gender
identity, gender expression, disability, religion, height, weight, or veteran
status.
Inclusion: We commit to pursuing deliberate efforts to ensure that our campus
is a place where differences are welcomed,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re
respectfully heard and where every individual feels a sense of belonging and
inclusion. We know that by building a critical mass of diverse groups on
campus and creating a vibrant climate of inclusiveness, we can more
effectively leverage the resources of diversity to advance our collective
capabil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