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 UCSB/MTU PhD in Environemntal Science&Management

楼主: danrover (阿丹)   2022-04-01 11:23:50
话说上次发文一晃眼已经四年过去了,时间过真快,我也从硕班毕业过两年了,还是想发
点关于环管类的文章帮助之后对于环境管理申请博班有兴趣的大家有些参考。
大家对于欧洲环境管理硕班有兴趣的话,可以看我快四年前发的文章:
https://www.ptt.cc/bbs/studyabroad/M.1525958640.A.BD6.html
后续也有收到一些私讯询问关于瑞典硕班学习体验,我其实也蛮想分享的,但后来忙于工
作以及申请博班的东西,就一直拖到现在。但你们的问题我有看到就会回,不过假如没回
到有些人的问题,在这边跟大家说声抱歉,主要是有些问题不是很具体,以及我有时候蛮
忙的也很少登入去特别回信这样。
Admission:
UCSB, Bren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Management, PhD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with 5-year funding) (3/16)
Michig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PhD program in Environmental and Energy
Policy (without interview) (3/17)
Rejection:
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hD in Sustainability (interview two
times, 3/2, 3/7)
Decision:
UCSB- PhD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Working experience:
Assistant researcher at Uppsala University
Research assistant- NCKU
Associate researcher at ITRI
Education:
Uppsala University, Master of Science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PA:3.8/5.0
(其实瑞典学校不是很鼓励排名以及提供GPA,这跟他们教育制度蛮有关系的,后面文章会
稍微提到)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CMU)
Bachelor of Science, Health Risk Management, GPA: 3.02/4.3
Publication:
国内Conference poster*1
其实这是我第一年投美国的博士班,收到蛮意外的结果,这也是我沈寂将近两年的时间后
收到正式的录取。在过去的一年多的时间,基本上我都是将博班的申请集中在北欧以及西
欧的学校,是到去年年末的时候决定也尝试投美国博班,这也解释了为何我只投三间学
校 (UCSB, RIT, and MTU),本想今年等有更多发表后,再正式申请美国博班,很幸运的
今年可以启程前往美国攻读博班。
比起美国博班,我认为丹麦、瑞典博班所需准备的东西是较为复杂的。瑞典博班很多都会
在招募的时候要求研究计画,通常会要求4-6页不等,至少在环境领域是这样。所以其实
蛮考验申请者对于自身未来研究题目想法,加上假如投递申请时间不固定,撰写难度很是
会加大许多。通常假如看到张贴14天左右,那这PhD位置内定机率就蛮高的。大部分会张
贴1个月左右,像是之前也有收到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面试邀请。当然
复杂的申请过程,给博士生的福利也是很不错的,基本上第一年税前就可能会达到3万瑞
典克朗左右/月 的薪水,每年都还会调薪。
联络教授:
其实我觉得这是博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觉得不必太过于害羞联络教授,尤其是欧洲
的教授更是。就放心大胆寄吧,我印象中大部分的教授都会回信,当然蛮多是罐头,基本
上假如是罐头信的话,我在申请得时候就不太会递送申请,尤其是瑞典学校,因为准备一
份不错的研究计画费时又费力,所以假如是投瑞典博班的时候或是北欧学校这是真的蛮重
要的。
有些教授会很强力推荐你申请他们的位置,基本上进入面试的环节就蛮高的,其实关于写
这种联络教授的信,写到后面大致上的架构,通常是
第一段:介绍自己的学校+现在的工作
第二段:介绍过去研究经验以及学到什么技能等
第三段:稍微解释自己对于博班的研究方向,以及描写跟教授的专长的关联性等
而且假如是美国博班的话,也可以省下一笔申请费用个人觉得是还蛮不错的。
面试:
基本上我个人对于面试还算有经验,在2021年的时候主要申请三个PhD position一个是比
利时核能研究中心开的博班缺,另一个是前文提到瑞典CTH的博班,最后一个是丹麦
Aarhus University。至于美国方面也就是上述的三间,其实面试的问题各异,总总加起
来也有5,6场面试的经验,至于MTU是没面试就给我admission了。不过目前该学校的
funding 还没出来,因为没要去念所以也就没有后续再寄信了。
我其实还蛮印象深刻我人生第一场博班,比利时核能研究中心面试的,我只能用血洗来描
述当时状况,我甚至到现在都想不起来,当时问了什么,我只记得我一直说可以用统计的
方式来处理 (是在处理什么!?XDD),该研究职缺蛮有趣的,基本上就是研究核灾过后
的环境管理政策,但其实是偏更多的质化的研究。我的硕论基本上是做关于日本福岛核灾
过后的日本能源政策,我想应该是这样才被挑中吧,但我更有兴趣的是量化方面的研究。
另外CTH的面试主要是在50位申请者中挑选4位进入面试,我算蛮幸运的进到第一轮面试,
这一场面试就比第一场来的好上太多太多,不过没能进到第二轮final round 的面试。接
下来也就面临我人生算是投博班最大的转泪点-,也就是申请丹麦Aarhus University。
我大约在去年年中看一篇有关能源部署相关的论文,意外的找到一位在丹麦的教授,是做
关于风电相关的部署研究。当时我就将之前投CTH博班的研究计画重新撰写加上一些补充
资料。那位教授也是很感兴趣,希望我能将这份研究计画投递到他们的博班,中间还有一
次线上的interview 。不过因为其实研究主题蛮明确的,聊起来也相当契合。对方教授也
很是说他会帮我跟他们的委员会说想要我这学生。但,在去年11月左右也收到又一次的
rejection 。对方(学校委员会)的feedback 是针对research proposal 跟academic
track去评估的,我收到的是两个qualified (对,收到两个qualified 然后reject)。后
来我就马上寄去学校询问,他说由于经费有限他们会在选more qualified candidates
from the application pool 。其实这次申请对我当时打击蛮大的,我还请了半天假没去
上班哈哈。
我后来就转念一想,还是来投投看美国博班好了,后来就开始加考一次雅思,因为当年是
考雅思所以准备个2,3周就直接考了,然后一边联络教授,一边写信。基本上相关的文件
都是找Christine 以及Redbricks润稿件。两位都是很棒也敬业的译者,至少我是合作的
蛮愉快的。
后来就很赶的投学校,蛮多学校都是12/15(UC系列)就到期了,而且还要写Personal
statement 跟Personal Achievements 好像是UC系列的要求?后来我就选了三间学校投递
。后来结果也是蛮幸运的收到两间的offers。
其实我觉得博班的问题大致上,主要是问你为何想申请,之后想做什么样的主题。其实我
每一次的准备我更了解自己为何这么执著于要申请博士班,当然第一次收到拒绝你会很痛
,但你之后也就会习惯了,尤其是像欧洲博班每次都是一个缺一个缺开,等待的时间是真
的蛮煎熬的。不过也因为第一年申请欧洲博班的经验,现在也是写SOP之类的东西写到炉
火纯青(苦笑)。
心路历程:
老实说其实自己在学习的路上就是一个小鲁蛇,不是念第一志愿的高中,也不是念顶大,
17岁的我可能不会想过10年后的我居然要去美国攻读博班,有时候回想起来会一直想到家
庭教师里包恩的十年后火箭筒,不知道当年17岁的我跳进这火箭筒看到现在的我会不会吓
一跳?
在瑞典留学的过程带给我蛮多启发的,我觉得瑞典教育真的是非常的快乐学习,学生不必
提心吊胆的担心自己被当,瑞典研究所提供无限次的redo你被fail掉之后可以将你的报告
或是再一次的考试直到过为止,瑞典教育比较像是把Bar 设那里,你想毕业可以,但你要
通过这个bar。伴随而来的学生有更大的勇气去尝试,去失败。想到我第一年第一学的第
一门课就收到一个fail哈哈。这体系某种程度的解放学生,也解放老师,老师更敢将课程
难度订在一定的标准,学生也有安全网去挑战老师所提出的考试。加上不是很强调分数的
体系(研究所的有fail, 3, 4, 5 在大学部很多课只有fail and pass or fail, G, VG,
他们将分数区分的很模糊,有一派更激进的说之后就只要fail and pass),让学生们之间
的竞争感降到蛮低的,大家也就更愿意帮助彼此通过考试。假如都是很好的学生,我们一
定要再更区分1% 跟0.1%吗?某种程度我们好像已经追求分数到一个有点过头的程度。当
然这中间牵涉太多背后的社会议题例如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以及很多历史这要展开来讨
论的层面太广,加上我也不是学教育理论的,我也也只能分享我过去的学习经验以及感受
到的。
对于一直苦苦等不到博士班offer的人,我真的很懂你们的心情,在这全灭的路上真的是
有你有我,我只想告诉你们,你们不是一个人,太多的cliché的话就不说了。我能给的
建议就是,把硬条件调整到一个程度,有GPA的顾GPA对于美国学校来说更重要,再来就是
发表。 再来就是你未来研究的工具是什么,比如像我的话就是未来想研究能源转换的部
署的话,那势必要用到GIS跟统计以及机器学系模型的工具,我的策略是去修相关的程式
课程像是R or Python (我个人是用Datacamp,里面环境他都帮你设定好了,算是非常非
常亲切的学习网站了,非业配XD),去证明我一直都在准备未来所要用的东西。
对于未来想做的事情还太多,很多现况还是想改变,现阶段只能将自己梦想先放在自己的
心里,期许自己每天每天向它靠拢。
后记:
这一路上要感谢的人太多了,尤其是我的家人,以及一直陪伴我求学路上的女友。希望我
的故事能鼓励到一些对于环境管理有兴趣的人,谢谢你看完我的故事。
作者: weiman0702 (weiman)   2022-04-01 19:48:00
推推 瑞典教育感觉很棒
作者: james82114 (james82114)   2022-04-01 21:49:00
作者: fockspace (法可史贝斯)   2022-04-01 22:41:00
恭喜
作者: kurimulion (kurimulion)   2022-04-01 23:00:00
恭喜 推瑞典
作者: audition (Fiat Lux)   2022-04-02 00:06:00
推,祝未来一切顺利
作者: pfkevinma   2022-04-02 00:32:00
祝典哥一切顺利!
作者: kenkao25 (Ken)   2022-04-08 21:17:00
welcome to UCSB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